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关于光绪称呼慈禧“亲爸爸”之事,并非虚构,在出宫老太监的口述中,光绪不论是请安还是奏事,都管慈禧叫亲爸爸。另外在容龄女士的著作《清廷二年记》中写道:“皇帝及余等皆呼太后为男称。”她曾亲耳听到光绪皇帝向慈禧请安都要叫“亲爸爸吉祥!”

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也许很多人纳闷,光绪为何不喊慈禧“老佛爷”、“太后”、“母后”,为何却要管一个女子叫“爸爸”呢,叫爸爸也就算了,还要加上一个(亲)字。

关于这个问题有一个说法,便是出自唐海炘之口,在他的著作《我的两位姑母-珍妃、瑾妃》之中,他曾描述满人也可以管母亲叫“爸爸”,他自己在见到瑾妃之时,也会在行礼的时候喊“亲爸爸万事如意”、“亲爸爸吉祥”、“给亲爸爸请安”之类的话。在满族文化之中,这个称呼既可以称呼父亲,也可以作为对长辈和尊者的尊称,因此并非慈禧专用。​

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光绪理论上应该叫慈禧“姑爸爸”,但是因为他是慈禧亲妹妹的儿子,慈禧对小时候的光绪十分关爱,如同己出,为了关系更近一步,也让外人看到老佛爷的慈爱之心,这才管慈禧叫“亲爸爸”。

小编很多年前去过河南一个乡镇,当地人管爸爸叫做“伯”,张口就是“俺伯咋啦咋啦”。当朋友为笔者介绍自己的父亲时,说“这是俺伯”,初听很纳闷,但经过说明才知道这不过是一种方言称呼而已。一个地域有一个地域的文化和称呼,因此没有必要嘲笑他人或者胡乱猜测。

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当然,也有人不认同这种说法,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满族文化,而是慈禧太过于强权,她不甘心做皇太后,而是更倾向于成为太上皇,因此她以太上皇自居。太上皇的身份本该是男人,但慈禧这个女人却要让光绪以对待男人的方式称呼自己为“爸爸”。她曾对外说,自己妹妹的儿子就跟自己亲生的一样,为了让外人看到自己对这个孩子的好,也就在“爸爸”前面加了个“亲”字。此后,“亲爸爸”就成了光绪对她的特殊称呼。

相对第二种说法,小编认为第一种说法比较合理,光绪管慈禧叫“亲爸爸”不过是一种满人的文化罢了。比如在师雪松的著作《那年山里的日月》之中,其中有个小媳妇,晚辈管她叫十三爸,管外婆叫外爸。你非要嘲笑人家,那么只能说你不尊重人家的当地文化,该被嘲笑的是你,而不是人家。

清朝的光绪皇帝,为何叫慈禧“亲爸爸”,而不是叫“亲妈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