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李文成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李文成(1766~1813),河南滑縣城關謝莊人。出身農民,性格剛毅義勇,因家貧隨兄學習木匠手藝養家餬口,人稱李四木匠。為反抗官僚士紳欺壓,加入八卦教,不久便成為教首,並將八卦教改名為天理教。之後,李文成與八卦教各分支教首相約共同起義反清。並與北京分支坎卦教首林清約定,南北呼應支援同步攻打紫禁城。在籌備起義期間,因叛徒告密,導致起義提前發動。由於事起倉促,義軍被清軍圍攻無法分兵北上支援林清。林清在北京的起義軍殺入紫禁城後因力量懸殊,起義失敗,林清亦遭捕被殺。李文成率義軍分兵突圍離開滑縣城後,在輝縣侯兆川司寨與清軍大部隊決戰,歷經慘烈戰鬥,天理教眾全部戰死,李文成與部下相擁自焚。

留守滑縣城的李文成妻子張氏,指揮將領堅守九十三天後,城破,義軍全部戰死。其餘直隸、山東及河南義軍亦被各個擊破,起義最終失敗。由李文成領導的這次起義,讓清廷傾盡精銳方得平定,清廷非常震驚和警懼,嘉慶皇帝為此頒發“罪己詔”。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天理教攻城處位於老城東南(今城關八街村南),現存有天理教攻城處遺址。城關謝莊村今存有李文成故居遺址,南北長 15.6 米,東西寬 8.8 米,面積 137.26 平方米。地上建築今已不存,僅立有遺址保護碑。1980 年 11月 20 日,滑縣人民政府將其公佈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一代廉吏——暴方子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暴方子(1847~1895),名式昭,河南滑縣牛屯鎮暴莊村人。清光緒年間,暴方子先後在江蘇震澤縣平望司和太湖廳甪頭司任九品巡檢。

暴方子一生為官清廉,“非其分所應得一錢不取”。他生活非常節儉,由於俸祿很低沒錢買房,全家只能租用簡陋的民房居住。他愛民如子,打惡懲霸,興利除弊,拜訪山中遺老,保護文物古蹟,不受賄不諂媚,不同流合汙,深得百姓愛戴。

為官期間,他經常布衣草鞋跋山涉水,問民疾苦,為百姓利益據理力爭。當時名士俞樾(紅學大家俞平伯的曾祖父)與暴方子的祖父是同榜進士。他寫信告誡暴方子:“百姓之謳歌萬不敵上官之考語,足下宜慎之!”誰知一語成讖,光緒十六年(1890)冬,蘇州知府以“情性乖張,作事荒謬”為由將暴方子撤職。

被罷官後不到十日,斷了薪俸的暴方子家中竟無米下鍋。適逢年關大雪封門,家住堂裡陳巷的一位老農張洽泉上門看望暴方子,發現暴家窘境後,遂召集全村二十多戶湊滿一石米用船送去。山裡百姓得知此事後奔走相告,紛紛冒著風雪相繼贈送柴米,船載筏運絡繹不絕。儘管暴方子貼出啟示阻攔,可是老百姓送柴送米的熱情已經無法阻擋,西山島上八十餘村的七八千戶鄉民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捐米運動。從臘月初十至第二年正月,歷時四十多天,共收到白米一百零四石八斗,柴草多於數倍。暴方子便把百姓所送柴米列了一個清單,以備日後歸還。當地的名流秦散之深受感動,據此繪製了《林屋山民送米圖》,並作長歌以贈。這幅《林屋山民送米圖》後來因諸多名家的題詠而成為 一件極富藝術價值的珍品。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光緒十七年(1891)三月初六,在西山甪里做了五年巡檢司的暴方子返滑時,百姓跪至碼頭相送。而暴方子“僅載圖書數十卷、太湖石三方、質券一束而已”踏上了返鄉的歸程。

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暴方子拄著木棍到天津請求從軍,得到督師吳大瀓的留用,遂從軍榆關。他到塞外採購戰馬,往返千里,不私一文。光緒二十一年(1895)正月,年僅四十九歲的暴方子積勞成疾,在關外病逝,馬革裹屍歸葬故里。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河南滑縣:蒞滑名人(二)

滑縣為紀念其典型事蹟,建立了暴方子紀念館,出版《暴方子事蹟題詠集萃》,編排大型豫劇。河南省紀委、安陽市政府分別將暴氏祠堂及暴方子家族墓地確定為省級廉政教育基地、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在其任職過的蘇州市,也建立了廉吏暴方子紀念館,並以評彈、錫劇等形式,展現“官是九品,為人一品”的廉吏形象,教育和激勵廣大黨員幹部,牢固樹立“萬事民為先、當官廉為本”的執政理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