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第一回:七姑娘孙知雅出世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明朝中期,临近朐山脚下,海州古城门朐阳门,以南方数十里,有一座山名曰:小伊山。

传说山下压着一个太阳,此山乃灌河口人士,二郎神杨戬担山于此地。

传说当时后羿,结庐而居于附近一座小山,此山亦称:羿庐山(夏商时因伊尹归隐于此改称伊庐山)

后羿其在十日作恶时,他嫉恶如仇在“羿庐山”山顶,开弓力射九日,毒日落于地面后,继续危害人间,造成此地生灵涂炭。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位于灌河口南岸老家的,二郎神杨戬为民除害,奋力担山赶太阳。

话说,灌河口人士二郎神,杨戬是一个“力王”,从小力气很大,能搬一座山,跑的也很快,遂被部落成员选为族长。

落地九个太阳,继续危害人间荼毒生灵,此地族人更是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作为族长的二郎神杨戬,理当带头除日,此时气炸了的二郎神,杨戬决定筹划,欲以一己之力,消灭全部太阳。

他先是在大伊山上,砍了一颗千年古松树做扁担,然后又做了两个大框,遂后还搬了古苍梧山中,位于五羊海峡,附近的十座大山放入框中。

其中有一座山异常高大,那是留着给天上,剩下那个最大的太阳,二郎神杨戬,见族人受此磨难,非常难过痛惜,故暴跳如雷,欲把太阳斩尽杀绝。

准备好后便追着太阳而去,每追上一个太阳就把,太阳压在一座大山底下,直至压了九个太阳。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最后天上只剩下一个,最大的太阳狼狈逃到东海边上,二郎神杨戬经过艰难跋涉,奋力担山已压九日后,也着实再没有力气再追下去了,且前面已到海边,故就到此为止。

只见二郎神杨戬,站在海边使出全身力气,把框里余下最大的一座山,朝天上太阳方向砸去。

但因距离太过遥远,故没有砸中太阳,而让天上这个太阳逃过一劫,但因太过仇恨于太阳。

二郎神杨戬,没有就此善罢甘休,又扔了扁担、还有二个大框也砸向太阳,但也被太阳侥幸躲过。

而框中最高的大山,则落于海中,就此遗落在近海里,后来当地人称此山为“花果山”。

那个扁担落下后,插在“花果山”上,经过雨露浸润发芽后,被当地人称之为“美人松”,现今还耸立于花果山中,只是经过数千年的漫长岁月洗礼,古松树“美人松”现已枯萎。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两个大框则落在花果山,东北部不远的海里,幻化成了二座小山,靠北左侧的小山,被当地人称为“虎山”,靠近南方右侧的小山,被当地人称之为“龙山”。

右侧“龙山”山顶有一块天然巨石,屹立于山顶处,远看似如龙角惟妙惟肖。

两山之间形成一条道口,被当地人称之为“虎山道口”,道口边上有一条河,当地人称为“流沙河”,附近一处小集市,故称之为“沙集”。

此虎山道口地形地貌,乃是一处绝佳风水宝地,附近百姓人皆向往之,寓意左白虎右青龙,以便遥镇洪流。

二郎神杨戬扔山砸日处,经过无数岁月,后来形成了一处小集市,因是灌河口二郎神杨戬,“朝着太阳”扔二个框的地方,故后人以此纪念,此集市被简称为“朝阳”。

至今小伊山、罡山、亚庐山、玉山、大兴山、小兴山、张宝皋山、西陬山、东陬山这九座山头下还压着那九颗太阳,此小伊山即为九山压日之一。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小伊山脚下北部有条河,名曰:小伊河。

河面南北宽三十丈,蜿蜒曲折、清风徐徐、水清粼粼,如丝绸般滑过小伊山脚下。

清澈的河水倒映着青山,倒映着蓝天白云,美极了。

几条“小刀鱼”与“肉狗鱼”在水中追逐着。

不时旁边还游来了,几条“小餐鱼”也在水中,悠哉悠哉的游着嬉戏着。

这边一条“肮针鱼”,偶尔还会奋力地,跃进出水面,荡起一层层涟漪,构成一幅美丽的画卷。

当地劳作一天的村民,渴了掬一捧河水,一掬入口,顿时一股清澈甘甜、沁入肺腑,有种涤濯心灵、荡涤灵魂的彻悟感受,小伊河水甚是甘甜。

村民眼视青山秀水,一天的疲劳都被洗刷殆尽,世间的一切烦恼,都会被荡涤干净,心灵深处一丝尘埃,都会被冲掉。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河上本有一座古石便桥,是用产于小伊山上,坚硬的石英岩条石,经过石匠使用铁钎跟铁锤,敲打成平面石条,简易搭建而成。

立于三十丈宽河上,便于河南北民众通行,桥面第一块石头上,写着三个大字,字迹已然模糊,但依稀可以分辨出是:“仙人桥”。

这桥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在很早很早以前,这桥就修上了,修上后也没有人给它起名字。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有一年夏天傍晚时分,附近村上的五个,不谙世事的八九岁小男孩,结伴到北桥头,不远处河里游泳全部失踪。

村民打着火把,沿河畔边寻找,寻了几里路陆续,发现小孩的残肢断臂,五人已全部毙命于河里,死无全尸。

此时年纪大的村民,已然断定是河里的“水鬼”所为......

据村里老人讲每间隔三十年,都会有人首蛇身的“水鬼”出来害人,专挑十岁以下小孩下手。

转瞬间又是一个轮回日,遇害家人撕心裂肺的凄惨悲催哭声,不时环绕在河的两岸,甚是悲凉!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随着凄惨哭喊声,隔着夜色火把的光芒,有村民发现石桥上,缓缓走来一位全身穿白衣服、长着白胡子、白发苍苍的老人。

白胡子老人告诉村民,明日午时一刻之时,找来七七四十九把大铁锹,披上四十九件蓑衣,戴上四十九顶斗笠。

往石桥北部桥头地上,依次插上定能杀死害人的妖怪,说完老人转瞬间,就消失在村民的眼前。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第二日午时一刻之时,村民按白胡子老人的方法如法炮制,往地上插完,最后一把大铁锹,穿上蓑衣戴上,最后一顶斗笠时。

突然间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风骤雨,村民一霎间都吓跑了。

不一会只听得,轰隆隆的一声巨响,大地微微颤抖,北桥头地面突然裂出,一条十丈宽有余的大河。

河中顿时喷涌而出,大量血红的鲜血,此刻雨渐停、风渐止,天空拨开乌云见晴天。

此时一些胆大的村民,慢慢靠近刚刚裂开,满是鲜血的这条大河。

只见血红色的河水里漂浮着,一位被雷电劈成上下两半,看外形似如人首蛇身的妖怪,只见他青面獠牙、凶神恶煞,面貌极其凶恶狰狞,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水鬼。

被雷电击中劈开两半的水鬼,此时已面目全非,看似已奄奄一息!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村民们欢呼雀跃,高声呼喊妖已除,仇已报,村上以后太平了。

后来为了答谢,白胡子老头的功绩,村民找来村里教书先生,写了“仙人桥”三个字,让村里最好的石匠,刻在北桥头第一块石条板上。

以便让每位过桥的村民,都能知道这个传说!

后来北桥头裂开的大河,东岸边不远处还建起了一座庙,村民称之为“龙庙”。

听说庙下面,埋葬着人面蛇身的水鬼,以抚慰他的灵魂,超度他不在兴风作浪、危害人间!

现在那条裂开的大河还在,龙庙也还在!

只是仙人桥,已随着时间流逝,而坍塌于河中,但仙人桥传说,还在村民一代接一代中,口口相传下去,经久不衰、万世流传......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今日要说的女主人公就出生于此,小伊河北面、龙庙河以西一个小村庄,名曰:“后寨村”。

这里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百姓安居乐业。

后寨村有一农户姓孙,名曰:缺侽,家徒四壁、步雪履穿,生活甚是艰辛。

作为家里唯一的男性,决定了是家庭中的顶梁柱,人还算灵活且处事洒脱,也算精明能干。

有时他到附近乡野河里,抓点鱼虾售卖以便补贴家用,或以此改善一家人伙食。

有时还把家里养的鸡鸭鹅,拿到附近集市售卖,自己有时还低价,从邻居家买点鸡鸭鹅,到集市高价售出,挣点差价,倒也能维持生计,不至于一家人饿死。

因为古代中国有重男轻女观念: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此地也不免俗,都以生儿子为荣,如果生下男孩全家欢喜,生下女孩,就把希望再寄托在,下一个孩子身上。

在古代,只要家里出生的是一位男孩子,那么村里人,都会称呼这家人“添丁”了。

而如果家里,有位女孩子降生,则会称这家人“添口”了。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十五年前的今日,孙缺侽惆怅满腹、忐忑不安、焦急万分的蹲候着,在他那土胚草屋顶的房屋外。

等着屋里接生婆,能传出“添丁”的喜讯,屋外大一点的女儿,带着二个小妹妹在玩耍嬉戏,也不时的议论母亲,什么时候能生出小弟弟。

说时迟那时快,屋内传出哇哇几声,新生儿的哭声,这时门开了,屋里又跑出老大孙伊孩、 老二孙贝诗、 老三孙紫声 。

老大孙伊孩脸色沉重,小声支支吾吾,像做了错事的孩子,告诉父亲小七,又是一个小妹妹!

孙缺侽欲语泪先流,倚着墙壁缓缓瘫倒在地,眼角挂满了泪花,泪水止不住顺着脸颊慢慢流下,堪怜凄凉,让人看着怜惜。

秋风萧瑟天气凉,群燕辞归雁南翔,门前那颗老槐树迎着风,树梢在风中轻轻摇曳。

此时此景要是再加上一曲箫音,涟漪前世今生的眷恋,老农看似已生无可恋,喃喃自语上辈子,是做了什么孽,这辈子让我活的这么痛苦。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人生百年、瞬若朝露,好男儿,何谓悲切”!这时年轻接生婆,抱着孩子出来,口里厉声怒斥的说。

此女名曰:李香莲,千斤人士(位于后寨村西十几里有余)。

千斤(地名,附近一村庄,此地水土养人出美人,千斤女子的美是一种淳朴、与生俱来的的美,出过多位皇帝妃子)

只见她外罩着,一身蓝色翠烟衫,里衬散花水雾,绿草百褶长裙,身系白色茉莉烟罗软纱,肩若削成、腰若约素、肌若凝脂、气若幽兰。

体态优美逶迤,散花水雾绿草百褶长裙,折纤腰以微步,呈皓腕于轻纱,眸含水清波流盼,头上倭堕髻,斜插一根镂空金簪,缀着点点紫玉流苏,洒在乌黑秀发上。

香娇玉嫩,秀靥艳比花娇,手如柔荑、指尖如笋、腕似白莲藕,口如含朱丹,一颦一笑皆动人心魄。

她寐含春水、脸如凝脂,还真有点粉腻酥融娇欲滴的味道,而且还知书达理、博古通今、才华兼备,是远近闻名的大美人。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李香莲接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千百年的修行,才得此贵女降临你家,恭贺之余祝你,能善待于她,善教于她,互相珍惜缘分,共享天伦之乐,恭贺您又“添口”了。

孙缺侽无奈答:不要在伤口撒盐了。

李香莲:伤口撒盐除了残忍,还能让你清醒。

孙缺侽:我太穷了......

李香莲:你穷,是因为你没有野心。

孙缺侽:我每日都在笑,但过得好不好,我自己知道,我不是垂暮的老人,我是即将远行的故人,活不下去啦!

李香莲:望一望过去,念一念当初,整装继续前行,生活还得继续,世上已经有很多人和事,会让你失望,但最不应该的就是,自己还令自己失望。

孙缺侽:再也不生了......

李香莲:那就顺其自然吧?反正生男生女你也无能为力,倒不如花时间去让,自己跟家庭变得更好,然后用更好的自己,去迎接更好的未来。

孙缺侽:当失败再一次对我拳打脚踢,当我再一次被打击的遍体鳞伤,实在让人心碎。

此时孙缺侽抹去了,溢出眼角的泪,拍拍身上的尘土,站起来接过七姑娘。

仔细端详起孩子,她肌肤胜雪,双目犹似一泓清水,顾盼之际,眉宇间透着是与,凡尘女童不同的灵气,自有一番清雅高贵气质,让人为之所摄、魂魄尽揽,自惭形秽、不敢亵渎,她那冷傲灵动中,颇有几分勾魂摄魄之态,让人欲罢不能,无不让人魂牵梦绕。

此时孙缺侽嘴角上扬,露出高兴之意,自言自语道:生活很累,干活很苦,但我还要坚持,因为我很穷,说着大步流星进屋。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弹指一瞬间七姑娘已芳龄十五,当年初七之日,还是找村里德高望重,熟读四书五经的村长起的名字,名叫:孙知雅,意喻姓孙的儿“子呀”,七女当儿养。

当时孙缺侽,对此雅称甚是得意,连夸村长满腹经纶,有八斗之才、博学洽闻,顺便感谢村长,之前给他六个女儿起的“雅名”,又顺便把装了,七个鸡蛋的菜篮,给村长留下以示感激。

为何是七个鸡蛋呢?古人眼里的“七”则是一个特殊的数字,之所以起名选择初七,跟送七数量有关的东西,因跟“人日”有关。

农历新年正月的第七日,即正月初七,古人定之为“人日”。

“人日”与“女娲造人”的传说有关,传说女娲在创造出人类之前,先造出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从第一日到第六日造出了鸡、狗、猪、羊、牛、马,到第七日才完成了造人计划,遂将这日设为,人类自己的节日。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据魏晋时期董勋《问礼俗》文中记载,从新年的第一日到第七日,分别是鸡日、狗日、猪日、羊日、牛日、马日、人日。

将新年首月第七日设为人日,在魏晋时代已很盛行。

晋代李充《登安仁峰铭》便称,“正月七日,厥日为人;策我良驷,陡彼安仁”。

双七日即七月七乃是中国传统“七夕节”,哪怕身份尊贵的帝王也选择“七”作为王者的代表。

据《礼记.王制》中记载:“天子七日而殡,七月而葬”,而其他人死后则不能享用此种礼仪。

古代帝王祭祀先祖一般设“七庙”,《礼记.王制》所谓:“天子七庙。三昭三穆,于太祖之庙而七”,也从侧面折射帝王之家对“七”的敬重。

所以说七在古人心中,是尊贵吉祥的数字,谁家要是有,正月初七出生的孩子,此家必定大富大贵,前途不可限量!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再回到孙缺侽的七个女儿,基本年纪相仿,间隔分别约二岁。

村长也甚幽默:老大孙伊孩、 老二孙贝诗 、老三孙紫声 、老四孙豆缕 、老五孙声嗨 、老六孙露昊 、老七孙知雅, 看似名字都不错,但七个女儿最后一个字相连,谐音就是“还是生女孩好呀”,最可笑的是还有感叹语,中间七字相连谐音,又是“一辈子都生女子”。

孙缺侽要是知此含义,定会气急败坏、暴跳如雷、怒火中烧,当然孙缺侽只是一介农户,并不能理解村长所意,且孙缺侽心胸阔达,定会不以一眚掩大德。

今日对于孙缺侽全家来说,乃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大女儿孙伊孩芳龄已二十有七,古时已属大龄女子。

此女孙伊孩双眸似水,却带着淡淡的冰冷,似乎能看透一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她贴身穿着白色拖地,烟笼梅花白水长裙,宽大的衣摆上。绣着粉色的花纹,臂上挽迆着丈许来长的,烟罗紫轻绡,芊芊细腰,用一条紫色织锦腰带系上。

乌黑的秀发用一条,淡紫色的丝带系起,几丝秀发淘气的垂落双肩,将弹指可破的肌肤,衬得更加湛白,脸上未施粉黛,却清新动人。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因前几日孙缺侽与妻孙吴氏,烦恼大女儿孙伊孩女大不中留,便合计商量想出一计策,故孙缺侽今日,才到集市上跟人闲聊,是为落实此事而去。

此集市虽位于乡村郊野,但交通便利,来往客商川流不息、车水马龙、商业繁华集四海之奇人,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商品之繁富,令人咋舌。

此时位于集市上的孙缺侽,讲最近村上发生的恐怖事情后,围了一大圈看客听客,话说村里有一良人(古时夫妻称谓,多用于妻子称丈夫),白天因与妻为琐事争吵。

妻离家回娘家千斤(地名),晚上因白天心情不好,良人自斟自饮喝的酩酊大醉,夜半子时酒半醒,见妻未归。

于是乎起床,酒壮怂人胆,乘着夜色往村西,位于千斤(地名)老丈人家,寻妻而去。

路过位于村西头叫:“西弄坑”的地方,酒劲上头不堪酒力,倒在夜色之中......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第二日被人发现,毙命于“西弄坑”坟堆中,嘴巴、鼻孔、耳朵全部被淤泥堵住,断气而亡!

“西弄坑”这里是掩埋、抛尸附近死人的聚集地,是野坟地也就是乱葬岗,到处尸身白骨、杂草丛生,不知年代但却久远,据说孙缺侽爷爷的爷爷的爷爷就葬于此。

过去穷苦的百姓,没有钱置办后事,就用芦席把尸体裹起来,直接埋在西弄坑,家境好才有棺木。

官府也会把路边的无名尸,或者因罪砍头的囚徒,直接暴尸荒野,还有那些附近,村民夭折饿死,得病无钱医治,而逝去的孩子都掩埋此处。

此地野风荒草暝萧萧,白日人都不敢靠近,晚上更不会有人到此。

聊着聊着孙缺侽大声当众宣布,打赌此地晚上要是有人,敢在此处露宿一夜,定信守承诺,把貌美如花的大女儿许配于他。

言尽之时,出现一位八尺大汉,身强力壮,自称:张大胆,年方三十有二。

因家境贫寒,至今尚未婚娶,平时以打鱼摸虾为生,海州沭阳人士,愿为此一试。

孙缺侽目视此壮汉,只见此人眼睛有如黑曜石般,明亮耀眼的黑瞳,闪着凛然的英锐之气,在看似平静的眼波之下,暗藏锐利如鹰的眼神,配在一张端正刚强、宛如雕琢般轮廓深邃的英俊脸庞上,更显气势逼人。

他衣着长袖圆领麻布衣,卷袖口于胳膊上,着麻裤,腰间系麻绳,肩背竹编制捕鱼篓放于腰间,篓很大八尺身形相形见绌,捕鱼篓孔密密麻麻分布,每孔有铜钱大小。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张大胆能有此胆识、有此长相让孙缺侽甚是满意,即带着张大胆二人结伴回家......

到家已是傍晚,此时历经十五载,孙缺侽已把当初,一间土胚房又加盖几间,房已达七间,还拉了围墙,还建了大门,老槐树已在院中。

大门前路上,还栽十颗桂花树,立于大门口两旁,树已枝繁叶茂,密密层层像绿色的围墙,左边五颗金桂、右边五颗银桂,整齐划一排列于两边,金桂上不时还有二只小鸟上蹿下跳,在叽叽喳喳的叫唤着,定眼望去原来桂花树中,还隐藏个鸟巢,原来是两只小鸟,在保护它的家人,叫声似在宣示,此领地属于它,任何人都不能靠近,以免伤害到它的家人。

此时已是深秋,桂花树上小小的花瓣,散发出迷人悠长的香气,闻过后让人倍感心旷神怡、魂牵梦绕,金桂深黄若金,银桂洁白如玉,繁花满枝、清香四溢,桂花香味能飘之十里。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张大胆有感而发不经意间脱口而出。

恰巧被此刻在此,闻香赏花的大女儿,孙伊孩听到望见,两人四目对视,孙伊孩“媚眼含羞合,丹唇逐笑开”。

她停顿几秒,却满脸绯红,一脸娇羞连忙低下头,不敢再看张大胆一眼,轻轻碎步跑回闺房。

此刻张大胆也春心荡漾,他从不成想一位女子,竟会美成这般婀娜多姿,他觉得自己的心都要跳出来。

此时此景,作为过来人的孙缺侽看在眼里,微微一笑说回家喝几杯浊酒,以解白日之乏。

孙缺侽进屋遇妻孙吴氏,明言炒几小菜,我跟小张吃几杯浊酒,孙吴氏会意一笑曰:好。

你们暂且坐坐,我即刻去炒几盘小菜,给你们下酒,说着就往庖屋走去,不时还扭头蓦然回首,开心的仔细,端详着张大胆几眼。

其实孙缺侽夫妻,着急大女儿迟迟未出闺,才出此“比胆招亲”的下策,期望能找到身强力壮、胆大心细的郎婿,此行目的已达,故夫妻俩都甚是高兴。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因此地风俗女子不上桌,只有二人在主屋家长里短、谈天说地,孙缺侽好酒但不菜酒,张大胆先敬长辈一杯,先干为敬!

只见孙缺侽一杯下肚,他微微闭着双眼,感觉香醇地液体悠然滑过舌尖,润润地过喉,滑滑地入嗓,暖暖地浮动于腹间,徐徐地游离在鼻腔中,悄悄地潜进血脉中......是美酒,让人无法忘怀的美酒,孙缺侽口里喃喃有辞道!

张大胆心细善于察言观色,细声慢语生怕那句话说错,误了他跟孙伊孩的美事,一饮一斛,五斗过后又“酒过三巡,菜过五味”,酒足饭饱夜已深,时辰已过亥时,酒到深处,孙缺侽酒力已不胜,口舌已僵直,本着善意随口一说:今日酒就到此,只要微醺,不必大醉,夜已深小张,你就在偏屋休息吧?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说着即起身,神情已恍惚,脚下已不稳,身已不由己来回晃动,半眯着眼右手缓缓摆动,吞吞吐吐曰:“白日所言不必当真”。

闻此言张大胆以为话里有话,催促于他!慌忙站起,弯腰毕恭毕敬感谢伯父款待,信誓旦旦曰:白日所言定当信守承诺,即刻就去“西弄坑”。

说着即背起捕鱼篓即要出门,孙缺侽看形势,立马醉意全无即刻阻止,推让劝说间妻孙吴氏,也更衣起来,因中意未来郎婿,便不想让张大胆冒险涉危,担心失去郎婿,所以跟孙缺侽合力阻止说,夜去“西弄坑”太过危险,白日所言不必当真。

张大胆以为他俩对他有所不满,想着要失去孙伊孩,他态度更加坚定,执意要去,还说明日天亮,顺便在河里,捉点鱼虾回来孝敬他俩,夫妻俩执拗不过于他,只能眼睁睁心情忐忑中,看着张大胆消失于月色之中......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张大胆趁着月光,一刻也不敢怠慢,带着小跑一路往“西弄坑”方向走去,到了西弄坑北斗七星,已经来到北方低空已是子时。

趁着月光依稀看到西弄坑,边上有条小河,“西弄坑”的坟头间,已是荒草丛生,杂草上还夹杂着露珠,尽显潮湿阴冷,此时已是深秋,晚上已有一丝丝凉意。

这时他望着天上,有一轮诡异的猩红圆月,照在白骨森森,鬼火渺渺的乱葬岗上,顿时更添几分阴寒。

趁着月光极目远眺,只见小河边上,几颗老榆树上,栖息着数只“冤魂鸟”,眼睛血红血红的,在月光照射下,散发出诡异光芒,摄人心魄,并叫喊发出极为凄惨诡异,嘶哑磨人的叫声,顿时让人觉得异常恐惧,张大胆已是全身汗毛孔直竖。

深秋荒野的夜风一吹,让人顿感阴森恐怖,那种寒气就像毒蛇,滑过脖颈一般,有种侵入骨髓的悚然,身上不时冒出一身冷汗,脊梁骨已是寒气逼人。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张大胆乃信守承诺、言而有信之人。故他没有退缩,此刻他壮着胆慢慢走过数个坟头,一不小心一个踉跄把他摔倒在地。

回过头借着猩红的月光看到脚下,踩着一个浑身脏兮兮的小男孩,是小男孩他那莲藕般,粉嫩的小胳膊绊倒了他,看着应该死去不久。

张大胆瞬间吓得连滚带爬跑了,但不一会他停下了脚步,他秉承诚信乃做人之根本,此时退缩也无人所知,但良心定一辈子受到谴责。

他鼓起勇气,深呼吸一口气又慢慢走回,他找了一块靠近小河边,稍微平整够人坐下的杂草地,他背靠荒坟脸朝东,缓缓坐下。

想着白日集市孙缺侽讲那良人,死于鼻孔嘴巴被淤泥堵死断气而亡,此时他心里已是忐忑不安,他就把捕鱼篓,从头套进去把整个身体都装于此篓,此时酒后劲稍微上头,不知不觉他已慢慢睡去......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朦胧中忽听耳畔传来几个小孩,吵吵嚷嚷的说话声把他吵醒,他睡眼惺忪睁开慵懒的眼,趁着月光微微一看,顿时吓的魂飞魄散。

他尽量克制恐惧,让自己保持纹丝不动、屏住呼吸,眼睛都不敢睁大,透过微睁开的眼偷瞄左右。

他能感觉到环顾四周,有围着几个脸色煞白嬉闹的小鬼,正拿着淤泥在堵捕鱼篓的孔。

此时已经堵八尺有余的捕鱼篓三分之有二,还同声嬉戏哼着本地方言的童谣:“下雨下雪、冻死老郭(老郭本地方言,最小孩子就叫小老郭)、老郭挑水、冻死小鬼、小鬼迷墙、冻死大娘、大娘扫地、咕咚咕咚放个屁,哈哈哈哈哈......”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赤脚爬、卖豆芽,少人秤、挨人夸,大姐大姐你莫夸,吾家还有二斤老豆芽,吃了再来拿,哈哈哈哈哈哈.......”

“推磨推、拐磨拐,请舅奶,舅奶没在家,请小丫,小秃丫,没有裤,咕咚咕咚跌个大屁座,哈哈哈哈哈......”

“小老叽、呱呱叫、挖黄泥,夺烟袋上街卖,卖点钱、称斤盐,盐不够、买猪肉,猪肉不香买生姜,生姜辣、买棉袜,棉袜暖、买笔管,笔管粗、买小猪,小猪拉血变成鳖,鳖下蛋、变成燕,燕会飞、变成麦,麦会倒、变成草,草会青、变成鹰,鹰逮兔子狗逮鹰,哈哈哈哈哈哈哈.......”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公鸡咯嘎、要吃黄瓜,黄瓜有水、要吃油鬼,油鬼有油、要吃糖球,糖球稀酸、要吃叫管,叫管嗤嗤咸、要吃大牛眼,大牛眼、睁多大、不吃你就罢,哈哈哈哈哈哈........”

张大胆心里明白原来是遇到“小鬼迷墙”(注:本地方言,意思是年纪小的鬼童真尤在,喜欢捉弄人,会使用淤泥堵住睡着人的鼻孔嘴巴耳朵玩耍当乐子,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

折腾一夜此时公鸡已经打鸣、东方的天际已微微露白,黎明的曙光已慢慢揭去夜幕的轻纱,几个小鬼抱怨此人为何如此多的鼻子耳朵嘴巴,堵了一夜都没有堵完,还剩下顶部七个孔洞,怅然若失中小鬼都消失在清晨迷雾中......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太阳渐渐露出了头,红日已经冉冉上升,此时天空已经是光照云海、五彩纷披、灿若锦绣,东方被涂上一抹金灿灿的朝晖......

忽然捕鱼篓,被人慢慢提起,一缕光芒如黑夜中,一道强光甚是刺眼,张大胆惊吓中睁眼,右手指伸展开,本能的挡住强光,指缝中隐约中看到几个人,定眼一看原来是,孙缺侽夫妻正站着,对他露出怜惜的微笑。

他俩身后还站着孙伊孩,翘着兰花指,轻捂丹唇娇羞地微笑,张大胆也不由自主,对着孙伊孩发愣憨笑,一夜未见竟有,如隔三秋之感。

夫妇二人异口同声,中意的笑着曰:回家,此时“回家”两字已胜千言,张大胆喜之极,眼角竟已挂泪......

张大胆迈开软绵绵的步伐,跟随他们而去,经过一夜折腾,已经精疲力竭,张大胆望着旁边,小河里的河水流水潺潺,河畔老柳树,挂满露珠的柳丝随风飘絮,一抹嫣然回眸,惊起了树上叽叽喳喳的鸟群,也不知昨晚境遇是梦是幻,亦真亦假,他心有余悸,惊吓、欢喜、心酸、惊奇、悲伤交织一起,令他心里久久难以平复,心里是五味杂陈,满腹话语不知从何说起。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忽然身后有人高亢一句:哼,当我是空气吧?

我就这样拿着捕鱼篓站在这里,这么大活人都看不到,语笑嫣然曰:生气啦!

张大胆这才看到身后,有位中性打扮英姿飒爽,双眸似水清楚动人,但却也带着丝丝的高冷,身高近七尺的俊俏小女子。

只见她发髻高高扎起如马尾,额前几缕黑发随清风舞动,四肢纤长,有仙子般脱俗气质,峨眉淡扫,面上未施粉黛,却仍然掩不住绝色容颜,美目流转,恍若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一般,嘴角勾起一抹笑容,如同烟花般缥缈虚无,却绚丽多姿。

张大胆顿时笑言:小妹,莫怪,恕我冒昧,一时眼拙。

孙知雅:拿去你的捕鱼篓,篓上都是淤泥,并笑言:看你外表憨厚老实,却不知你如此心细,你还挺聪明,还知道用淤泥把孔堵上挡风挡露......

此时只见张大胆:顿时已是脸色煞白,惶恐不安中已经口不择言,直接说不要捕鱼篓了,以后学门手艺讨生活,不捕鱼了......

连云港古海州故事传说杂谈“小伊篇”第一回


作者:午时一刻家居,序言:未完待续,预知下回,请持续关注头条号:午时一刻家居,作者费时记录整理古时海州地区传说,把此地风土人情展示于当下,不渲染鬼故事吓人,只想展示古海州的璀璨文化、源远流长(此成语出自唐代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铭》)人杰地灵、群贤毕至的风采。让作为古海州地区百姓倍感无限荣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