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最近韩剧《王国》第二季播出了,这部剧非常精彩,是一部封建社会下的丧尸剧,值得一看。故事的背景讲的是李氏朝鲜王朝突发怪病,全国感染者无数,就连朝鲜王朝的皇帝都不能幸免,被感染者全部变成丧尸,白天沉沦,夜晚活动。皇帝的儿子李氏世子为了王朝的发展和天下的百姓,致力与怪物和篡位者做斗争。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朝鲜王朝建立

真正历史上确实有李氏朝鲜王朝,它统治了朝鲜半岛长达五百多年。

1388年,高丽王朝与我国明朝开战,派李成桂出兵入侵辽东半岛。李成桂的军队在威化岛遭遇大水,士兵不愿远征,李成桂多次请求撤军回国但都遭到崔莹拒绝,无可奈何的他发动兵变,推翻了高丽禑王的统治,1392年,李成桂登基建立朝鲜王朝,确立了与明朝的蕃属关系,结束了高丽王朝近500年的历史。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王朝兴起

永乐十六年(1418)八月,大王的位置传到了李成桂的孙子世宗手里。登基后世宗下令清除对马岛倭寇,次月被活捉其首领带回朝鲜宫中。正统八年(1443),签订了《癸亥条约》,对马岛大名被授权每年与朝鲜进行50船的贸易,向朝鲜朝廷进贡并负责防止倭寇对朝鲜海港的侵扰。

在北部边疆,世宗建立了“四郡六镇”用于防卫北方游牧民族的侵扰。宣德八年(1433),世宗派金宗瑞出兵攻打明朝建州女真诸部巩固朝鲜北方疆域。

在世宗统治期间,朝鲜的科技、文化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世宗最为人纪念的贡献是创造谚文。由于世宗的功绩,世宗被尊称为“世宗大王”。

到了成化五年(1469),朝鲜成宗即位。成宗统治期间,国家经济文化繁荣发展。成宗邀请士林派来到宫中参与政治,在宫中建立弘文馆,并成立由儒学家组成的智囊团为治理国家献言献策,完善了包括司宪府、司谏院和弘文馆的朝鲜三司制度。成宗时期是续世宗后,朝鲜又一个文化发展黄金时期,大量书籍在这一时期发表问世。此时的朝鲜内外均无大的忧患,是国家最繁荣昌盛的时期。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与明清两代的爱恨情仇

历史上朝鲜经常遭到倭寇的侵扰。壬辰倭乱时期,掌握日本政权的丰臣秀吉曾以朝鲜为踏板攻打中国明朝。万历二十年(1592)和万历二十五年(1597),丰臣秀吉带领装备有葡萄牙火枪鸟铳的军队入侵朝鲜。朝鲜因准备不足,败给了装备有西方武器的日本军队,随后开城、平壤相继失陷,之后几个月内南部朝鲜半岛就被占领。

不过朝鲜海军在海上有效地摧毁日本军舰,掐断了后方供给。朝鲜民间的游击组织对入侵的日本军队抵御也遏制了倭寇的攻势。日本对朝鲜的大举入侵,警示了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明朝派出将军邓子龙携大军支援朝鲜,与朝鲜一道共同击退了入侵的日本军。

壬辰倭乱使朝鲜国力锐减。此时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正在中国东北统一女真族。万历四十六年(1618),努尔哈赤开始攻打明朝。当时努尔哈赤和明朝都想联合朝鲜,使朝鲜大王光海君处在进退两难之地。光海君打算中立。但由于明朝帮朝鲜击退了倭寇,大臣们大多数都支持帮助明朝攻打女真。万历四十七年(1619),朝鲜就曾在萨尔浒之战中派兵支援明。天启三年(1623),仁祖反正,光海君被废。仁祖即位后,开始执行更公开的助明打女真的策略。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天启七年(1627),努尔哈赤的侄子阿敏带领3万女真部队入侵朝鲜,史称“丁卯胡乱”。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朝鲜停止使用明朝天启年号并遣王子李觉赴后金为人质。然而金军一退,朝鲜马上向明朝“疏奏被兵情节”。由于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下,朝鲜大臣认为明朝助朝鲜击退倭寇,朝鲜理当与明朝交好抗击后金。因此朝鲜拒绝废除年号,并依旧保持关系。这直接导致崇祯九年(1636)皇太极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成为清朝的藩属国,史称“丙子胡乱”。

仁祖之后的朝鲜孝宗,曾试图联合中国南方反清势力讨伐清朝最终没有结果。朝鲜虽然公家文书使用清朝年号,但在特定场合(如祭祀、墓碑及与明朝相关场合)却在使用“崇祯后纪元”,甚至持续到20世纪初。

光绪二十年(1894)春,朝鲜的东学党发起起义,时任朝鲜大王高宗非常恐慌,请求清朝支援。清派出3000军队与起义军达成停火。日本得知清派兵到朝鲜后,派出8000军队占领了景福宫,并成立亲日政府。此次事件最终升级成为

甲午战争。随后,朝鲜政府在日本的策动下单方面宣布与清朝脱离藩属关系。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王朝结束

1907年,在日本逼迫下,高宗无奈退位,太子李坧继位。1910年 《日韩合并条约》签订。同年8月李坧的称号从“皇帝”被降为“李王”,仍健在的父亲高宗李熙则从“太皇帝”降为“李太王”,他们家族每年从日本那里支取一笔生活费用,但没有任何权力,活动范围也被限制,历时500多年的李氏朝鲜王朝宣布结束。

由《王国》揭秘李氏朝鲜王朝的兴衰

结语:《王国》这部韩剧纵然很精彩,但真正的李氏朝鲜王朝历史同样精彩绝伦,它的兴衰与我国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