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商興盛的祕密,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確定,你知道是什麼嗎?

晉商是中國封建社會最著名的商幫之一,曾稱雄中國商業長達500年。中國傳統的“學而優則仕”的教育理念,在晉商這裡逐漸演變為“學而優則賈”。那晉商“學而好賈”的傳統是從何時開始發展的?元朝運城鹽池的鹽商對明清晉商的發展,有何幫助?今天,我們就一起探討一下吧!

晉商興盛的秘密,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確定,你知道是什麼嗎?

公元1299年,當地政府和鹽商在山西運城創建了最早的鹽務專學——“運學”,當時全國共有五處產鹽區,僅運城有專學。“運學”的創建比運城城市的創建還早42年,所以是先有“運學”,後有運城。

“運學”主要是以“教鹽商子弟”為目的,作為鹽商子弟學校,“運學”中的學科設計除了學習傳統的“四書五經”之外,更注重“禮、樂、易、御、書、數”的“藝”教,可以說鹽商不同於其他的家長,他們一般對子弟的中不中舉、進不進士不太在心,而多關心自己的孩子能否子承父業,或者更勝他的父親,因此他們用經濟的眼光,十分關心孩子在“藝”上的成績,例如:算盤打得怎樣,算賬算得如何,騎馬駕車在不在行,與人交談是否能抓住要領,對人對事的認知和把握能力如何等等。這體現出鹽商對自己價值、地位的尊重和對“重農抑商”傳統的默默反抗,對傳統價值觀的巨大挑戰。

晉商興盛的秘密,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確定,你知道是什麼嗎?

鹽商子弟在“運學”中完成“內和外信”的商業靈魂鑄造後,還對從鹽湖邊起家的猗頓致富、關公成神、鹽商前輩們的經典案例進行剖析,欣賞著自己父輩笑傲商場的瀟灑或品嚐著父輩失敗的苦果,在汲取經驗教訓同時,那種誠信、進取、敬業、團隊意識的“商核”已潛移默化進他們的言談舉止。通過勤奮、刻苦、謹慎,講義氣、講幫靠、講變通的培訓,這些人大多接過父輩的接力棒,成為鹽業經濟中叱吒一方的風雲人物。

晉商興盛的秘密,其實早在元朝就已確定,你知道是什麼嗎?

運城因鹽業運輸的需要和“運學”的發展,由一個彈丸小村——潞村,發展成聞名三晉的河東名城,盤踞在運城鹽池附近的鹽商也成為最早的一批晉商,他們的商業理念和經驗,為明清晉商的大發展提供了有效的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