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回家親戚都會問工資情況,說出工資後還挨遭嫌棄該怎麼懟回去?

進財喵


一個人的生活從來都是過給自己看的,而不是別人看的,不用在意更不要懟別人,如果覺得確實差,就努力改變,當作為一種動力。

我對題主說的這個情況深有感觸,農村人尤其是過年的時候,親戚朋友總喜歡問的就是,你家小孩在外面做什麼工作?什麼職位?多少錢一個月?買房買車沒有?大人們之間有這種攀比心理,小孩過得好,他們內心欣慰並自豪,小孩過的差,他們不會怪罪,但會失落,那麼我們做小孩的,應該是要努力工作,滿足父母的期望;

我記得剛畢業的時候,很多人總會問我問我父母,我現在在幹什麼,那時候剛畢業,工資低,我爸媽總是說上班,別人識趣的就不會再問,但是我很清楚,爸媽是失落的,覺得自己大學畢業,工資還不高;但是我總是記在心裡,過了三年之後,不需要別人去問,爸媽都很自豪,都會羨慕他的兒子和兒媳,因為就工作的人來說,確實收入還不錯,我也沒有沾沾自喜,總是想取得更大進步。


鄉村熱哥


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我也感同身受,尤其是剛剛開始工作的那幾年。

先說說問別人工資的心裡狀態吧:一般問工資的都是上一輩人,同齡人基本不會問。

情況一、家裡有和咱們年齡相仿的子女,通過問工資來獲得心裡優勢,一旦你說出工資,對方通常會說,還不如我家那個誰誰呢;

情況二、希望以咱們為榮的長輩,希望以後作為他們炫耀的資本,你說的比較少,他們會說上來那麼多年學,還不如那個誰誰出去打工呢;如果說的比較多,他們日後可能會找你借錢,這個要有心理準備。

瞭解提問者的出發點,就比較好應對了。

其實工資這個事情,你說多說少,對方都不一定滿意,一方面無法準確瞭解對方的目的,另一方面無法瞭解對方對工資高低的標準。一旦說出數字,很容易引起對方的不滿,挨懟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靠說出數字去滿足對方的需要是不可能的。

因此最好的辦法就是不要說出數字,輕描淡寫說下剛剛夠在城市生活之類的話語,打個哈哈就過去了。

只要你應對一次兩次,下次他們就不會問了。另外就是格局高點,不要和他們一般見識,認真我們就輸了。

我工作十幾年了,現在基本沒有人問我的收入了,即使問了我也會打哈哈過去。

你不生氣,別人無法惹怒你的,回家把時間和關注點花在陪伴家人等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吧,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夢想飛翔的駱駝


為什麼要慫回去?逢年過節回家,親戚、朋友之間相互問候、交流、瞭解一下近況,是很自然的事,這樣就很自然會被問及生活、工作、收入等等問題的了,特別是年老的長輩,更多的只是出於對晚輩的關心罷了,即使有時說話用語可能有不當,但也不一定是心存惡意的,除了父母、兄弟、姐妹之間可能存在有利益關係外,大多數人互助之間根本就沒有利益交割,又何來講到什麼遭嫌棄呢?是否是自己想多了啊!

我真不明白,你為什麼會有此想法,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自己的自尊心作祟;因為內心自卑,“心比天高,命同紙薄”,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才會有此心態的,總認為是別人也一樣看不起自己,遭到歧視和嫌棄,往往想著靠對慫回去來挽回一點自尊,其實大可不必如此的,連這樣的小事情,心理都承受不了,又如何在社會上做大事啊?又怎樣可以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呢?

說到底,自己需要如何生活是自己的事情,根本就沒有必要在意別人的眼光和態度,別人有別人的態度,自己有自己的追求,明白到這個道理,也就無須什麼對慫的了。若是非要慫回去不可,只能說是被別人說到自己的痛處,別人所說的正是自己認可的、求而不得的,所以才會感覺到被歧視、遭嫌棄,慫回去也就是為了減輕一點內心的自卑罷了。


老樹時光倒流


怎麼會有這樣的想法,他們如果心存惡意的用言語傷害你,根本就不會跟你團聚,只是因為你太在意別人對你的看法了,很像鴕鳥,只想聽好聽的。長輩們可能認為指出你的缺點你才能成長,難道不是這樣嗎,好比老師教學生,你到底哪裡錯了,你才能改進,你卻認為是嫌棄,只是你的心裡作用而已。不要太對號入座。


芬達汽水863


懟他幹嘛!沒有一點意義。

別人怎麼看你,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重要的是你自己怎樣看自己。

不要活著人家的口裡,人家的眼裡。要活在自己的心裡。


方姐


退休金開的不多,也不少,比上不足比下有餘,身體健康為第一


手機用戶50345594971


下次不跟他說工資的話題。遭嫌棄就努力幹。很多人別人看不起,包括那個嚼舌根的人,總不能去死吧!



為子迎合現場氣氛可以適當把工資說高一些,這也不算說假話。年青人努力工作說不定明年就漲到你說的工資水平。供你參考。


泉城倔三哥


應該不會,是你自己想多了,能回家過年都是好孩子,自己開心就行了,也不要看別人怎麼想。


大姐


告訴親戚,自己從不數錢,需要時只從銀行領錢,要多少領多少,不知道自己每月多少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