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号:历史上改年号最多的皇帝是谁?【2020语文提分】

5分钟带你学语文,我是南山有驴,一个大语文硬核宝藏老师。

我们学古文、学历史,经常对皇帝的名字犯迷糊。前面我们讲了用谥号、庙号来称呼皇帝,哎,到了明清,又不管用了。举个例子,我问你,明神宗是谁?一般人可能都得反应一会,才能想起来是万历皇帝。清朝就更完蛋了,我问你,清仁宗是谁呢?一般人估计都答不上来,其实是嘉庆皇帝。

万历、嘉庆都是年号。考试中经常出现“年号”这个文常知识,比如这道题:

【开封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问题】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准确的一项是( )


A.从春秋战国至宋元明清,多把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称为“中国”。

B.北宋时,为增强中央集权,将领不能专兵,凡遇战事,在将领中选拔一人给予“都统制”的名义节制兵马。

C.年号是中国古代封建皇帝用以纪年的名号,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所以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

D.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称“致仕”或“休致”,也指官员退休。

知识点解析

年号,顾名思义,是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是一个跟时间有关的概念。

年号一般都是皇帝发起的。中国最早的年号始于汉武帝,最后一个年号则是清朝最后一个皇帝溥仪的年号“宣统”。当然,袁世凯复辟后,取了个年号叫“洪宪”,溥仪去了伪满洲国后,取过“大同”“康德”两个年号,不过这两个政权,现在我们都不承认,所以不算数。

一般皇帝登基后要起一个新的年号,一个皇帝在位的时候,也可以改变自己的年号。年号发生改变了,叫“改元”。尤其古代人迷信,一碰见什么大的自然灾难,就愿意改个年号,本质上和农村那种“结婚冲喜给老人治病”也没啥区别。改元最频繁的是武则天。武则天堪称改元狂魔,在位21年,改了17次年号。年号一般是两个字,武则天可不管那些,就像她自创的名字“瞾”一样,改年号也随心所欲,都出现了“万岁通天”这种杀马特非主流的年号。

说实话,就算是现在的网文,说我写的东西是架空历史,就像《庆余年》,您要敢起“万岁通天”这种年号,读者也会骂你胡编乱造。但历史上真有。

到了朱元璋时期,毕竟朱元璋保留着劳动人民本色,不整那些花里胡哨的,,规定“一世一元”,一个皇帝只能用一个年号。

后世称呼皇帝呢,需要能一一对应,且简单方便。所以,汉朝的时候,只有谥号是一一对应的,汉朝皇帝称谥号。唐朝呢,谥号膨胀,年号乱来,庙号才能一一对应又简单,所以称庙号。对明朝和清朝的皇帝,我们习惯用“年号+皇帝”来代称,因为这个时候,年号能一一对应,又简单方便了。

年号,归根到底是计算时间用的。不过和公元纪年法比起来,这玩意儿实在不大好用。学习历史的人,每个人都查过年号对照表,掰着手指头数年份,非常痛苦。

那为啥还要用年号纪年呢?其实更多的是展示政治权力。比如朝鲜来明朝上贡,表示臣服,就要用明朝的年号,这叫“奉正朔”。年号代表着皇帝,用了我的年号,就表示你服了我,认同我的统治,是我的子民。

那么,历史上那些乱世、那些割据政权怎么办呢,用谁的年号?很简单,既然谁也不服谁,就各用各的年号。比如五代十国,北方和南方加一起,好几个割据政权共同存在,各用各的年号。所以一翻开乱世的史书,那个年号乱极了,简直没法看。

尽管如此,中国文化中却处处流淌着年号的印记。比如,年号都是取自经典,代表了统治者美好的愿望。还有,一提到繁荣的治世,总是跟年号有关,比如贞观之治,开元之治。另外,一些地名,比如景德镇,是宋真宗用年号“景德”命名;一些文物,比如宣德炉,就是明宣德年间设计制作的铜香炉。这样的例子,简直不胜枚举。


参考答案

选C。明朝之前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