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

唐代著名政治家狄仁杰为并州太原人。他在任大理丞期间,一年处理积案1.7万件,时称平恕,后人因编写出《狄公案》、《狄仁杰断案传奇》等小说、戏剧赞扬他扶正祛邪、刚正不阿的精神。特别是在武则天执政时期,他殚精竭虑为匡复唐祚立下功劳。唐睿宗时追封他为梁国公,再次肯定了他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卓越贡献。


太原府文庙附近的狄梁公街

太原市南的狄村为狄仁杰的故乡,现存最早有关文献记载是明崇祯时阳曲知县彭而述的《狄梁公谱系祀田记》,记中称:“县之南治十里,人烟可三五十家,相传为梁公故里,志乘所载,父老相传,人竟呼之为狄村云。’”傅山先生曾说过:“梁公吾太原人,至今城南狄村传公故里。”村中旧有慈观寺,寺中碑记也称寺址为狄公故宅。现在村边上还有一株枝叶苍沉的古槐,相传是狄仁杰之母所植。


狄公祠前的狄仁杰铜像

明崇祯年间,山西巡抚吴胜首倡在狄村修建狄公祠,成为官方岁时祭祀和游人凭吊瞻仰的地方。至清乾隆年间狄公祠逐渐失修废毁,山西布政使朱珪为了祭祀方便,在太原城内崇善寺旁择地重建狄公祠,现在文庙旁的小巷称“狄梁公街”即由此得名。


唐槐公园

建国后,随着太原城区不断扩大,当年“人烟可三五十家”的狄村已成为市区的一部分,并演变为由狄村街、狄村正街、狄村北街、狄村南街、狄村东街组成的新型社区。近年来,狄村还成为太原旅游景点之一,新建成的唐槐公园引来众多游人到此寻幽觅古。

唐槐

狄梁公与“白云亲舍”

范仲淹所写的《唐狄梁公碑》中曾有记载,“公讳仁杰,字怀英,太原人也。祖宗高烈,本传在矣。公为子,极于孝;为臣,极于忠。忠孝之外揭如日月者,敢歌于庙中。公尝赴并州,掾过太行山,反瞻河阳,见白云孤飞。曰:吾亲在其下,久而不能去。左右为之感动。诗有《陟岵陟屺伤》。君子于役,弗忘其亲之深。于嗟乎:孝之至也,忠之所由生乎!”狄仁杰在并州时,他登上太行山,回首南望,见一片白云在飘飞,对左右的人说:“我的双亲就住在那片白云下面。”他怅望了好久,直到那片白云散去才离开。


白云寺

如今,在太原狄村东0.5公里处有座寺院名曰“白云寺”,该寺院初名净业庵,原是一座小寺,建于明初。明万历年间增修,曾有王道行撰写的碑记。明崇祯十三年(1640)天泽和尚向东扩展后,因地处东山麓的山沟,夏无炎暑,凉风习习,有清凉(五台山)的自然环境,曾改称为清凉寺。清康熙年间有位姓陆的都司出资增建藏经楼五楹,平山和尚主持后多方修缮,遂成为禅宗南岳派临济宗的道场。雍正间了然和尚重修时,在后部又建切方毘卢阁,使寺貌更趋宏伟,因寺院距离狄仁杰故里狄村很近,故用“白云亲舍”的典故为寺易名曰“白云寺”,又因其在太原南向,俗称南十方院。明代寺院中的牌坊上还题有“白云飞处”四字。


白云寺大雄宝殿


狄仁杰高祖狄湛墓


狄仁杰高祖狄湛墓在2000年被发现,该墓位于太原市迎泽区王家峰村北侧第二砖厂内,西距太原永祚寺约1公里。狄仁杰故里狄村就在墓葬西南约3公里处。

北齐狄湛墓志拓片


狄湛,字安宗,史书无传,《新唐书》和《元和姓纂》等仅有零星记载。据墓志,狄湛十八岁即为散骑侍郎在员外、给事中等,在北魏永熙三年分裂为东西魏时,他到咸阳后,随建州刺史王保贵投东魏。被授予东雍州此事,以后历任都督、永安镇将、侍官正都督、平西将军、安西将军、泾州刺史等职。在东魏、北齐时代“或出从戎行,或入参帷幄。攻城野战,每立庸勋。”可谓戎马一生。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对史书和墓志的研究,知他是狄仁杰的四世祖。狄湛墓的发现,为研究狄仁杰家族世系提供了重要资料。


如今山西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狄仁杰作为山西历史名人,在全国有着较大的文化影响力,他勤政爱民、廉洁奉公的精神,在当今时代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狄仁杰在太原的历史文化资源也必将成为树立山西文化形象的重要品牌。


太原市小店区营盘街道狄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