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樂夜話:Home, Sweet Home

觸樂夜話,每天胡侃和遊戲有關的屁事、鬼事、新鮮事。

触乐夜话:Home, Sweet Home

小羅老師又病休

觸樂內部有不少“勇者鬥惡龍:建造者”(DQB)系列的愛好者,其中包括多年“DQ”老粉絲左輪老師、與席德一起冒險並從中感受到了愛的池騁老師、患上了地獄禿鷲PTSD而淺嘗輒止但承認“確實是個好遊戲”的祝佳音老師,當然,也包括我,很可能是全觸樂“DQB”時間最長,並且把兩作全部白金的人。

出於對“DQB”系列的愛,我還寫過一篇分析DQB為什麼好玩的文章。我在那篇文章裡大致梳理了一番“DQ”1代、2代與“DQB”1代、2代的關係,從寫文章的角度來說,為一個遊戲為什麼好玩寫明理由是必要的,但實際上,歸根結底,我只是想對所有人說“‘DQB’真好玩”——這也是遊戲編輯的特權之一,假如15年前我就入了這行,一定天天寫文章推薦《櫻坂消防隊》。

触乐夜话:Home, Sweet Home

《DQB2》裡有幾種頭飾可選,我最喜歡的還是初代裡建造師的帽子

還有些東西我沒來得及寫進文章裡。從延長假期,到在家隔離,到部分復工,再到恢復上班,這段日子裡,我又在《DQB2》裡花掉了大把時間。說得再確切一點兒就是,我和我的室友,在早已把這個遊戲白金的前提下,又樂此不疲地在空蕩島上搞起了建設。

“再為我們自己造點兒東西吧。”室友對我說。

“造點兒什麼呢?”我反問。

“不知道,就先造造看唄。”她說。

“造造看”後來變成了大工程。原本我們在綠色開拓地海拔最高的地方建了一座房子,是給自己和席德的,後來因為被別的遊戲吸走了注意力,一直沒封頂。這一回,我們不僅一口氣把它造好,還鑿開了下面的山,開闢了地下室,上下用電梯相連。外觀、內飾、環境,安排下來前前後後又是十幾個小時。完工之後錄視頻給朋友看,朋友問:“你就是託尼·史塔克?”我答:“這叫流水別墅!”

触乐夜话:Home, Sweet Home

低配版“流水別墅”,和建築大佬不能比,但也花了我們很長時間

《DQB2》還有一點好處,就是可以大膽地從《我的世界》裡偷師。這在前一代裡還不太容易,但這代因為可以跳起來在腳下疊方塊,加上“建造師之眼”技能,差不多就可以無縫複製《我的世界》中自由建造的思路了。

於是,假期我家最常見的狀態,就是我在床上半躺半坐,靠著懶人沙發(事實證明這個姿勢對腰椎極其不利),拿著手柄邊砸邊修,我的室友趴在一邊用Pad刷視頻,隔一會兒就抬起頭:“這個不錯哎,要在咱們島上蓋一個嗎?”我就放下手柄,看她推薦的視頻,然後說:“好呀。”

触乐夜话:Home, Sweet Home

“DQB”裡的傢俱讓房間內裝方便了許多

後來,可能是對自己的建造力有了自信,我們開始構思更大的工程:從港口開始造一座大橋,通往紅色開拓地,再鑿通紅色、綠色開拓地之間的山谷,種些植物,蓋些小房子,最後用一幢高樓拓寬視野,讓我們能把兩塊開拓地一覽無餘。全島中央是車站,用鐵軌把綠色、紅色、藍色開拓地完全連通;從劇情裡得到的那艘船也可以改改,也許能修成個遊樂園什麼的……

我不知道把以上目標全部完成需要多久,但不論如何,有一個巨大而又具體的目標,對遊戲和玩遊戲的人來說,都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回想起來,我和室友在“DQB”裡建造的第一所房子,是我們的“家”。劇情模式裡,往往要一切從簡,一個小臥室,連房頂都不用加,能睡覺就行了。然而回到空蕩島上,“家”就成了一些具體而瑣碎的元素——臥室、廚房、客廳、電梯、浴室、溫室、庭院、田地,還有遊戲室、游泳池……有了遮風的牆,有了擋雨的屋頂,有了傢俱和裝飾,看它一點點接近想象中的樣子,就像真正擁有了一個完全屬於自己的避風港。

触乐夜话:Home, Sweet Home

空蕩島居民們也有活動設施

從這個角度說,不只是“DQB”,好的建造類遊戲都能給人這樣的感覺。尤其是現在,我們身邊被破壞掉的東西太多,能留住的東西太少,在遊戲裡建造一個屬於自己的、溫暖的避風港,也就成了一種難得的治癒。

房子快完成時,我碰巧點到了與隊友席德對話的按鍵。席德提醒我說:“你可以造一個雙人房的!”

是啊,如果這個避風港裡還有另一個人,或者幾個人,與你共同度過這段不知何時能結束的時間,那不就更好了嗎?

我又想起看過的一個《我的世界》主題視頻,Up主幫助投稿觀眾改建他們的舊房子,有一位觀眾留言說,他以前是和幾個朋友一起玩的,他們一起亂七八糟地建了幾座小木屋,如今朋友們雖然紛紛AFK,沒有機會再上線,但他仍然希望留住彼此的快樂時光。假如真的有一天,朋友們能再回來,這些房子也一定能讓他們會心一笑。

可以確定的是,“DQB”也是那個能讓我在未來某天會心一笑的東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