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分享快樂被誤解(嫉妒)如何開導?[20.03.18]

【家長提問】

老師,遇到一個問題,今天孩子跟其他小朋友玩,一起撿水彈,我兒子撿了16個,很高興,然後高高興興的告訴另一小夥伴,那個小夥伴因為自己撿的數量少,就跟兒子說,你不要說你撿多少了。兒子不開心的走到我跟前說小夥伴說他了,老師麻煩問一下作為家長,這個時候我應該怎麼跟孩子說好些呢?


【回答】

孩子因為分享快樂被小夥伴誤解(或者嫉妒),不開心地走到媽媽跟前說,小朋友說他了。

這個時候,我們首先要共情疏導孩子的情緒。我們可以說:"看得出來,你很傷心,因為,小夥伴說你啦。你多想和小夥伴繼續玩啦~"

第一步,讓孩子冷靜下來後他更願意聽媽媽的開導。

然後我們就可以繼續引導孩子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因為這個問題是孩子自己遇到的,讓他從這個事情中有所思考和學習。

所以,我們下一步就是啟發提問孩子:"你的感覺是什麼?"讓孩子從自己的情緒出發,孩子可能說,:"我感到不開心,甚至感覺生氣,感到委屈

然後,媽媽可再進一步引導,你覺得為什麼會引起這樣的感覺呢?孩子可能說:"我覺得小夥伴誤解了我,我其實是想分享快樂的,但是他卻說了我。”

後面,媽媽可以共情重複一遍孩子的話,:“你感到不開心,感到生氣,因為小夥伴誤解了你,你其實是想和他分享快樂,破除誤解。”這是媽媽在幫孩子從他的分析中,梳理總結他問題的情況和原因。

如果孩子說不出答案也沒關係,媽媽可以儘量的引導。當孩子自己想到這個問題,或者家長引導他理解這個問題後,我們再看一看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法是什麼。

所以我們下一步又引導孩子說:‘“你現在真實的想法是怎麼樣的呢?”孩子可能會說,想去和小夥伴說清楚,其實自己只是想分享這個玩具,分享快樂,希望他不要誤解。當然,也可能是其他答案

那下一步家長又問孩子:“如果要這麼做,你有什麼好的辦法呢?”然後讓孩子自己想辦法。同樣的孩子想不出的時候家長就適當引導,儘量讓孩子自己分析找到答案。最後家長再輕推孩子讓他去行動。


那我們看看,在這樣一個問題中,孩子他其實首先就學到了

1.正確地和家長進行情緒溝通。我可以個和媽媽討論自己遇到的困難,真誠的表達自己的情緒。

2.遇到問題,我要思考背後的原因。和我自己的真實想法和需求,我們的想法是否一致?出現了哪些偏差?

3.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可以想出什麼方法?

4.我要去行動,解決這個問題,讓事情好起來

這個就是通過一個小小的問題,用正面管教的方法,不僅解決了當下孩子的困擾,同時讓孩子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步驟和能力。


歡迎大家留言,提出教育中遇到的詳細問題,看到後會解答大家,我們一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