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梅:夢想的起點有支點

宿遷網訊儘管生活的困難不斷襲來,但是她卻從不放棄,頑強的努力著、生活著。

家住泗洪縣歸仁鎮潘山村的殘疾人吳春梅,今年45歲,多年前的一次交通事故導致吳春梅雙腿殘疾。多年來,吳春梅把所有的夢想都寄託在兒子身上,不僅培育兒子順利考上大學,還把一家人的小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三間堂屋、四間偏屋,帶個乾淨整潔的小院子,這就是吳春梅一家生活居住的地方。堂屋內裝裱精緻的十字繡掛在了牆上,充滿溫馨和祝福。

“兒子,咱們今天吃啥,媽媽給你做。”因為疫情延期開學,吳春梅的大兒子馮博一直待在家中,雖然馮博已經上大三了,可是在吳春梅眼中依然是個孩子,吳春梅總是想把最好的留給兒子,對他的照顧更是無微不至。

這個假期,也是馮博和媽媽相處時間最長的一個假期,在家的這段時間,他自覺地找書看,或是在網上提前學習新學期課程。看著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吳春梅滿眼驕傲。

“能把孩子培養出來,就是我最大的夢想。”吳春梅說,這些年所有的寄託都放在了兒子身上,兒子能順利考上大學,這是她覺得這些年最值得驕傲的一件事。

19歲那年,已經高中畢業的吳春梅遭遇了一場車禍成了殘疾人,在那段最艱難的歲月裡,吳春梅無數次地與自己的身體和思想作鬥爭,最終決定勇敢面對生活。經過一年多的鍛鍊,她勉強能依靠雙柺站立,卻無法行走。

“接受不了現實,很煩惱,活著感覺是一種煎熬。”吳春梅說,看著別人都去街上玩,心裡急,那時候心裡還想著,自己有一天會好起來,還可以站起來行走,可是事與願違,只能接受現實,每天用柺杖練習走路。

1996年,吳春梅遇到了馮德友,兩人結為夫妻,並生下兩個健康的孩子。“有了孩子以後,感覺又有了希望。”吳春梅說,其實殘疾人做每件事都很費力,要付出比常人更多努力,常人一個小時做出來的事,而我最快也要兩個小時。

“當時就想著,只要能把孩子撫養成人再難也要克服。”吳春梅告訴記者,洗衣服、燒飯等家務活,常人能做到的事情,我雖然慢一點,但都可以做。

為了給孩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丈夫馮德友每天外出攬活,行動不便的吳春梅留在家中照顧孩子。兩個孩子上學後,家庭壓力更大了,吳春梅決定出去工作。在村裡的幫助下,她在本鎮一家玩具廠裡幹起了雜活,可最終還是由於不能久站久坐,堅持20多天後無奈放棄。面對生活的窘境,夫妻倆相互扶持,拼盡全力操持這個家,在澡堂給人搓澡,蹬人力三輪車,在路邊賣水果,夫妻倆想盡法子掙錢,改善一家人生活。

2017年,馮博即將高考,吳春梅為了更好地陪伴孩子讀書,決定在孩子學校旁租房子“陪讀”。在學校舉辦的“18歲成人禮”上,吳春梅拄著柺杖陪著兒子走過紅地毯,很多人投來了讚許的目光。

“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我無法完成的夢想,希望兒子能幫我實現。”吳春梅告訴記者,如果不是那場意外,也許會是另外一種人生,所以一定要讓自己的孩子體會到不一樣的人生,那就是考上大學。

博考上了大學,當一家人開開心心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時,命運卻再次給吳春梅一擊,她被查出患有宮頸癌。

“當時醫生告訴我,手術費用需要8萬元,可兒子的學費還沒有著落呢。”吳春梅說,哪裡有錢做手術呢?有想過放棄治療,但看到丈夫想盡辦法籌錢治病,看著兩個孩子每日在病床前忙前忙後,想著法子讓自己開心時,突然覺得自己不應該放棄,真想親眼看著孩子長大成人。

不久後,歸仁鎮民政部門主動和吳春梅聯繫,告訴她,低保戶能享受到低保醫療政策以及其他大病救助政策,讓她不要擔心費用問題,安心治病。一家人重新燃起了希望,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吳春梅的身體好轉,只需定期複查。而馮博順利進入了大學,丈夫也學了木工手藝,在外地工地上每天能有兩三百元的收入,日子漸漸走上正軌。今年,18歲的小兒子也即將參加高考。

“努力讀書是我們這個家夢想的起點。”吳春梅說,鋪平孩子的路就是築好自己的夢,因為孩子們就像是我的支點、我的夢想,希望孩子能考上大學。這些年,正是有了國家和社會的幫助我家才能過上好日子,不然很難堅持到現在。兩個孩子長大了,我希望他們到社會上能夠努力工作,努力回報社會。”(裴凌曼 周妮 曾祥海 李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