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了,現在高中陪讀的現象是越來越嚴重,你覺得陪讀對於孩子的學習來說是好還是壞?

職業農民的故事


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上高中了還要陪讀?

現在的高中作息一般是這樣子的:早上六點多鐘就上學,在學校吃午飯和晚飯,差不多晚上八九點鐘的時候,上完晚自習結束才回家。住校的話可能上晚自習要上到十點多鐘。那麼在這種現狀下家長陪讀你究竟是陪什麼?

有一種陪讀我是贊成的。有些孩子考的比較好的高中,或者說雖然沒有太好的高中,但是都離家比較遠,那麼父母選擇租房子陪在學校的附近,這樣的話孩子放學回來可以督促他學習。也確保他的生活作息有規律,並保證他吃飯營養能夠跟上。

我在最近經常看到這樣的問題,有的人說我的孩子上高中了,我要不要請假陪讀,或者是辭職來陪她讀書。剛才說了,高中生從早上六點多鐘出門,然後到晚上八九點鐘回家,在這個過程中根本不耽誤你上班呀。你為什麼要辭職來陪她回家讀書呢?對家長來說所能做的也就是,給他們準備一點好吃的,到點的時候提醒他們早點休息,早上喊他們按時起床,並準備好早餐就行了。

越是問要不要辭職來陪讀這樣的情況,我越是不贊成家長陪讀。因為這樣的情況下,很多的家長如果說是請假或者辭職在家陪讀的話,那在他們的內心裡面會自然地產生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感會無意識中傳導給孩子。給孩子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學習氛圍,現在卻因為你的焦慮造成了更嚴重的問題,我特別不贊同這樣的家長來陪。

這樣的家長陪讀陪讀,陪到後來都把自己陪成了怨婦。想著啊我這麼連工作都辭掉了我來陪你呀,你卻不好好讀書,成績總也上不去,你對得起誰呀?你怎麼能這樣?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現象。

其實現在的電視劇裡面一些歇斯底里的家長的表現也告訴了我們這個現實。我沒有看那些電視劇,但是我看到那些鏡頭我就知道:家長覺得我付出了那麼多,你就應該有收穫,你就應該給我好好學。對孩子來說,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這樣的。這種壓力有的時候孩子往往無法承受。導致的效果是適得其反的,不是我們想要的,遠遠地違背了初衷。


蘇老師聊教育


開學了,我也要和孩子一起開始一個學期的新生活了!

陪讀,一直受眾人熱議,可面對中小學學生上學,也就只有兩種形式:住校或者走讀,走讀,家長就必須陪讀。我自己的孩子學校離家比較近,當然是選擇走讀,走讀,我就要陪讀。

走讀和住校一樣,都會有利有弊,沒有哪一種方式是完美的。

大家所異議的陪讀一般是學校離家比較遠,為了孩子上學近一些,家長想辦法把家搬到距離學校比較近的地方,讓孩子走讀上學。這樣的搬家可能是買房或者租房,也有可能是隻有母親一人和孩子搬過去的。

對於有條件的家庭來說,我認為陪讀勝似住校,儘管不完美。

對於高中生,家長陪讀,陪的是什麼呢?

功課的學習,孩子已經完全獨立了,且在學校有老師保駕護航,他們早上六點多去上學,晚上大概需要六七點才能回到家,甚至更晚,一天大概十二個小時都不在家,在家就是吃飯、睡覺、寫寫作業、和家長聊聊天、看看手機等消磨一下時間,除此之外,孩子沒有過多的時間和家長在一起。

在這有限的時間裡,家長能做什麼呢?

我想對於功課的學習,家長不需要插手什麼,只需要在孩子需求幫助的時候,及時地察覺給予他一定的幫助就好,比如孩子如果對某科目感覺到了難度,家長就給予鼓勵,或者徵求他的意見掏錢找機構輔導老師輔導一下就好。

但是對於其他,家長陪讀還能做什麼呢?

當然第一要務是吃飯了,這是必須要做到的,民以食為天。可是吃飯就不是簡單的吃飽或者吃好的事情,而是在以吃飯為主題的所有溝通。

看看手機、聊聊天,聊什麼?

當然是聊孩子喜歡聊的話題,還要擴展話題,但是內容一定要有斟酌,找適合的內容去聊。

對於寫作業,需要的話,家長督促一下或者提個醒就好。

睡覺,都是獨立的睡眠,不需要任何人的摻和。

如此看來,家長能做的只有兩件事:飲食、聊天。

不過陪讀可不只是為了孩子的飲食和聊大天,而是通過這種親密相處,維繫更親密的親情,確保孩子的心理更健康、確保孩子的成長更加順利。

不過事實果真能做到嗎?

理想總是比事實要容易。

家長不是聖人,自然會出錯的。出錯不可怕,但不要知錯還出錯,要知錯改錯。

當然,孩子住校也一定要吃飯的,可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聊天,如果孩子住校,那就少了很多,家長和孩子的相處就少了很多機會,親子之間的 互動機會就少了很多很多。而孩子的成長和學習,家長是堅實的後盾,家庭理應是安全的避風港,父母也理應是孩子情緒的梳理幫手,家庭也是孩子無助時的充電寶。

不過,事實上,家長要發充分發揮上述的功能,也並不那麼容易,這需要家長不斷地努力學習,適應孩子的成長,跟上孩子的成長,欣賞孩子的成長。

家長陪讀孩子的高中生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獨立生活。

我自己儘可能地如此地去做,儘管我知道我會在陪讀的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更清楚,和孩子相處的時間越來越少,所以我很珍惜這樣的陪讀時間,我要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在這段時間安心做好孩子人生飛機的副駕駛。

總結語:

原本孩子上學走讀是很正常的一種方式,現在把部分的走讀提升到陪讀來討論,我想這也是發展的一個必然現象,沒有什麼值得大驚小怪的。如果家庭條件許可的情況小,家長又有足夠能力的話,陪讀未嘗不是一個好事情。

(圖片均來自網絡)


快樂庭院


能說啥好不好呢,只要對孩子學習成績 有好處,家長就一定會去做,而且會特別認真地去執行。就像高中陪讀一樣,這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現象,也就是咱們國家才有的吧,太重視學習成績 了不是!有一個人陪讀,就有十多個學樣,再接著就是滾雪球一樣,越來越多,陪讀成為常態,而不陪讀就是另類了。

我們這裡有一所重點高中,學習非常緊張,整體氛圍都是努力比學趕幫超,大家齊頭並進,努力學習。這樣孩子們的學習這麼緊張,平時的吃飯就成了重點,而學校食堂,在家長的心目中,永遠是比不上自己親手做的熱乎乎的飯菜的,所以,家長在能顧得上的情況下,就選擇了陪讀。

最誇張的是,那所重點高中旁邊有一個老舊小區,都快瀕臨著推倒重建了,竟然都被那些陪讀的人,愣生生地“救”了回來,那些房子,全被陪讀的家長租了住了,這個老小區,本來全是老人們住著的,就變成了許多陪讀家長進進出出,孩子們出出進進,增添了許多活力,也給這個小區居民帶來了豐厚的回報。

那麼 問題就來了,陪好還是不陪好?

據我看來,不要一棍子打死,只要對孩子成績 好,家長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尤其是高中家長,從小到大,孩子們努力了這麼久,高中何其重要,這時候不衝上去,哪時候衝上去啊!

家長們寧肯自己來回奔波,也願意讓孩子安穩一點。
對這些家長來說,不用指責,他們全是負責的家長。


Longsuixinyuan


陪讀已經成為一種特色級現象,在應試教育的今天,家長們從小學便一路陪伴孩子學習,直到高考結束,有多少家長為此付出大量的辛苦。就如題主所講,現在的高中陪讀現象是越來越嚴重了,這一說法基本上符合事實。那麼,陪讀對於已經上高中的孩子來說,是好還是壞呢?答案還不能一概而論,需要辯證看待。

第一,如果孩子上了高中自律能力偏弱,還真就需要家長陪讀,否則,對孩子的學業真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很多家長缺乏家庭教育知識,只把注意力重點放在孩子學習上面,結果就導致孩子生活獨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養。凡是不重視孩子生活習慣培養的家長,一般又很難培養孩子學習習慣養成,因此,我們才會看到有那麼多家長一路陪伴孩子學習直到進入高中。像這種撒不開手的孩子,往往自律能力特別差,因此,就需要家長陪讀,否則,孩子在失去管控的情況下,心思就會從學習上轉移到其他無關事上面,對學業產生很大影響。

第二,親子互信關係不好的家庭,家長陪讀有可能引發更多的矛盾和衝突,不利於孩子學業發展。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過熱播劇《少年派》和《小歡喜》,劇上的主人公家庭就給我們展示了最現實的陪讀現象。因為兩部電視劇取材於現實生活,如果家長對高中陪讀還缺乏瞭解的話,不妨找來看看,那可是最好的教材。孩子進入高中後,陪讀確實可以讓家長有效管理孩子的生活與學習,但是如果親子互信關係不好,家長管理不當,很容易引發激烈的矛盾與衝突,反而不利於孩子學習。

第三,如果家長看到由於自己管教孩子能力不足時,有條件的話最好讓孩子去寄宿高中。

很多時候,一些家長明明沒有管教已經上高中孩子的能力,卻偏要勉力而為,往往搞的大人和孩子都經常心裡彆扭。與其這樣倒不如提前考慮讓孩子進入寄宿式的高中,孩子在學校裡有封閉式管理,反而對孩子的學業有好處。但是對於沒有條件進入寄宿式高中的家庭,家長就需要注意陪讀時講究方式方法,不要總拿管教幾歲兒童的手段去面對孩子。因為高中生已經有了很強的自我意識,強勢管理極容易引發矛盾和衝突,結果讓陪讀根本達不到提高孩子學業成績的目的。

第四,陪讀從長遠來看,孩子即便進了大學,由於沒有獨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很容易出現放縱自己,影響學業的問題。

可能很多家長只把目光定位在讓孩子考上大學,並沒有想過一直陪讀會對孩子將來造成什麼樣的負面影響。結果就導致孩子從小學到初中,從初中到高中,家長一路就陪讀走過來了,根本沒有培養過孩子獨立生活與學習的能力。結果呢,進入大學後,孩子由於失去了父母的約束,突然就開始放縱自己。儘管孩子考上了大學,但是自律和自控能力差,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大學生學業出現問題,甚至有被勸退的現象。不知道家長想到這些時,你是否對陪讀有深入的思考呢?

結束語:陪讀是一把雙刃劍,如果家長育兒理念不錯,親子關係也挺好,陪讀過程中適當培養孩子基本生活與學業的獨立能力,你這陪就有了意義。但如果家長根本不懂家庭教育,你不培養孩子的良好品質和獨立能力,恐怕眼下你就會在陪讀中吃苦頭,根本不利於孩子的學業發展。


寒石冷月


因人而異,現在的孩子自覺性太差,沒有家人和老師的陪伴督促,很難自覺地完成學習任務,這一部分孩子如果有了家人的陪伴,那學習效果肯定會提高很多,而且這樣也可以有效地預防孩子學壞,因為這類自覺性不高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夠強,容易被不良少年或不健康網站帶壞。當然,也有一少部分學生學習自覺性很強,無論有沒有大人的督促,都能按時完成作業,這樣的學生陪讀與不陪讀效果都差不多。真羨慕那些自覺性高的孩子的父母,因為我家孩子就屬於第一類,自控力特別差,高中了,就住一年校,成績就從四百多名掉到了八百多名,今年高二,不再打算住校了,他爸爸要租房子去帶了!堅持二年,也就辛苦這二年,成不成才的也就不留遺憾了!


化作春泥的枯葉


在經濟基礎允許的條件下,從我身邊的許多例子來看,陪讀更多利大於弊

1、及時瞭解孩子心理變化和學習情況,對孩子學習生活起到監督作用。很多自制力不好的孩子,學習經常三天打魚 兩天曬網,家長陪讀能更好督促孩子的學習,也能更好配合班科任老師的教學工作。

2、防止孩子形成不良習慣,讓孩子遠離手機,手機問題儼然是對高中生影響最大的問題,現在很多孩子對手機有依賴,如果不加限制,高中必然會進一步發展。很多高中生經常控制不了自己,徹夜玩手機,結果導致白天上課打瞌睡,視力一直下降,學習成績也直線下降,作為成人,很多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機,更何況高中生,如果父母陪讀,那麼這種情況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3、保障孩子的營養,讓孩子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我們都知道高中的學習是非常辛苦的,如果孩子營養跟不上,精神狀態肯定不好,這樣對於孩子學習影響是非常大,在高中階段經常看到有的孩子胃痛,感冒等等之類身體問題請假,雖然很多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也會出現一些影響,所以如果父母陪讀,那麼孩子的伙食,身體肯定是盡全力照顧得非常好!



樹媽媽教育


其實嚴格來說高中陪讀的很少,為什麼這麼說呢?高中基本都在家門口上學,離家都不遠,也就幾公里頂多幾十公里,有的學生可能天天回家吃飯睡覺,遠一點的住校生一個禮拜也能回家一次,家長和學生見面很容易,家長也沒有必要過去陪讀!

可能現實中有少部分自理能力差的學生,需要家長的特殊照顧。這個時候,家長為了孩子的成長,不得不陪讀。如果不陪讀,可能影響孩子的生活,最終導致學業難以完成!家長不得不做出陪讀的決定!對自理能力差、身體需要照顧的孩子,家長陪讀是不得已而為之,只有陪讀孩子才能完成學業!

如果孩子身體、智力一切正常,不管孩子家庭多麼富有,家長都不應該陪讀!讓孩子獨立生活,自己完成學業,是唯一的選擇!家長可以多去看看孩子(在學校允許的情況下),孩子也可以按照學校的要求多回家!

總之,高中階段,沒有特殊情況,家長不要陪讀,讓孩子獨立成長!讓孩子融入學校這個大家庭!


多順的時光


陪讀,這個問題問得好!因為每當有關孩子的問題,在我們現在的中國家庭,都會引起強列的重視和關注,因為它關係這個家庭的未來和孩子的未來,所以全家總動員的全力投入,以期獲得最好的結果。需不需要陪讀?我認為你陪讀的目的是什麼?

(1)家長去陪讀,你為了他(她)的成績更好,那我認為就不必去陪讀,因為你去陪讀,他(她)的成績不一定就好,這個我從我身邊的實例來說說,去年的的時候,我公司的老闆的兒子在南寧三中讀書,(我老闆忙的要死,沒有去陪讀)我老闆說他的朋友(注一個縣裡面的領導)的兒子在柳高讀,他兩公婆現在輪流在柳高附近租個房子來陪讀,但是成績也不怎麼樣。後來成績出來的時候,我老闆的兒子考上了北大,而他的明友的兒子只考上一個普通的大學。所以說陪讀小孩成績不一定好。

(2)如果陪伴他(她)一起來成長,有經濟條件的話,那還可以,和小孩在一起,幫他煮煮吃,搭配一下營養,這個還可以。

小孩子上高中了,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目標,教育小孩,我認為最重要的事要經常☎️交流,像有些家長一個學期都沒有和自己的小孩電話聊天過,只有等到考完試後,才問,考得咋樣?我暈,只看結果,而不重試過成。我認為教育小孩,最少一兩個星期都要和小孩交流交流,問問他現在怎麼樣,生活上有什麼需要幫助嗎,還是為人處世方面,也要聊一聊。

我們都要跟黨走,聽黨話!黨都要堅持毛澤東思想。所以,和小孩經常交流,是最好的陪讀,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