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了,现在高中陪读的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你觉得陪读对于孩子的学习来说是好还是坏?

职业农民的故事


我一直不能理解的是为什么上高中了还要陪读?

现在的高中作息一般是这样子的:早上六点多钟就上学,在学校吃午饭和晚饭,差不多晚上八九点钟的时候,上完晚自习结束才回家。住校的话可能上晚自习要上到十点多钟。那么在这种现状下家长陪读你究竟是陪什么?

有一种陪读我是赞成的。有些孩子考的比较好的高中,或者说虽然没有太好的高中,但是都离家比较远,那么父母选择租房子陪在学校的附近,这样的话孩子放学回来可以督促他学习。也确保他的生活作息有规律,并保证他吃饭营养能够跟上。

我在最近经常看到这样的问题,有的人说我的孩子上高中了,我要不要请假陪读,或者是辞职来陪她读书。刚才说了,高中生从早上六点多钟出门,然后到晚上八九点钟回家,在这个过程中根本不耽误你上班呀。你为什么要辞职来陪她回家读书呢?对家长来说所能做的也就是,给他们准备一点好吃的,到点的时候提醒他们早点休息,早上喊他们按时起床,并准备好早餐就行了。

越是问要不要辞职来陪读这样的情况,我越是不赞成家长陪读。因为这样的情况下,很多的家长如果说是请假或者辞职在家陪读的话,那在他们的内心里面会自然地产生一种焦虑感。这种焦虑感会无意识中传导给孩子。给孩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现在却因为你的焦虑造成了更严重的问题,我特别不赞同这样的家长来陪。

这样的家长陪读陪读,陪到后来都把自己陪成了怨妇。想着啊我这么连工作都辞掉了我来陪你呀,你却不好好读书,成绩总也上不去,你对得起谁呀?你怎么能这样?这是一种非常可怕的现象。

其实现在的电视剧里面一些歇斯底里的家长的表现也告诉了我们这个现实。我没有看那些电视剧,但是我看到那些镜头我就知道:家长觉得我付出了那么多,你就应该有收获,你就应该给我好好学。对孩子来说,她接收到的信息就是这样的。这种压力有的时候孩子往往无法承受。导致的效果是适得其反的,不是我们想要的,远远地违背了初衷。


苏老师聊教育


开学了,我也要和孩子一起开始一个学期的新生活了!

陪读,一直受众人热议,可面对中小学学生上学,也就只有两种形式:住校或者走读,走读,家长就必须陪读。我自己的孩子学校离家比较近,当然是选择走读,走读,我就要陪读。

走读和住校一样,都会有利有弊,没有哪一种方式是完美的。

大家所异议的陪读一般是学校离家比较远,为了孩子上学近一些,家长想办法把家搬到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地方,让孩子走读上学。这样的搬家可能是买房或者租房,也有可能是只有母亲一人和孩子搬过去的。

对于有条件的家庭来说,我认为陪读胜似住校,尽管不完美。

对于高中生,家长陪读,陪的是什么呢?

功课的学习,孩子已经完全独立了,且在学校有老师保驾护航,他们早上六点多去上学,晚上大概需要六七点才能回到家,甚至更晚,一天大概十二个小时都不在家,在家就是吃饭、睡觉、写写作业、和家长聊聊天、看看手机等消磨一下时间,除此之外,孩子没有过多的时间和家长在一起。

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家长能做什么呢?

我想对于功课的学习,家长不需要插手什么,只需要在孩子需求帮助的时候,及时地察觉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就好,比如孩子如果对某科目感觉到了难度,家长就给予鼓励,或者征求他的意见掏钱找机构辅导老师辅导一下就好。

但是对于其他,家长陪读还能做什么呢?

当然第一要务是吃饭了,这是必须要做到的,民以食为天。可是吃饭就不是简单的吃饱或者吃好的事情,而是在以吃饭为主题的所有沟通。

看看手机、聊聊天,聊什么?

当然是聊孩子喜欢聊的话题,还要扩展话题,但是内容一定要有斟酌,找适合的内容去聊。

对于写作业,需要的话,家长督促一下或者提个醒就好。

睡觉,都是独立的睡眠,不需要任何人的掺和。

如此看来,家长能做的只有两件事:饮食、聊天。

不过陪读可不只是为了孩子的饮食和聊大天,而是通过这种亲密相处,维系更亲密的亲情,确保孩子的心理更健康、确保孩子的成长更加顺利。

不过事实果真能做到吗?

理想总是比事实要容易。

家长不是圣人,自然会出错的。出错不可怕,但不要知错还出错,要知错改错。

当然,孩子住校也一定要吃饭的,可是家长和孩子之间的聊天,如果孩子住校,那就少了很多,家长和孩子的相处就少了很多机会,亲子之间的 互动机会就少了很多很多。而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家长是坚实的后盾,家庭理应是安全的避风港,父母也理应是孩子情绪的梳理帮手,家庭也是孩子无助时的充电宝。

不过,事实上,家长要发充分发挥上述的功能,也并不那么容易,这需要家长不断地努力学习,适应孩子的成长,跟上孩子的成长,欣赏孩子的成长。

家长陪读孩子的高中生生活,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生活。

我自己尽可能地如此地去做,尽管我知道我会在陪读的过程中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但我更清楚,和孩子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少,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陪读时间,我要努力用自己的言行去为孩子做出好的表率,在这段时间安心做好孩子人生飞机的副驾驶。

总结语:

原本孩子上学走读是很正常的一种方式,现在把部分的走读提升到陪读来讨论,我想这也是发展的一个必然现象,没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如果家庭条件许可的情况小,家长又有足够能力的话,陪读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情。

(图片均来自网络)


快乐庭院


能说啥好不好呢,只要对孩子学习成绩 有好处,家长就一定会去做,而且会特别认真地去执行。就像高中陪读一样,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也就是咱们国家才有的吧,太重视学习成绩 了不是!有一个人陪读,就有十多个学样,再接着就是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陪读成为常态,而不陪读就是另类了。

我们这里有一所重点高中,学习非常紧张,整体氛围都是努力比学赶帮超,大家齐头并进,努力学习。这样孩子们的学习这么紧张,平时的吃饭就成了重点,而学校食堂,在家长的心目中,永远是比不上自己亲手做的热乎乎的饭菜的,所以,家长在能顾得上的情况下,就选择了陪读。

最夸张的是,那所重点高中旁边有一个老旧小区,都快濒临着推倒重建了,竟然都被那些陪读的人,愣生生地“救”了回来,那些房子,全被陪读的家长租了住了,这个老小区,本来全是老人们住着的,就变成了许多陪读家长进进出出,孩子们出出进进,增添了许多活力,也给这个小区居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那么 问题就来了,陪好还是不陪好?

据我看来,不要一棍子打死,只要对孩子成绩 好,家长付出再多也是值得的。尤其是高中家长,从小到大,孩子们努力了这么久,高中何其重要,这时候不冲上去,哪时候冲上去啊!

家长们宁肯自己来回奔波,也愿意让孩子安稳一点。
对这些家长来说,不用指责,他们全是负责的家长。


Longsuixinyuan


陪读已经成为一种特色级现象,在应试教育的今天,家长们从小学便一路陪伴孩子学习,直到高考结束,有多少家长为此付出大量的辛苦。就如题主所讲,现在的高中陪读现象是越来越严重了,这一说法基本上符合事实。那么,陪读对于已经上高中的孩子来说,是好还是坏呢?答案还不能一概而论,需要辩证看待。

第一,如果孩子上了高中自律能力偏弱,还真就需要家长陪读,否则,对孩子的学业真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很多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只把注意力重点放在孩子学习上面,结果就导致孩子生活独立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凡是不重视孩子生活习惯培养的家长,一般又很难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养成,因此,我们才会看到有那么多家长一路陪伴孩子学习直到进入高中。像这种撒不开手的孩子,往往自律能力特别差,因此,就需要家长陪读,否则,孩子在失去管控的情况下,心思就会从学习上转移到其他无关事上面,对学业产生很大影响。

第二,亲子互信关系不好的家庭,家长陪读有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和冲突,不利于孩子学业发展。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看过热播剧《少年派》和《小欢喜》,剧上的主人公家庭就给我们展示了最现实的陪读现象。因为两部电视剧取材于现实生活,如果家长对高中陪读还缺乏了解的话,不妨找来看看,那可是最好的教材。孩子进入高中后,陪读确实可以让家长有效管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但是如果亲子互信关系不好,家长管理不当,很容易引发激烈的矛盾与冲突,反而不利于孩子学习。

第三,如果家长看到由于自己管教孩子能力不足时,有条件的话最好让孩子去寄宿高中。

很多时候,一些家长明明没有管教已经上高中孩子的能力,却偏要勉力而为,往往搞的大人和孩子都经常心里别扭。与其这样倒不如提前考虑让孩子进入寄宿式的高中,孩子在学校里有封闭式管理,反而对孩子的学业有好处。但是对于没有条件进入寄宿式高中的家庭,家长就需要注意陪读时讲究方式方法,不要总拿管教几岁儿童的手段去面对孩子。因为高中生已经有了很强的自我意识,强势管理极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结果让陪读根本达不到提高孩子学业成绩的目的。

第四,陪读从长远来看,孩子即便进了大学,由于没有独立生活的基本能力,很容易出现放纵自己,影响学业的问题。

可能很多家长只把目光定位在让孩子考上大学,并没有想过一直陪读会对孩子将来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结果就导致孩子从小学到初中,从初中到高中,家长一路就陪读走过来了,根本没有培养过孩子独立生活与学习的能力。结果呢,进入大学后,孩子由于失去了父母的约束,突然就开始放纵自己。尽管孩子考上了大学,但是自律和自控能力差,每年都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学业出现问题,甚至有被劝退的现象。不知道家长想到这些时,你是否对陪读有深入的思考呢?

结束语:陪读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家长育儿理念不错,亲子关系也挺好,陪读过程中适当培养孩子基本生活与学业的独立能力,你这陪就有了意义。但如果家长根本不懂家庭教育,你不培养孩子的良好品质和独立能力,恐怕眼下你就会在陪读中吃苦头,根本不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


寒石冷月


因人而异,现在的孩子自觉性太差,没有家人和老师的陪伴督促,很难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这一部分孩子如果有了家人的陪伴,那学习效果肯定会提高很多,而且这样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学坏,因为这类自觉性不高的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够强,容易被不良少年或不健康网站带坏。当然,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学习自觉性很强,无论有没有大人的督促,都能按时完成作业,这样的学生陪读与不陪读效果都差不多。真羡慕那些自觉性高的孩子的父母,因为我家孩子就属于第一类,自控力特别差,高中了,就住一年校,成绩就从四百多名掉到了八百多名,今年高二,不再打算住校了,他爸爸要租房子去带了!坚持二年,也就辛苦这二年,成不成才的也就不留遗憾了!


化作春泥的枯叶


在经济基础允许的条件下,从我身边的许多例子来看,陪读更多利大于弊

1、及时了解孩子心理变化和学习情况,对孩子学习生活起到监督作用。很多自制力不好的孩子,学习经常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家长陪读能更好督促孩子的学习,也能更好配合班科任老师的教学工作。

2、防止孩子形成不良习惯,让孩子远离手机,手机问题俨然是对高中生影响最大的问题,现在很多孩子对手机有依赖,如果不加限制,高中必然会进一步发展。很多高中生经常控制不了自己,彻夜玩手机,结果导致白天上课打瞌睡,视力一直下降,学习成绩也直线下降,作为成人,很多人都控制不了自己玩手机,更何况高中生,如果父母陪读,那么这种情况可以得到很好的改善。

3、保障孩子的营养,让孩子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我们都知道高中的学习是非常辛苦的,如果孩子营养跟不上,精神状态肯定不好,这样对于孩子学习影响是非常大,在高中阶段经常看到有的孩子胃痛,感冒等等之类身体问题请假,虽然很多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久而久之,孩子的心理也会出现一些影响,所以如果父母陪读,那么孩子的伙食,身体肯定是尽全力照顾得非常好!



树妈妈教育


其实严格来说高中陪读的很少,为什么这么说呢?高中基本都在家门口上学,离家都不远,也就几公里顶多几十公里,有的学生可能天天回家吃饭睡觉,远一点的住校生一个礼拜也能回家一次,家长和学生见面很容易,家长也没有必要过去陪读!

可能现实中有少部分自理能力差的学生,需要家长的特殊照顾。这个时候,家长为了孩子的成长,不得不陪读。如果不陪读,可能影响孩子的生活,最终导致学业难以完成!家长不得不做出陪读的决定!对自理能力差、身体需要照顾的孩子,家长陪读是不得已而为之,只有陪读孩子才能完成学业!

如果孩子身体、智力一切正常,不管孩子家庭多么富有,家长都不应该陪读!让孩子独立生活,自己完成学业,是唯一的选择!家长可以多去看看孩子(在学校允许的情况下),孩子也可以按照学校的要求多回家!

总之,高中阶段,没有特殊情况,家长不要陪读,让孩子独立成长!让孩子融入学校这个大家庭!


多顺的时光


陪读,这个问题问得好!因为每当有关孩子的问题,在我们现在的中国家庭,都会引起强列的重视和关注,因为它关系这个家庭的未来和孩子的未来,所以全家总动员的全力投入,以期获得最好的结果。需不需要陪读?我认为你陪读的目的是什么?

(1)家长去陪读,你为了他(她)的成绩更好,那我认为就不必去陪读,因为你去陪读,他(她)的成绩不一定就好,这个我从我身边的实例来说说,去年的的时候,我公司的老板的儿子在南宁三中读书,(我老板忙的要死,没有去陪读)我老板说他的朋友(注一个县里面的领导)的儿子在柳高读,他两公婆现在轮流在柳高附近租个房子来陪读,但是成绩也不怎么样。后来成绩出来的时候,我老板的儿子考上了北大,而他的明友的儿子只考上一个普通的大学。所以说陪读小孩成绩不一定好。

(2)如果陪伴他(她)一起来成长,有经济条件的话,那还可以,和小孩在一起,帮他煮煮吃,搭配一下营养,这个还可以。

小孩子上高中了,他有他的思想,他有他的目标,教育小孩,我认为最重要的事要经常☎️交流,像有些家长一个学期都没有和自己的小孩电话聊天过,只有等到考完试后,才问,考得咋样?我晕,只看结果,而不重试过成。我认为教育小孩,最少一两个星期都要和小孩交流交流,问问他现在怎么样,生活上有什么需要帮助吗,还是为人处世方面,也要聊一聊。

我们都要跟党走,听党话!党都要坚持毛泽东思想。所以,和小孩经常交流,是最好的陪读,陪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