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在廣西自駕期間,我去了大蘆村,這是廣西的三大著名古村鎮之一,位於欽州市靈山縣佛子鎮。我對古村鎮獨有情鍾,想去看看這裡是因何成名,怎麼保存在下來的?

資料上說:“明朝嘉靖年間,縣儒學廩生勞經卜居大蘆村,為大蘆勞氏始祖,已繁衍十九代。”說白了,就是在明朝嘉靖年間,縣裡最好的秀才勞經卜來到大蘆村,他是大蘆村勞氏家族的始祖,已經繁衍到了第十九代。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這段資料裡有“稟生”兩個字很多人不清楚,其實在古代秀才分為三等,分別為:成績最好的稱“稟生”,由朝廷按月發給糧食;其次為“增生”,只有名號,不供給糧食;三是“附生”,即才入學的附學生員,才取得秀才資格,可以參加正式科舉。

這樣說來,大蘆村始祖勞經卜是縣裡最好的秀才,是享受國家“津貼”的人。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據歷史記載,大蘆村始祖勞經卜來到這裡時,還是一片荒蕪之地,他開掘了第一鋤土,蓋房種地。從明朝嘉靖二十五年開始建房,到清朝道光六年,勞經卜和他的後人,在大蘆村一共建設了九個群落,總建築面積25萬多平方米。

這些建築基本都保存下來,是廣西保護最完好、規模最大的明清建築群,也是國家級文保單位。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我在9月中旬的一個下午趕到了,直接開車到了村裡,天色有點晚了,沒有幾個遊人了,發現老屋還有人入住並生活,一個奶奶做著手工,引得兩個女孩子觀看。

剛好一束光打過來,我湊過去拍了幾張照片,然後同老奶奶聊天,原來奶奶做的是小傘一樣的牙籤,是供出口的,奶奶一個個糊著,歲月就這樣慢慢過去,而這透過光線的門廊下門檻已磨光了一半,這裡又走過了祖祖輩輩多少勞家的人啊。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資料說,勞家在此生息繁衍,到了清末,總人口就有800人了,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大家族,而他們主要是農耕,擁有良田千頃,雖然富甲一方,但他們的財富不是暴富或者外財,我沒有找到勞家有經商或者從事挖礦、販鹽等賺錢的行業,他們的財富應該是日積月累、精打細算、勤儉持家、辛苦勞作而來。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但是勞氏家族歷代都重教興學,英才輩出,“是遠近聞名的官宦之家和文化之家”。僅明、清兩代就培育出縣、府儒學和國子監文武生員112人,47人出仕做官,78人次獲得明、清王朝封贈。

這個家族所沿襲的文化是:讀書、考取功名、做官、後代再讀書,週而復始。這因為是勞氏家族400年不間斷的傳承。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歷史上的官宦人家、讀書人家不少,但是能堅持400年則寥寥,走進勞家老宅,我有很多的疑問,首先從建築上看,覺得有很大的嶺南地域特色,講究對稱,緊密和錯落有致,雖然跨越明清兩朝,但所表現出來的風格與規矩,並無太大變化,只是後期房屋、院落更大一點,但整體佈局非常嚴謹,承前啟後,步調一致。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從房屋建築的嚴謹可以看出這個家族文化的厚重與規範,受外界的影響與衝擊不大,而表現出家族的重讀書、重功名、重規矩和重禮儀。我們常說的“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在這個家族應該有很好的詮釋,否則一個家族怎麼能夠延續400年,就是到100年都不容易。

遺憾的是我沒有找到他們家族文化傳承的詳細資料,無法細緻的窺探一二。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但是有一個細節讓我思考了很久,就是這個小房子,在主宅的邊側,不到十平米,這是“少爺臥室”,也就是孩子房間,而且有好幾間,應該是孩子多而分居吧。

現在看影視劇,看到有錢人家公子、小姐,都是大房間,丫鬟伺候,給人一種印象有錢人家就是享受。其實在古代,大戶人家的孩子被管控更嚴格,讀書更刻苦,他們是沒有資格享受的。他們受到的教育多、規矩多、家教嚴格,否則也就不會有家族的延續,紈絝子弟怎會有400年的家族繁榮。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這次匆匆到訪大蘆村,並沒有把建築和環境都看完,我對建築不懂,看不明白結構與建築理念,我對建築裡面沉澱的文化更有興趣。這些年來走南闖北,看過了很多古建,其中多的是商人與宦官舊宅,還有一些清代的礦主,而大蘆村的不同在於它深厚的家族與民族文化傳承,它留給我們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廣西一古村寨靠什麼繁榮400年,大戶人家留下的不是奢華而是文化

這個家族詮釋了古代儒家文化與大戶文化的完美對接,用讀書、文化和規矩來維繫家族,值得我們尊敬。(書影拍攝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