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社交平臺種草,建議做市場的都學習下

受疫情影響,每個人都過了一個不一樣的春節,每年“戰火連天”的春節營銷如今草草冷淡收場。春節營銷期間,大部分品牌的廣告投放計劃被擱置,營銷節奏被打亂,但如何提升銷量、帶貨依舊是眾多品牌關心的重點,也是活下去的支柱。說到帶貨,大家第一想到的就是近期一直處於風口的直播,但品牌營銷也不能忽視社交平臺種草的帶貨價值。

社交平臺種草帶貨對於品牌有四大價值:

1保持熱度,維持品牌認知;

2.穩定的互動溝通平臺;

3.發現和沉澱忠誠消費者;

4.成熟的帶貨渠道。

隨著社交平臺KOL種草呈現內容創意不足、強廣告弱互動現象,導致消費者信任度和興趣度、購買力降低,品牌的社交平臺種草方式需重新思考、升級。

筆者建議社交平臺種草分為四個時期,埋種子期、長線蓄水期、種子收割期和灌溉園丁期。本次重點講前三個時期。

1. 埋種子期:

一個稀缺的種子基因 ,識別營銷浪費

社交平臺種草內容千篇一律,同質化十分嚴重,消費者的種草抵抗力也逐漸提升。如何在琳琅滿目的Plog文中被消費者注意,打中消費者,同時又符合品牌定位,是每次種草前,策略需要重點思考的。

1)首先埋種子期最重要的是選擇一個被種草的稀缺因子

迴歸營銷本質,商業的核心是需要利潤,而營銷的本質是吸引消費者與沉澱消費者。結合消費者洞察和產品優勢,可以從需求和被需求兩個角度,尋找出稀缺因子,以創新的方式吸引消費者,而此時的創新=稀缺,打造了兩稀缺標籤,比如:話題稀缺、顏值稀缺、產品稀缺(量、聯名款等等角度),俗話說“物以稀為貴”,這種稀缺點可以有效識別出營銷浪費的原點,為後續社交平臺種草的創意內容埋下了“梗”。

2)區分消費者的種草辨別能力

感知消費者對於種草的辨別能力,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根據種草風格,我們劃分為:產品種草、KOL種草、明星種草、需求種草和感性種草。根據不同的種草類型,需要搭配不同的創意種草內容。

產品種草和需求種草:顏值梗、代言梗、有料梗,從以往KOL、明星主導種草策略,轉變為從品牌和產品種草角度出發,讓消費者喜歡和接受品牌,最終成為品牌的忠誠擁護者和KOL。

2.長線蓄水期:

放大一個產品優點,持續曝光、持續包裝

在社交平臺種草過程中,擁有一個優質的種子基因是基礎,那麼為種子長線灌溉則是決定草未來的高度,而灌溉範圍決定“草地”的面積。

消費者對於是否購買一個產品,是存在決策成本的。而對於品牌來說,降低消費者的決策成本也是營銷中最基礎的一件事情。現在消費者接受信息媒介方式豐富多元,消費者去的地方都成為營銷陣地,而怎麼樣能夠在消費者經常停留的地方就變成了核心。當然品牌需要首先明確的是目標消費群體是誰,根據消費者再選定平臺,圈定蓄水池。

長線蓄水期,可以有效不斷傳遞品牌理念,同時放大產品優勢,為後續成為網紅爆品,強效引流。其中最有效的策略是,場景化內容,結合日常搞笑梗、熱門音樂和段子,其次是和KOL合作,聯合制作內容。

3.種草收割期

多平臺共建流量池,沉澱品牌粉

前期社交平臺種草以吸引消費者、引導消費者關注為行動目標,並且一直持續不間斷吸引消費者,打造聲量是重點。與此同時,利用具有社交內容電商性質的平臺,作為後鏈路銷售轉化,是社交平臺種草關鍵的一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