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挺身而出,奔赴前线,不分昼夜连轴转,团结带领广大党员群众开展部署、宣传、排查、值守和应急保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番禺区31名驻村第一书记为抓牢抓实基层疫情防控作了突出贡献,彰显了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近日,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走近这些驻村第一书记,了解他们的故事。

当好抗疫指挥“第一”责任人

“特殊情况,我们回来商量一下疫情防控对策……”返岗第一天一早,大石街礼村村第一书记陈国南办公室的灯已经亮了起来,他一口气打了十几个电话,开门见山表明了意图。“越是危急时刻,越要发挥作用,这就是共产党人的担当。”陈国南雷厉风行,通过党员微信群号召全村党员报名参与服务,村民代表、回乡大学生、退伍军人纷纷加入防疫工作,涌现出在读医学研究生开设“微党课”等先进事迹。

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春节假期,31名驻村第一书记的手机信息提示音响个不停,他们闻“疫”而动,火速返岗,沟通、协调、指挥,以坚定的意志和有力的嗓音吹响战“疫”集结号。在他们大力发动下,一支支“党群服务先锋队”建了起来、站了出来,构筑起一道道阻击疫情的“红色”防线。

当好联防联控“第一”督导员

疫情发生后,第一书记们身先士卒,不畏风雨,入村入户、入网格入家庭,带头组织落实联防联控各项措施,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奔回于最危险岗位。多少个深夜,他们不顾白天的忙碌辛劳,坚定地在村庄岗亭把好第一道关口,守住第一道防线。

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figcaption>南村镇草堂村第一书记林明佳深夜检查值守值班情况。 /<figcaption>

收到全市所有居住小区(村)实施严格管理的第3号通告后,在市桥街东郊村第一书记徐小泉、李晓文的协调下,东郊村党支部和德安社区党委仅用1天时间,对一个面积约0.8平方公里,涉及6条内街巷的无物业管理区域实现了24小时严格管理。一位老大爷听说后,认真配合检查,立即返家拿来户口簿代为登记。有居民得到出入口24小时都有人检查值守的肯定答复后,竖起大拇指表示感谢。

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在大石街官坑村,一对湖南籍夫妇在药店想购买退烧药的细节引起了第一书记李艳兰的警觉,她立即详细询问他们的身体状况及买药用途,多次上门测量体温,宣传防护知识,认真负责、细致入微的工作,让对方激动地连连表示感谢。

当好复产复工“第一”服务员

随着返穗复工潮到来,驻村第一书记们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确保防疫情、促生产两不误、两促进。

大石街大维村第一书记叶伟洪制定了“三阶段、七步法”工作方案,既不放任企业随意复工复产,也不增加门槛加大企业负担,由于底数清晰、措施有效、落实到位,全村接近90%的实体法人企业实现了有序复工复产,其中涉及民生、防疫相关的企业和两家样本企业全部复工复产。

桥南街草河村第一书记唐宏道积极协调如期召开招标会,分时段、分批次对到期资产物业进行招标,严格落实投标会场防控措施,确保交易不受疫情影响圆满完成,保障村集体经济收入。

当好关怀保障“第一”热心人

小谷围街北亭村第一书记杨义武创新网络互动模式,邀请华南师范大学老师用网络平台为村民和居家隔离人员提供疫情防护知识、“八段锦”运动教学、心理健康咨询和教育志愿服务等课程,确保防疫工作紧而不乱,村民宅家不乏味。傍江东村党委分批次采购4万个口罩,向全村3000多名户籍村民派发,每名村民获派10个口罩,其他口罩均使用于防疫一线。

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疫情防控正当时,第一书记们细致落实关心关爱重点人群的保障措施,积极协调派出单位、结对帮扶单位、辖内企业等,千方百计筹集疫情防控物资,带头为隔离人员购买米面肉菜等生活物资,安排医护人员全程跟踪健康状况,传递党和政府的关爱温暖。同时大力发动社会爱心人士为一线值守人员送姜汤送宵夜,为困难群众送慰问品,进一步增强共同抗疫的决心。

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一人担“四角”!31名驻村第一书记这样工作

他们既是“螺丝钉”也是“顶梁柱”

南村镇南草堂村第一书记林明佳的父亲身在惠来老家,岳父母因大年初一从湖南老家回来而居家观察,妻子作为部队现役干部奔赴单位参加疫情防控值班,家里的事情只能由他一人扛着。除了做好早中晚三顿饭,其他时间他都投入到一线防控中,晚上下班后不忘给两个儿子讲解病毒的传染性和防护措施。

每次面对着4岁的小儿子边哭边抱住他的小腿不让他离家、11岁的大儿子默默地拿出口罩给他戴上的情景,林明佳总是坚定地说:“在家我是家长,要照顾两个孩子;在村我是第一书记,全村的守护更需要我来担责、尽责。”

正如林明佳一样,其他第一书记们结束一天繁重的工作回家,往往已是深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他们舍小家为大家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只因为他们始终牢记肩上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当好村民群众的“领头雁”,成为农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中最鲜红的一面旗帜。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肖桂来 通讯员 樊芸 番组宣

广州日报全媒体图记者 高鹤涛 肖桂来 通讯员 樊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