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挨家挨戶收集上千個衣架,打遍當地乾洗店的電話,最終以高出市場價的價格出售;

以低入高出的方式,將從窮孩子那兒收購的漫畫書倒賣給富家孩子;

僱人代自己去幹派送報紙的差事,收取小費並從中賺取差價;

在高爾夫球場當球童,能迅速發現商機,一動不動賺得錢比滿場跑的人賺得更多;

......

你能想到,這都是一個小孩的賺錢大法嗎?而這個小孩——卡梅隆·赫爾羅德,在學校裡被評為“差生”。

21歲的時候,他擁有了14名員工;後來,他讓數百家公司在三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實現利潤及收入翻番,被譽為“商業增長大師”。

在一次TED分享中,卡梅隆說人人都能成為企業家,只是學校教育扼殺了孩子的企業家的精神。那到底如何才能讓每個孩子都成為企業家呢?來看看他的分享吧。


學校教育往往限制了孩子的企業家夢想


學生時代的卡梅隆,因為成績差、甚至無法畢業而不被周圍所看好。

可為什麼“差生”的他能成為企業家,而當年那些優等生最後卻平凡無奇了呢?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卡梅隆將大部分原因歸到了學校教育上。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當他們還是孩童的時候,他們有著夢想,熱情和憧憬,但漸漸長大之後,這些東西卻消失了。因為他們被教導,要努力學習,多專注一點,或者多參加課外補習。

在學校看來,學好學科知識才是最重要的,其他的無關緊要。學校不會針對孩子的潛質因材施教,而是流水線生產。

小時候,卡梅隆有輕微的多動症,專注力不集中,但從來沒有人發現他到處走動,激勵身邊的人,有演講的潛質。

因為他的法語很爛,他的父母曾試圖力挽狂瀾,給他請了一個法語家教。但他們沒有想過培養他的演講特長。

多年以後,卡梅隆的法語依舊很爛。但憑著自身的努力,他在演講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當他還在大二的時候,他贏得了所在城市的演講大賽;也曾被評為麻省理工學院企業家碩士課程講得最好的老師。

這樣的教育,怎麼會挖掘有企業家潛質的孩子呢?怎麼可能展示給他們看,成為企業家是一件很酷的事情呢?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卡梅隆說,他覺得應該把孩子培養成企業家,但不幸的是,學校的教育傳達的理念卻是:當個律師吧,當個醫生吧。

在傳統理念裡,當下努力學習,是為了將來能打一份好工。

從未有人說過,“讓我們成為企業家吧”。

我們告訴孩子,這也不能做,那也不能做......告訴孩子,將來要找一份很好的工作,比如醫生、律師、會計師、牙醫、教師、飛行員等等。

甚至連MBA課程也沒有教學生怎樣成為企業家,而是傳授在公司裡該如何工作。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卡梅隆認為家長和社會要教會孩子如何學習知識,而不是教給他們知識本身。澆灌孩子們對企業家的憧憬和熱情,或許他們能夠成就更多。

學校的教育應該將那些有經商天賦的孩子培養成企業家,就像把有科研天賦的孩子培養成科學家一樣。


差生逆襲的童年


在這樣的教育環境裡,卡梅隆是如何“逆襲”的呢?

這要感謝他同為企業家的父親。

在發現他無法適應學校的教育後,他的父親決定從小教他如何做生意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那麼,之後的小卡梅隆,都做了些什麼呢?

從七歲開始,卡梅隆就開始幹起了售賣的活(七歲的才老師還不知道在哪個沙坑裡耍......),他的第一份生意是賣衣架。

他假借出門找小夥伴玩耍,挨家挨戶去收集了上千個晾衣架。趁媽媽不在,他把收集來的衣架藏在了地下室的櫥櫃裡。

接著,卡梅隆打遍了當地所有乾洗店的電話,找到收購的最高價——3美分。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還不夠,他充分發揮討價還價的技能,最終將每個衣架以3.5美分的價格賣了出去。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九歲,卡梅隆從批發商買入汽車牌照框,走遍大街小巷去售賣。他對自己的銷售能力十分自信,連一位未曾謀面的顧客都被他說服了。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小卡梅隆是怎麼做到的?

起初,這位擁有兩輛車的顧客拒絕了他的推銷。但卡梅隆看到其中一輛車的車牌照已經發皺,便說服他為那輛車買牌框照,這樣就可以通過對比顯示效果。

如果我不能一次賣四個,至少我可以賣一個。”實話說,才老師真心佩服這位小企業家精明的腦瓜和口才——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十歲,當我們還被作業所包圍時,卡梅隆已經學會了倒賣。他騎著自行車抵達海灘的一頭,從窮孩子們那兒買進所有的漫畫,然後回到另一頭倒賣給那些有錢的孩子們。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有需求、有大把的鈔票,找對對象做生意,這在只有十歲的卡梅隆看來再簡單不過。

只不過,後來有位富家孩子發現了漫畫的來源,他被海扁了一頓,也讓他明白了不要讓別人知道供貨渠道......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十歲那年,卡梅隆的爸爸還交給他一份遞送報紙的差事。他實在不想每天跑腿幹累活,爸爸點醒了他:這將會是你的下一個生意機會。

於是,卡梅隆想到了用收小費賺取差價。他僱人來負責遞送其中一半的報紙,並收取所有遞送報紙的小費,從中賺取了一筆差價。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這個時候,我已經很確定地知道我不會去給人打工了。”他在演講中說道。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除此之外,卡梅隆還在演講中提到了做針墊、羊皮酒袋和太陽鏡推銷,在球場收集角落裡的高爾夫球並賣掉,給打牌的老太太們買飲料並提升一倍的價格等事情。

每一年,卡梅隆都能發現他人不易注意的市場,結合他的口才,大賺一筆又一筆。這些童年經歷,都是企業家路上的墊腳石。


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企業家?


大家可能會有疑惑:企業家身上的特質,是孩子天生就有的嗎?還是後天培養的呢?

對此,卡梅隆認為這是二者共同的結果。父母既要發掘孩子的潛質,不要摧毀他們的熱情和憧憬;同時也要創造機會,鍛鍊孩子的能力。

那麼,該如何培養孩子成為企業家呢?在演講裡,卡梅隆給出了以下建議:


1.讓孩子珍惜每一分錢。

卡梅隆曾因為在大街上扔了1分錢,被父親要求在大街中央罰站。“我這麼辛苦賺錢,不想看到你浪費一分錢” ——他至今還記得父親的教訓。

2.不要給孩子們零花錢。

卡梅隆提出了一個與我們一直提倡的理念截然相反的觀點——不要給孩子零花錢。

他認為沒有固定的零花錢收入,可以激發孩子尋找賺錢的途徑,啟發孩子發現商機。

年幼的孩子一般只能做家務,或在周邊做一些簡單的事情。在工作的過程中,孩子為了獲得更高的報酬,可能會與“僱主”商議、討價還價,這無疑會提高孩子談判的能力。而談判,也是一名企業家所要具備的能力。

3.強制儲蓄。

孩子們掙來的錢,一半可以留著自己支配,另一半會放在一個家庭賬戶裡。每半年幫他們把家庭賬戶裡的錢存進銀行,從而養成強制儲蓄的觀念。

4.不要每天晚上給他們講睡前故事。

可以試著用四個晚上給孩子講故事,而另外三個晚上則讓他們講給你聽。你可以和孩子們坐在一塊,交給他們四樣東西:一件紅襯衣,一條藍領帶,一個袋鼠玩具,和一個筆記本電腦,讓他們用這些道具給你講一個故事。這樣可以讓他們學會銷售、學會創新、獨立思考。

5.讓孩子學會公眾演講。

讓孩子們站在公眾或是朋友面前進行表演和演講。

6.點評服務態度。

去餐館、去超市、去銀行,讓孩子們看到優劣不同的員工和客戶服務是什麼樣子的。


7.嘗試讓孩子學會銷售。

把落灰的玩具拿出來放在網上售賣。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們可以學會如何定價和估價、如何分辨買家開價的真假、如何賺錢。


同時,卡梅隆還指出了一些需要去特別培養的企業家特質:成就感、毅力、領導力、自省、獨立、價值觀等等。嘗試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這些閃光點吧~

差生成世界級企業家,優等生卻成打工仔,教育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企業家,與許許多多的職業一樣都是平等的。如果你的孩子想要成為企業家,不要反駁制止,那是一件非常酷非常好的事情。

發現了這份理想,再加以培養,說不定你孩子就能世界帶來驚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