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導讀

葉片是植物進行光合作用,製造有機物質的功能器官,是植物生長髮育所需營養物質和能量的來源,適宜的葉片數量和健康的葉片形態,是實現良好生長髮育的基本保障;同時,葉片要通過呼吸作用將存儲在有機物質裡面的能量釋放出來,以維持植物體各項生理活動的正常運轉。要確保栽培作物形成良好的產量和品質,就需要在栽培過程中“開源節流”,即,增強葉片製造有機物質的能力,同時減少呼吸作用對營養物質不必要的消耗浪費。

黃瓜葉片在充分展開後,光合作用能力才逐步進入最佳狀態,展開之前的幼葉,以及葉齡過大的老葉、受病蟲危害的病葉或因風害等造成損傷的殘葉,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的能力則逐漸變弱,當這些老葉、病殘葉的功能退化到對光和物質的積累和消耗“入不敷出”時,成為生長的拖累,在生產管理中,需要將這部分葉片打掉。

黃瓜打老葉操作本身很簡單,但是打老葉也是“技術活”,如果不能掌握一定原則和方法,常造成植株早衰、花打頂、果實畸形、誘發病害等不良影響。在生產中,瓜農常對這一過程重視不夠,操作中隨意性較強,往往對生產造成了不良影響,也沒有意識到問題出在“打老葉”這一步驟上 。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那麼,黃瓜打老葉的作用有哪些?打老葉常見的誤區有哪些?不當操作會造成哪些不良影響?如何正確掌握打老葉的依據和方法?

本文, 將對以上問題進行解答,希望能為黃瓜栽培戶正確掌握這一栽培管理環節提供參考。

一、黃瓜打老葉的作用

1、減少營養浪費

同人體一樣,黃瓜在整個生長髮育過程中都伴隨著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是光合產物在酶的作用下轉化為可被植物直接利用的能量的過程,是將能量由儲存形態的三磷酸腺苷(ATP)水解後釋放出來,以維持細胞生命活動、促進細胞分裂分化、花果發育等生理活動需要。

光合作用製造營養物質和呼吸作用消耗營養物質,這兩種相反的生理活動在黃瓜的葉片中同時進行,當葉片光合作用製造的營養物質大於呼吸消耗時,葉片對黃瓜植株的生長就是有促進作用的,反之葉片就會成為黃瓜生長的的負擔,

這時候打掉功能衰退,光和能力小於呼吸消耗的老葉,會減少不必要養分浪費,有利於促進植株生長。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2、促進二氧化碳補充

二氧化碳作為光合作用的必須原料之一,其供給量是否充足,直接影響著光和效率、黃瓜生長速度和黃瓜的產品品質形成。自然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只有0.30%(體積佔比),是制約光和效率的限制因子,黃瓜群體結構中葉片密集,葉片周圍的二氧化碳如果得不到及時動態的補充,很快會被消耗殆盡,使光合效率因得不到原料供應,而降低生產效率甚至“停工停產”。

二氧化碳的主要的補充途徑是通過自然通風使外界二氧化碳進入室內,因此通風狀況良好,是促進光合作用所需二氧化碳及時補充的重要保障,打掉老葉,可以使原來相對鬱閉的環境變得更為稀疏,外界空氣流入棚內的通道更為通暢,從而有效保持光合作用的高效運轉。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3、降低溼度,減少病害發生

黃瓜病害的發生與生長環境的空氣溼度直接相關,當空氣溼度達到85%以上,並維持一個小時以上就會為真菌病害的孢子萌發和快速侵染創造良好條件,尤其是在黃瓜葉片上形成水膜的時候,病害的侵染速度會進一步加劇,而放空氣溼度降低到75%以下時,這些侵染病害就會因為空氣溼度不適宜,而侵染趨勢被有效抑制。

空氣在黃瓜栽培群體中流動性增強,可以使由於葉片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包括葉片蒸騰和土壤蒸騰)造成的空氣溼度增加得以有效降低,即及時“排溼”,空氣溼度降低可以有效減少黃瓜霜黴病、細菌性角斑病等常見真菌性、細菌性病害的爆發幾率。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黃瓜霜黴病

4、增強通風透光,減少光能浪費

老葉的存在會對投射到畦面或地膜上的光線造成削弱,繼而影響地溫的升高和黃瓜新根的產生,以及吸收運輸等生理活動的高效運轉,最終造成黃瓜產量和品質形成,這一點在日光溫室反季節栽培和溫度較低,氣候多變的早春茬黃瓜栽培中體現的更為明顯。

二、打老葉的常見誤區及影響

1、時機不適宜

  • 苗弱不宜打
  • 在黃瓜秧苗較為細弱時光合能力較弱,製造有機物質量少,是制約植株生長的瓶頸,因此管理的核心應該是努力促進葉片數量的增加,擴大光合作用的生產能力,提升有機物質的產能,此期不易打老葉。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 溼度大不宜打

    黃瓜是侵染性病害高發蔬菜,侵染性病害的爆發與否決定因素之一是環境溼度,當相對空氣溼度高於85%時,有利於絕大多數真菌性病害和細菌性病害爆發,而即便在溼度較小的情況下,黃瓜植株傷口增加時,溼潤的傷口也將為侵染性病害的爆發創造適宜條件,溼度增加會加劇侵染速度。因此陰雨天或環境溼度過大的早晨不易打老葉。

    • 生長量不足不易打

    黃瓜生長量較小,尤其是15片葉以下時,植株的葉片群體仍未達到豐產形態,此時下部的葉片生理功能一般處於相對旺盛的時期(除非受到病害或機械性傷害造成功能下降),過早打掉,造成營養生長量小,難以支撐果實豐產,而且秧苗較小時,對病蟲害抗性較差,打掉葉片形成的傷口,更有利於病害入侵。這種狀況多是由於在對老葉的形態判斷不準確所致。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 打老葉不及時

    功能衰退的黃瓜老葉打掉不及時,同樣會對黃瓜的生長髮育產生明顯的影響。在由於氮肥過量等影響導致“瘋秧、旺長”時,不及時打掉下部葉片調節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之間的比例,會導致大量化瓜的產生,嚴重營養產量形成;

    在葉片老化時,功能衰退,不但在有機物質的製造和消耗上“入不敷出”,而且由於自身對病害等逆境因子的抵抗能力降低,而容易成為病害爆發的“引火線”。

    2、打老葉過重,過多

    在生產中,瓜農為了減少植株底部“窩風”造成溼度過大,並使底部“透亮”方便管理,常一次性打掉3片以上的底部葉片,甚至將一些葉片形狀良好,生理功能較好的葉片也一併打掉,這種做法輕則導致黃瓜植株製造總光合產物的降低,重則引起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失調,造成花打頂等生長障礙。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三、合理打老葉的依據和方法——“三看兩確保”

    1、看長勢

    黃瓜長勢是打老葉的最主要依據,在秧苗旺長時,要重打,具體形態上看黃瓜結瓜節位降低,葉片形態良好但出現化瓜;在出現花打頂、節間短縮、結瓜節位上移時,說明黃瓜生殖生長強於營養生長,這時候管理的核心應該是通過控制磷鉀肥,增施氮肥等措施來促進營養生長,需要保護維持已有葉片的功能發揮。

    在打老葉時,每次打掉的數量不宜超過3片,以免“過猶不及”造成長勢衰弱,甚至早衰;另外在常規栽培中,每次打完之後的葉片以保留15-16葉為宜,以保持瓜條的膨大所需,最低不少於13葉,同時要遵循“旺長苗重打,弱苗不打或輕打”的經驗標準。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2、看天氣

    打老葉最佳的氣候條件是晴好、溫度高、通風好,在這種條件下打老葉形成的傷口可以很快癒合,從而堵塞病菌入侵的通道,其中尤以通風良好最為重要。地溫條件下,如果因為病害嚴重需要打掉下部老葉來減少病菌孢子的擴散,則最好在空氣相對溼度80%以下時操作,(溼度過高不適合打老葉,而可採取棚室煙劑來抑制病害)。

    3、看健康狀況

    當機械損傷佔到葉片面積的1/3以上時,葉片的生理功能會受到顯著影響,應當打掉;對生病褪綠的葉片,如果是前期有褪綠黃斑,但是經過藥劑治療之後,褪綠部位在高溼條件下不再出現水浸斑,說明病害已經得到抑制,這是隻要褪綠部位不超過葉片面積的1/3,且綠色不為葉片形態良好,就可以保留,但如果仍有水浸斑,或者黴層出現,則要在保留不低於13片葉的前提下打掉。

    當以霜黴病為典型的真菌或細菌性病害爆發嚴重,且侵染部位較高,對葉片損傷較大時,管理以抑制病菌爆發為重心,可以打掉較多的病害嚴重葉片(不受保留13片葉的限制),但是在打掉過多葉片之後,要適當摘除不分幼瓜,以保持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的平衡。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4、減少打老葉產生負面影響的兩個措施

    • 確保儘可能減小傷口

    打老葉時,儘可能減小產生的傷口,因此可以採取用剪刀剪斷,但是更多的使用手掰斷,具體操作要點是將葉柄自上而下掰斷,而不是自上而下劈斷,以免外皮下撕形成較大傷口。同時與主莖連接處的葉片最好留茬2cm左右,以此來增加可能外界病菌入侵通到,減弱可能造成的病害強度。

    • 確保配用殺菌劑

    在葉片打完之後,要將老葉集中帶出棚室,並在距離棚區較遠的地方做填滿等無害化處理。在天氣晴好的時候,打完老葉之後要緊跟著噴施以此多菌靈等廣譜性殺菌劑,在遇上陰雨天低溫、棚室溼度比較大時,則可以選擇多菌靈煙劑進行防病。

    黃瓜打老葉,看似簡單實則誤區多隱患大,科學打老葉要三看兩確保

    合理打老葉後(黃瓜背後植株)生長良好的黃瓜

    結語

    黃瓜豐產性好,效益相對穩定,但對應的管理環節也多,打老葉只是其中細節之一,要實現植株生長良好健壯,確保豐產豐收,在包括打老葉這樣的細節問題上,都需要掌握相應的管理標準和管理措施。高產高效的栽培,需要生產者養成良好的栽培習慣,並逐漸擺脫單純依靠經驗進行管理的傳統理念,在每一個生產環節上,樹立栽培管理的規範化意識,是未來瓜農用科技武裝頭腦真正實現“科學種田”,並實現“科學致富”的必然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