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地缘条件优势为什么几千年没有产生强大的文明,直到美国出现?

太阳当空照8043


北美大陆没有文明产生的基础和条件。文明的产生必须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北美大只是在最近两百多年才形成较大人类社会规模,而且还是建立血万醒的屠杀和侵略掠夺基础上,所以,北美不可能建立强大的文明


龙的传人2589


这个问题,我在美国的时候和同行的朋友探讨过。

当时之所以想起这个问题,是因为和题主的疑问是一样的,我们感觉,美洲大陆真的很富饶,怎么就没有像中国这样产生强大的有生命力的文明呢。

后来,我们想到了一点,和大家分享一下。

原因可能在于,就是太富饶了,富饶到原住民没有生活的压力,各部落相互之间不需要争夺生活物资,几千年来没有外敌的入侵,没有生存的压力,导致他们的文明没有前进的动力。

而中华文明不一样,从上古时代开始,为了争夺生活物资,部落之间不断的争斗整合,从炎帝和黄帝之争,到炎黄打败蚩尤,最终整合出一个伟大的民族。同时,从夏商周开始就不断的要抵御游牧民族的入侵,有生存的压力,有压力,民族就会不停的向前,就像姜戎在狼图腾里说的那样,因为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的给华夏生存压力,不断激发华夏民族的血性和发展的动力,以至于中国的文明不断地发展,每当华夏民族陷于安逸和靡靡之音的时候,北方的游牧民族就上来抽一鞭子,中华民族的文明就这样在几千年里不断地向前走,拥有了强大的生命力。

而美洲的原住民没有这个过程,他们的文化是脆弱的。这是我们的一点看法。


世界难题之起名字


现在大家一想到北美洲便是富饶的发达景象,按理说,北美拥有巨大的密西西比河平原,以及拥有五大湖,并且气候条件这么好,那为什么古代美洲未产生强大的文明呢?

接下来我就用两部分进行分析一下,第一部分,北美洲没有较多可驯养的野生生物,美洲的地理状况呈现竖条型,并且具有孤岛的特殊形态,不利于文明的传播。第二部分,为什么美国的出现,使得美洲文明上了一个台阶。

第一部分,北美洲本身的地理,生物劣势。

  • 第一个原因,北美洲没有较多可驯服的野生生物,导致了在古代生产能力低下的情况下,没有办法去开垦美洲土地,北美洲虽然资源丰富,但是缺少一些可以进行远途运输和干农活的牲畜。北美地域开阔,但是却没有可快速运输的牲畜,比如亚洲是有马和骆驼的,在古代交通能力不变的情况下,马是具有非常大的优势,既可以进行远途通信,也可以搬运物品,除了马之外,还有骆驼,骆驼原生于欧亚大陆的中心,生长于荒漠与戈壁地区,并且它的性格温顺,耐力强以及力量大等优点。为人们所用。骆驼适作欧亚之间的桥梁。但是也有人会说北美洲也有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北美洲的马是欧洲人从欧洲引进过来的,欧洲文明已经入侵了美洲,美洲土著已经没有机会再发展她的文明了。



  • 另一个是缺少干农活的牲畜,在古代,如果人们靠人力去耕地,干农活,那不得累死,好在老祖宗驯服了水牛,培养出了骡子,用水牛进行耕地,用马和驴杂交生出骡子,骡子有马的长途运输能力,又有驴的驮重能力,用骡子拉磨生产粮食,用骡子拉人,拉车都十分方便,反观北美洲,大家也会说北美洲不是也有野牛吗?驯养野牛可以去开垦密西西比河平原呀,也可以用野牛驮东西啊,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那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驯养野牛?那这就和野牛的习性有关了,野牛太过于暴躁,不易驯服,所以这也是一种锁死了的情况。

总之,北美洲缺乏动物资源,使得古印第安人没有能力去改造北美洲。

第二个原因,美洲的地形地势太过于窄,在古代北美洲,就像是一个孤岛,文明交流不多,这种情况不利于文明的传播。



  • 虽然北美洲形成过两个大一点的文明,阿兹特克文明和玛雅文明,但这两个文明是属于热带雨林文明,他们没有向北方传播,传播到大平原,在密西西比河平原周围也沒有形成规模的文明。或许是南北交流通道没有打开,没有合适的交通运输工具,如牲畜等,又或者是气候原因,北美洲呈现南北形状,咱们看一看亚欧大陆,古代文明都集中于北纬30度到北纬60度,这一块的气候条件都比较适中,并且这一块儿的气候大部分相同,比如新疆地区的小麦,苹果在中原地区可以种活,在东欧地区,也可以存活,再加上草原民族的联系,亚欧大陆的文明处于一种交流的状态,反观北美大陆,南北气候是不一样的,也没有大规模的游牧民族,所以这其中就有一个问题,本土的文明传播不了,再加上美洲大陆孤悬海外,外界的文明也很难进来,所以就造成了一种地理隔绝的情况。

第二部分,为什么美国存的存在使得美洲文明上了一个台阶。

  • 外界先进文明的植入,自哥伦布发现美洲便掀起了一股殖民美洲浪潮,将西方先进发达文明植入到美洲中去,这是一种代替美洲本土文明的一种现象,是现在意义上美国的前身,美国经过新航路的开辟,已经融入到全球化的体系中,再者美国经过独立战争,从英国手中获得独立,他学会了欧洲先进的文明制度,以及文明思想,将欧洲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全部移植到了美洲,再加上北美富饶的物产以及广阔的领土,使得美国一下子就拥有了比欧洲一些老牌殖民地的优势。




  • 美国经过向西部扩张以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始,美国渐渐地发展成了一个自由民主强大的国家,他基本上是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跳到了现代化社会,这是因为由于外部因素所导致的。现在再加上全球化的发展,美国美洲大陆已经成为全球化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并且现在美国具有优势的地理地缘优势,他是南北无强敌,东西无邻居,美国的北边是加拿大,加拿大才3700多万人口,是一个非常弱的国家。而美国的南部则是墨西哥,墨西哥也是一个普通的国家。咱们再看一看美国的东西两岸,美国的东部是大西洋,而美国的西部则是太平洋。如此好的地理地缘优势,造就了美国。世界第一次大战,第二次大战都是在欧洲发起来的,并没有破坏美洲,这就使得美国拥有了一种天然的地理地缘优势。



总结

在古代北美洲是处于一个比较封闭的状态,他就像是一座孤岛,外部的文明进不来,他内部的文明也出不去。严重的阻碍了文明的发展以及传播。但是现在却出现了不同,现代化的美国的建立,使得北美洲充分的体现了它的优越性,现在美国所处的地区是富饶以及发达的一块地区。


经济战略


美国文明不是北美的原生文明,本质上是西方文明或者说欧罗巴文明的一部分。

那么北美资源禀赋那么好,为什么没有产生强大文明?一些印第安文明也是忽起忽落,只留下一些遗址。

我认为,首先,北美洲是长条形的大陆,这也就意味着同纬度的土地面积不大(当时与其他大陆基本零交流),这就导致无法形成同形态农业的交流,然后互相促进,而不同纬度的农业形态不同,交流意义不大。这就导致他们发展缓慢,甚至连运输工具都没有(没发明车轮)。

其次,畜力的种类极其不足,甚至没有马,信息传递靠两条腿跑,这是非常邪性的。在前工业时代,畜力对经济发展非常重要,这在北美却非常缺乏。


豪森林


我是飞眼视角,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要回答“北美地缘条件优越但为何在美国之前的几千年前没有产生强大的文明”这个问题需要从“地缘条件的认知”与“地理气候因素”两个层面解答:

地缘条件的认知。

现代意义上地缘条件的说法是基于地缘政治的延伸。地缘政治是政治地理学说中的一种理论。它主要是根据地理要素和政治格局的地域形式,分析和预测世界或地区范围的战略形势和有关国家的政治行为。它把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一个基本因素。又被称为“地理政治学”。显然根据地缘政治的概念,要分析地缘条件必须放眼全球这个大环境。然而美洲在被欧洲人发现之前印第安人并没有地球这个大概念,他们的世界观被限定在美洲大陆。因此对他们而言,美国部分并非最佳的地缘位置,反倒是墨西哥和秘鲁是最佳的帝国核心。因此实际基于他们的世界观,他们是建立过强大的文明。(例如玛雅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印加帝国等)

地理气候因素。

我们知道美国和欧洲基本处于同一纬度,而且北大西洋暖流从美国南部流向欧洲,为这两个地方都带来了超乎地球其他同纬度地区的温暖气候。但大家可能不知道的是美国东部沿海同时还受到一股寒流影响,它就是拉布拉多寒流。这股寒流给美国东部沿海地区冬季带来的寒冷远超欧洲地区。同时美国地区山脉呈南北走向非东西走向,这导致进入冬季之后来自北方的冷空气会长驱直入给整个美国地区带来极大的寒冷。地理气候因素决定了美国四季分明但又温差极大的现状。面对温差极大的环境,只有进入工业社会的人类才有条件生产大规模的御寒衣物和设备从而适应这种环境(美国真正崛起亦是从工业革命开始)。否则只可能支持渔猎部落联盟的生存,在英国人到来之前的北美及我国东北地区就是典型的案例。

所以整个北美洲,印第安人建立的强大文明普遍选择气候更温暖的墨西哥地区而非美国地区就是因为地理气候原因。

总结

综上所述,美国地区在美国成立之前并未产生强大文明的根源就在当时印第安人地缘条件认知的局限性和地理气候的恶劣性综合导致的。而美国的崛起则完全是近代地理大发现产生的地缘新认知及工业革命削弱地理气候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飞眼视角


强大文明的特征是经过多种文明的交流、碰撞产生的,比如,华夏文明,五千年以来一直与北方文明发生战争以及贸易,在交流与碰撞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以及融合,双方各取所长,所以华夏文明一直以来都是少有的强大文明。北美地缘条件虽然优越,但是不利点就是与其他大陆隔开,导致形成封闭的地理环境,原生文明也因为这个因素得不到交流与发展,直至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才打开与世界文明交流的局面。美国现在之所以强大,主要原因还是它移民国家,可以说是世界文明的汇聚地,在交流与碰撞中得到新生,形成特有的新美洲文明。



非正常人类


也许有过,只是隔洋无法得知,人类很早就出现于美洲大陆,但,比起亚欧,也许没有那么庞大的群体生活。

实际上,有没有文明的出现智能猜测,推理的方式而已,因为这茫茫宇宙中的地球这颗行星已经经历了很多次变换和更新,一个文明的消失和另一个文明的诞生已经很多次。我小时候读过的佛经中,这世界已有很多次的变换,初,人类非现在的人,就好比是幽灵,能飞,无需吃东西,闻一下周围的植物类就能吃饱,后由于欲望,飞不起,只有吃才能饱。这类在佛经中有完整的,故,刚开始的人类不一定是现在的人类。文明也产生也一定有很多次的变换。


爱好行者


诚邀!

从两个方面来回答你的问题,都是个人观点哦

先说下产生文明的前提条件吧

1,原始的农业及原始的牧业是构成文明产生的前提条件;

当山脉或者海洋对人类形成阻隔后,人口增加而没有扩张余地的时候,资源的争抢会慢慢形成社会等级,中央集权的形成,也可以说是文明诞生的雏形;

2,北美大陆的整体地形,东面的高原,山地,中部是平原,西部是山脉;

而且北美两大山脉都是呈南北走向,这就意味着北冰洋的湿冷气流可以畅通无阻的覆盖整个中部平原;

山地,高原,在现在来说都是难以耕种的,古代就更不用说了;

西部高大的山脉阻隔了洋流的到来,沙漠也就不期而至了;





如初991


1.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美洲的同志们是最迟到的,当别人已经默默地升级了几万年的时候,美洲的原住民才刚刚去到,一穷二白白手起家,科技自然会慢一些,能够在16世纪才被欧洲人发现已经算是很幸运了。

这点甚至是就致命的,来得晚农业发展就晚,在农业发展前的捕猎就把可驯养的动物灭绝了,这点后面会说到;来得晚农业选种历史也短,相对同期世界其他地区产量也比较低;种种因素影响下文明发展便比较慢。来晚了几万年,尽管到十几世纪时文明发展程度与欧洲人相比可能差距只有一两千年,可这一两千年的差距在文明冲突中是不可逾越的鸿沟,最终民死国破的惨剧,大概从一开始就定下来了。

什么,你说为什么非洲发展也不快?那又是另一个故事了,日后再说

2.要种田那也得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看起来美国那平原简直爽歪歪,直接大机器平推,引流灌溉,自然是个好地方,可是在史前可不是一回事。

你看,美洲那纬度,啊,挺高的,现在看着滋润的五大湖对史前人类来说真特么冷,所以基本从现在美国中部以北都是不适合玩农耕的;

再看,东有阿巴拉契亚山脉,西有落基山脉,左青龙右白虎,靠着两个大洋都硬生生把中部变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量直接砍了一大半,没有水利工程的支持在干旱和寒冬之下刚驯化的玉米只是杯水车薪,偏偏他们那里物产丰富却没有小麦……

理论上说,智人一旦发现可以驯化的动植物,马上就可以通过贸易和战争的链条传往世界各地,比如说小麦在小亚地区(确切说就是新月沃地)驯化以后就迅速传播到整个欧亚大陆。所以理论上说,南美被驯化的各种动植物也应当可以传播到北美(事实上也是如此,北美发觉的农耕聚落遗址里的确发现了玉米等作物),但是北美农耕文明始终发展不振(不是没有,而是没有发展起来),归根到底因为在古代技术条件下,北美的环境不适和发展农耕。

北美其实最大的问题是没有欧亚 大陆这种东西走向的山脉,北冰洋的寒流可以直扫到墨西哥湾,就是俄克拉荷马这种非常靠南的地方,冬天都冷的一逼,雪大的吓人,北面更是严重,华盛顿特区号称全世界最能下雪的首都,波士顿人民挖雪洞串门的新闻相信很多人都看过。“凌冬将至”对北美人民绝对不是玄幻小说里面才有的场景。而且加上几十年一个周期小冰河期,在生产能力低下的农耕时代,对文明绝对是有毁灭性作用的。

就是这种苦逼的环境,古代北美文明一直呈周期性的发展,就是相对温和湿润的年景情况下,文明发展较快,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聚落,但是气候一旦转坏,连续几个严寒的冬季和旱灾袭来,农耕条件破坏,文明立刻就衰落,幸存者成为散居的渔猎部落。考古发现表明这种循环周期在北美历史上是反复出现的,欧洲人到达北美的时候北美地广人稀恰恰是因为上一个毁灭周期刚刚到尾声,北美的农耕文明又完蛋了。

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下,来自欧洲的外来者移民也很困难。早期维京人的移民据点最后都毁于环境恶化(全军覆灭,无人幸存),后来地理大发现以后南美殖民很快就上规模,但是最北也就到达佛罗里达,在更北地区的殖民尝试在初期曾经多次失败(冬季一来就全军覆灭),第一个成功的殖民地是查尔斯顿(其实本来都坐上船撤退了,逃亡船迎面遇到补给船,才一起回来继续坚持),其次成功的是五月花移民。然后随着环境转好和工业革命带来的技术进步,欧洲人移民才逐渐铺开。美国人很多信奉“天命昭昭”,相信北美是上帝留给白人的最后一块沃土,表面上不是没有理由的,因为白人开始大规模移民北美恰恰是在北美农耕文明再度在环境作用下周期性崩溃,原住民人口锐减的情况下开始的。如果北美有大规模的农业文明和较多的原住民,白人殖民者最多只能像在南美那样征服而非取代(拉美现在印第安血统依然占了半数以上),可惜北美恰恰又处在农业社会崩溃的阶段,人数大为稀少的渔猎部落等于彻底空出了空间给白人。

所以《冰与火之歌》对“长冬”和“长夏”的描写,其实是非常有北美特色的。相比之下,有层层东西走向山脉(燕山、秦岭等)保护的中国人,至少在农耕时代是占了很大一块“风水宝地”(要规模有规模,要质量有质量),中国古代相地如此看重祖山的作用,也不是没有科学道理的。其实从地理决定论的角度来说,在史前时代能够成功发展出大规模聚落和复杂的政治结构的地区,肯定在地缘上更佳适合当时的生产技术条件。

北美现在因为受益于工业革命而崛起,但不等于其环境就适合农业时代的要求。如果没有工业革命,我估计以北美环境特点也很难发展起来。在美洲殖民初期,北美十三个殖民地的财政收益加起来还不及海地一个糖岛。

3.美洲以南北走向为主,不利于农业发展和文明交流。

历史上东西轴线的文明扩张总是比南北轴线高效得多,没办法,太阳热量是按纬度分布的,纬度不同的人有着很大程度上不同的生活环境,以至于到了现代都还在争执,更何况是在那个年代。想象一下,来自美索美洲的人将他们的种子交给初次见面的北面部落的不知道是朋友还是敌人们,试图先富帮带后富,于是来自北方的兄弟兴致勃勃地在春天又来到花开满山坡时,种下一棵种子,种下希望就有收……然而并没有长出来。

不好意思,水土不服。

美索美洲跟安第斯文明两大文明中心虽然有路可以交流,这条路却难走,狭长又潮湿,严重限制了两地的交流。

而且美洲的文明形态不多,可谓大同小异,不像亚欧大陆,所以那不多的交流实际上没有特别明显的提升作用;隔着两个大洋现在叫地缘优势,在以前却只导致了跟其它大洲完全没有交流,因此文明发展步履蹒跚。

4.缺少没有可驯化的大型哺乳动物

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里面有一章大概是说铁犁牛耕使生产力大幅发展,井田制瓦解,中国进入封建社会之类,记不大清了,不过我想说的只是畜力对农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你一个人再大力也不会真的力大如牛还只用吃草,开荒犁地负载这些工作在人类社会早期都是靠动物完成的。

偏偏,美洲大陆既没铁犁又没牛耕。

没有铁器的情况下印第安人无力有效开发广阔的原始森林,能耕种的地区并不多,要知道刀耕火种可烧不了树根。

正所谓前人打猎,后人背锅,没法子美洲原住民的先人们都是追逐猎物穿越白令海峡而来的猎人,生生不息打猎了几千年,把仅有的打得过的大型动物(象、鹿、羊、牛等)都给吃了,基本没剩下能驯化的畜力给后人们种田,我们现在说保护动物也有这样的考虑吧。

这又跟他们的发展速度太慢有关,公元前8000年左右猎物的数量就大幅下降了,但直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才真正发展农业,在此之前谁能料到他们吃下去的动物以后能帮到他们?

南美洲好歹有萌萌哒草泥马和美洲鸵,北美那可是真没了。

这种感觉就像游戏里做下一个任务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在之前已经把任务道具卖了,还买不回来,真是绝望。

高清无马的美洲人民,连轮子发明出来都没法用了,交通发展不起来,直到16世纪印加皇帝出行还是靠人来抬的。当然这里要说的轮子是中美山地文明发明的,不适合用轮子不仅与缺少畜力有关,也有地形的因素。但这时候题目所说的北美已经落后太多了,给他们轮子也造不出车,而且双方大概也没有交流了,所以北美人民估计从来就不知道轮子这东西。

没有交通,农业又不能进一步发展。

没有多余的粮食就不能有阶级分化。

没有阶级分化就没有高级社会结构。

没有高级社会组织结构就没有文明。

环环相扣,开始的一个错误,累积起来,终至此境地,一切都是命啊。

就这样,北美一直停留在了母系社会。


冰城旅游自媒体


美国是个移民国家,之前是印第安人在北美是土著,这个民族部落或许没有像我们华夏炎黄子孙精于耕种商贸发展,一直沿袭了丛林部落文化,然后欧洲各国移民带来了文艺复兴,工业文明,直接被碾压了!美国一战二战中立,两边卖武器捞财,搜集全世界各学科精英人才于囊中发展文化,科技,金融,占领制高点,拖垮苏联后就称霸世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