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的来源是书籍吗?

邵兴旺


书籍里的知识都是历史某些特定情况下的人,总结的片面经验记录,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可能适用,但在当下需要结合实际加以变通。

如: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类的思想,我们历史上用了上千年,我们现在能照搬吗,不能吧。

我们一定要记住,死读书不如不读书。但是只有读了书,多读书后,在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了类似的问题,才能快速和书本上的知识印证对比,尽早找到解决的方法。

这就是我总结的书本知识的用法。(当然及时修订的工具类书籍另说)


文化猎手


智慧由三观、思维和知识组成。

思维基本上等于天性影响和后天培养学习得来的总和。

知识,则是由出生后,从小时候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到环境同化,再到后来的学校输出、自我学习中得来。

三观由思维和知识决定。你的三观,有时候可能并不是你的,而是一个大集体的总和。大部分人并没有自己一直坚守的独立三观,而是人云亦云,常被不经大脑的冲动感性牵着走。拥有自己独立三观的人,是极少数,这些人,要么是我们这个世界最顶端的精英人物,要么是低调隐居的世外怪人。西安终南山深处就有很多这样的神人。

这三样事物的总和就是智慧。或许,出于我个人的认知局限,还会有其他东西。我不知道的,或此时此刻想不起来的。

但我可以肯定,一定还有。

我同样肯定的是,智慧的来源里确实有书,但书远远不是全部。

我们人类,哪怕是长期独来独往的人,都是群居动物,有群居动物的很多属性。只要和其他人以任何方式发生接触,都会在彼此心里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这些无数微妙的影响,经过长年累月的你来我往优胜劣汰式筛选,最终都会尘埃落定,浓缩成你身上的智慧。

智慧,最终会是你身体和生命的一部分。它来自很多地方,注定会影响你,塑造你,也同样会以这样的方式对别人。

智慧是人类的财富和武器之一。

如果我们人类是更高级的文明设计出来的低等生物的话,那么,智慧,就是这场游戏里,能够安全生存、过关斩将、无往不利,让自己和身边人的开心、快乐、洒脱、快活更多一些的独家神器。


威廉二伯


智慧并不是来源于书籍,而书籍是来源于智慧。

个人认为智慧是来源于不断的挫折,有自己的挫折和其他人的挫折。屈原被流放而作《离骚》,太史公因遭宫刑而写史记,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有各种不幸的遭遇而写出灿烂的诗歌,现在的歌曲也都为了不幸而未做新词强作愁。由此可见,不幸挫折是创作的源泉。

当然了,也算是开个小玩笑,不过智慧确实是来自于不断挫折,只有在不断的失败,才会最终找到成功的途径,才会成就智慧。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并不假。不论做什么事,都是一次一次去尝试的,很少有一次就可以成功的,而每一次失败的经历全部都是智慧的总结。所以我们要尽量的多学习一下别人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从中找到其中的道理,增长我们的智慧。


建良说


智慧的来源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来自于书籍。我们通过书籍记载着别人的经验以及教训,给我们很多借告以及启示。以至于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的时候,直接就可以找到答案。不必需要再去用时间去亲自实践。智慧的另一个来源就是实践,话说实践出真知。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以及环境都不一样,在我们的实践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历总结出来的经验教训,以及结论都算作是智慧。所以书籍和实践都是我们智慧的来源。如果能够把两者很好的结合的话,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或者是说,避免我们少走很多弯路。


老杨的平凡生活


智慧的来源是实践。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书籍是他人的思想著述,好的书籍可以说是智慧的结晶,但那是别人的,不是你的。读书可以快速获取这些认知,但想要印象深刻,理解甚至加以发挥,那就需要对照自己的实践经验。每个人的思维,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即使看起来是同一个道理,也会有不同的表述。书籍可以作为知识的载体,方便我们更好的认知世界。但真正的智慧必须自己实践、感悟和印证。


星尘梦羽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问题。

书籍只是告诉人们知识,而经历才会产生智慧,智慧来源于经历。

比如六祖慧能一个大字不识,却写出了千古名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人教叫叫醒、叫人才,而天教叫叫自醒、叫天才。通过在红尘世界中经历万般劫难自醒后的人,其力量会一飞冲天。

因为他融进了宇宙的道,探索到了大自然的规律,悟到了真正的终极康庄大道智慧。这些智慧不是光啃书本,不切身实践经历的人能悟到的。

书籍中的知识,不去切身实践经历,它永远只会停在表面,是理论、是教条、是形式主义、是虚的东西,而切身实践经历则会彻彻底底地让你觉知、体悟到深层次无形的智慧力量,是真正感觉到的东西,那就是宇宙真理智慧。

红尘中,不经历不觉醒,小经历小觉醒,唯有撼天动地的大经历,才能让人大彻大悟的大觉醒。

只有醒了,你才能觉知到你所经历的宇宙间穿越智慧。

谢谢🙏我的回答完毕。





纯粹的灵魂王钰潼


这首先要界定什么是智慧,世俗说的智慧是指运用知识的能力、方式、通路,目的是解决日常问题,它需要知识的滋养,书籍是利用文字对某些经验的获得做一个梳理表达和总结,是知识的来源,目的是知道下一步的行动,受到作者的知见等多方面影响,有一定局限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证明是错误;而究竟智慧是生命层面的,它是直通宇宙生命真相的,是生命本有的,只要觉悟就可到达的,拨云见日光明直照!孔子说“智者不惑”,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洞悉者慧,佛陀说“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能大师说“身无菩提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都是究竟智慧,都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文字本身就有局限,智慧的来源是: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有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的。


三道文化


智慧的来源是人类的伟大实践和创造,而书籍则是人类实践活动和思考结果的载体。





菩提树旁向阳花


智慧来源于好奇感,对世界物质的好奇,产生探索的欲望,在实践探索中获得智慧



YOU逸扬


如果是老子,智慧是来源自然,自然来源于智慧。

如果是孔子,智慧来源于仁,仁来源于智慧

如果是荀子,智慧来源于法,法来源于智慧。

真正的智慧来源每个人的自身。世界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

没有一模一样的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一无二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