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1200本書發給村民 在家防疫 鼓勵“充電”


買1200本書發給村民 在家防疫 鼓勵“充電”

馬喜軍“團購”種子、化肥,為全村人省了十多萬元。 受訪者供圖

瀋陽市沈北新區黃家街道拉塔湖村村民趙淑香,家中有100多畝地,是當地的種糧大戶,眼看就要到了春耕時節,往年到了備耕階段各家都要忙碌起來,今年趙大姐和其他村民卻一點也“不著急”,“村幹部幫我們都安排好了,家家都有種子、化肥、農藥送貨上門,一下子就安心了,到時種地啥都不耽誤。”趙淑香心裡的踏實來源於村部的“高瞻遠矚”。

村民趙大姐口中的村幹部,說的就是拉塔湖村書記馬喜軍。這位當了34年老書記,已經65歲的“老馬”,在新冠肺炎疫情防疫工作中,老馬書記更是一馬當先,率領社區黨員幹部群眾,全力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併為全村村民提前訂購化肥、種子、農藥等備耕必需品,看似“平常”之舉,卻在實實在在為村民節省了十多萬元。

疫情防控不鬆懈

春耕備產不耽誤

沈北新區黃家街道拉塔湖村位於沈北新區西北部,村子以水稻種植為主導產業,水稻種植面積1.6萬畝,而且這個村的種植大戶、家庭農場比較多。

每年3月份,村民都要購置大量的種子、化肥、農藥等做好備耕準備。今年遇到特殊時期,農戶們不能出門採購,可是“農時不等人”,若是備耕不充足,恐怕會影響這一年的收成。

村裡防疫不能鬆懈,備耕也不能耽誤!拉塔湖村書記馬喜軍憑藉多年的工作經驗,工作思維已經形成“凡事想在前面”,即使在特殊情況下也能讓全村村民吃上“定心丸”。

馬喜軍帶領村幹部想了一系列的好辦法。實施春耕備產農用物資選購全程代理服務,2月5日就與4家農資公司取得聯繫,並建立合作意向,2月10日開始,利用村民微信群、村民V網平臺,組織動員種植農戶集中訂購,在種植戶積極參與下,2月25日統計訂購的種子、化肥、農藥等生產物資佔全村水稻種植所需農用物資總量的98%,共購進種子32噸,化肥860噸,農藥750箱。利用疫情防控期,將備耕工作搶在農時前面,村民今年不用到處奔波找“出路”。村民不用出家門,種子、化肥送上家門,因為訂購早,全村訂購的化肥、種子價格也是春節前的“普通價”,較現在市場價格,化肥每噸便宜約200元,馬喜軍“超前行動”為全村節省約12萬元。

“我們組織村民成立黨員志願者服務站,2月末前化肥、種子基本訂購完畢,簽訂了訂購合同,並交了定金,從3月5日就有計劃的開始送貨了,百姓不心慌了,不能四處走,也不擔心化肥買不到,我們對進村車輛和人員進行消毒,人人戴口罩,直接送到各戶,什麼也沒耽誤,全村都挺高興的。四家合作公司都說,現在他們的進價都比我們當時的價格高。”老書記馬喜軍笑著說。

老馬書記介紹,拉塔湖村是瀋陽第一個“農業機械村”,村裡有300多臺農機具,從2月末已經開始檢修機械,目前已經完成一多半檢修工作。

有村民形容馬喜軍是“老馬識途”“一馬當先”,馬喜軍把這些歸結於工作經驗和村集體的力量,當了34年村書記,作為土生土長的拉塔湖村人,馬喜軍把村民也視作親人,為了親人們,這位65歲的老書記還是在工作中首當其衝。

1200本農科書籍

為村民“充電”

每年春節期間,村子裡都有“鬧臘月、耍正月”的習俗,免不了走親訪友嘮家常。今年春節期間,擔心村民在家閒不住,村部為各戶村民準備了農業科技類書籍,每家分發五六本,使村民疫情期間在家中用書上知識武裝頭腦,迎接疫情過後的實際運用。“村部準備了1200多冊書,每年2月份,我們村都要組織村民學習科技培訓,有時候請教授、專家來為村民講課, 今年這個培訓就改成村民在家中自學,在村裡的微信群,找到村裡網格員,需要什麼樣的科技書,我們按照村民需要,就送到家裡,鼓勵大家多看書。

在微信群的基礎上,村裡給村民們辦理了大客戶,同村裡每個人之間互相通電話,都不需要再交費了,這樣大家和村幹部之間的溝通越來越密切,村民之間互相交流起經驗也更方便了,尤其是在疫情防控期間,因為有了這個網絡,待在家裡的日子,不會覺得那麼無聊和寂寞。

除此之外,老馬書記組織20名黨員及婦女群眾成立志願者服務隊,每天利用大喇叭循環播放疫情防控知識,懸掛防疫標語、張貼海報、發放倡議書、防護知識等。

在馬喜軍和黨員、志願者的引領下,全村村民團結防疫。有的村民把家中價值九萬元的無人機免費提供出來,定期定時升空,為社區做全域化消毒。80歲的老黨員楊純芳、慈秀蘭夫婦主動拒絕了兒女為其祝壽,帶動全村多位高壽老人取消了正月擺壽宴的習俗。

遼瀋晚報記者 王月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