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作者關安文

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我是從2012年7月開始學寫毛筆字的,到現在剛好七年。此前雖曾多次躍躍欲試,但均因時間緊、經濟壓力大、心境不好、畏懼膽怯等原因而未成。後來能重新開始,還是得力於同道書友的反覆開導鼓勵。楷書以《九成宮醴泉銘》為帖練習了四年,雖然時間不長,還是體悟、積累了一些不夠深刻全面的體會,在此說來與大家交流互勉。


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臨習歐楷要有豐厚的學養和高雅的美感。學養方面我覺得最基本的要有書學、文學和美學這三科的基本理論與常識。而文學是我的本行或說還是長項,美學也在大學教材中系統學過,而且在上初中的時候還參加過學校的美術活動小組,所缺的就是書學方面的知識理論。但我又想,寫字說千道萬還是個“手工活”,只要照著字帖沒黑沒明練,功夫到家了一切問題也就解決了。但寫了多半年時間,長進不大,而且有時還有退步。後來在書友的指導下,我開始了對書論、書史和歐陽詢書涯的學習和研究,還特別注重了臨習前的知識調動和臨習過程中的理論參與、以及臨完後的感受總結,結果不到三個月,自覺有明顯進步。現在回顧這個過程,我覺得臨書還與數學(尤其是比例)、物理(尤其是力學)、哲學、心理學、史學等學科不無關係。總之我覺得學養越豐厚,對臨書效果提升作用越大。另外美感的積累也很重要,與其他一些書友相比,我有一點美術基礎,又重視和偏愛美學理論的學習,所以比一些學養和美感差的書友進步快一點。因為只有“眼高”(美感高雅)才能帶動自己由“手低”逐步走向“手高”;只有學養豐厚才能給書藝以紮實的基礎促進。當然還有一個悟性問題,悟性雖屬天賦,然而我覺得後天獲得的知識也能促生悟性,提高悟性、靈感產生的可能性與頻發率。

——臨習歐楷要有剛正的氣質和嚴謹的態度。書法本身就是有法可依可限的藝術,楷書尤其歐楷的法則法度又非常之嚴。剛正嚴謹的結體、運筆決定了書寫者必須要有剛正的氣質和嚴謹的態度。因為人不剛則氣不盛,氣不盛則筆不強,筆不強則字無力;心氣不正則力氣不順,力氣不順則手勁不正,手勁不正字豈能正?態度要嚴謹這點書友們悉知,態度可以有意地強制性地強化,使其嚴謹,起碼在臨書過程中繃緊神經,不致鬆懈下來,問題是剛正的氣質不好養成。但我覺得有兩種辦法可行:一是鍛鍊體魄,強身正氣;二是學習歐陽詢等大家甚或一些英雄志士的事蹟精神以“充氣”、“升氣”,堅持日久,氣質自強。《九成宮醴泉銘》之所以能給人以深山至人、武庫矛戟之感者,概因歐陽詢有剛強正直的人格氣質,儘管他其貌不揚。需要提示的是書法家的氣應是文人之氣,溫而有力;是士人之氣,強而有節。難怪有些人氣質強但字不正,那是因為寫字時對氣的節制把控不到位,有“強氣斜出”的情況。另外有些人的字形美而架勢無力,那是因為氣質文弱、底氣不足所致。

——學習歐楷要有靜穆的心境和恆久的毅力。

書友給我轉發的一條微信說得好:一般人不搞書法,而搞書法的人不一般。我覺得這個“不一般”主要是指心境與毅力,我覺得形成良好的書法心境有三個條件:漠視錢、有時間、無煩惱。有錢沒錢實際上取決於人對錢的認識——有錢則好辦事,沒錢也可以借債把事“應付”過去,今天借明天還不就罷了,何必為錢為物所累?時間可以擠,毅力可以培養。那就是自我強制性堅持甚至硬撐,持之以恆成為習慣就行了。另外還有興趣問題,這些可以通過學習培養去逐步激發強化。就是對心境困擾最大的名利關比較難過,但對一般學書者而言問題不大,想開一點、看透一點、看淡一點就行了,否則煩惱頓生,心境難靜。再者習書者多,成名、成家、成富者少而又少,只要有好心境、好心態、好身體、好壽數就比什麼都好。因為搞書法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本身就是“抱著焦石頭在河裡洗——有勞無獲”的事兒!其實並非無獲,而是“獲”在“無中”,“無中有獲”,而且是高境界、高質量和能夠修身養性、提高人的生存檔次的“大獲”。

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臨習歐楷要注重精準的摩帖和精到的運筆。日本書法家今井凌雪曾題書評贊《九成宮醴泉銘》是“楷法之極則”。歐公楷書之所以峻美懾人,就是因其為“極則”,依“則”結字,依“則”運筆。據說日本人在臨習《醴泉銘》時用拓帖描紅的辦法。此法雖笨卻智,似慢實快,就是顯得有些死板和“否定自我”,對於青少年和摩仿力與美感不強的人不失為一捷辦法、好途徑,但大多數成年人都不願為、不樂為。重要的是隻要我們在臨習過程中能狠心捨棄“我字體”的干擾,把“我字體”從頭腦字符庫中趕出去,然後凝心靜神去讀、去摩,記準記牢之後再去精心運筆,而且天天堅持,次次認真,慢慢地“我字體”這個“舊我”就被擠出大腦,而歐楷字這個“新我”就會逐步佔據大腦空間,進而通過謹慎運筆就會精準地定格紙上。

——臨習歐楷要注重精心的對比、精意的校正。書界關於臨帖有這樣一說:象我者生,是我者死。就是說臨帖沒有臨得與原帖一模一樣、毫釐不差的。儘管你讀帖再認真,運筆再嚴謹精到,也是有差距的。我們只要通過精準摩帖、精到運筆,儘量做到形似就行。然後再通過對習作與原帖的精心對比,查找出那些缺陷和差失後再作及時校正,並且在二次臨書時切忌不犯就行了,如此這般,反覆比對,反覆校正,字形就會越來越準,越來越像,天長日久,就會達到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的最佳境界了。

總而言之,我感覺書法練習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不是為了成名成家,而是為了生活得充實自在、高雅文明。寧靜致遠——有什麼比快樂健康更好的呢?

關安文《臨習<九成宮醴泉銘>的儲備與要領》

關安文,男,1956年生於陝西麟遊,民盟成員,大學本科文化程度,中學語文高級教師,學識淵博,為人低調,系陝西省詩詞學會會員、陝西省老年書畫學會會員,曾任麟遊縣進校副校長並多年主講《大學語文》《文學概論》《美學概論》等課程,在各級報刊發表論文、隨筆、詩詞百餘篇(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