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作者关安文

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我是从2012年7月开始学写毛笔字的,到现在刚好七年。此前虽曾多次跃跃欲试,但均因时间紧、经济压力大、心境不好、畏惧胆怯等原因而未成。后来能重新开始,还是得力于同道书友的反复开导鼓励。楷书以《九成宫醴泉铭》为帖练习了四年,虽然时间不长,还是体悟、积累了一些不够深刻全面的体会,在此说来与大家交流互勉。


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临习欧楷要有丰厚的学养和高雅的美感。学养方面我觉得最基本的要有书学、文学和美学这三科的基本理论与常识。而文学是我的本行或说还是长项,美学也在大学教材中系统学过,而且在上初中的时候还参加过学校的美术活动小组,所缺的就是书学方面的知识理论。但我又想,写字说千道万还是个“手工活”,只要照着字帖没黑没明练,功夫到家了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但写了多半年时间,长进不大,而且有时还有退步。后来在书友的指导下,我开始了对书论、书史和欧阳询书涯的学习和研究,还特别注重了临习前的知识调动和临习过程中的理论参与、以及临完后的感受总结,结果不到三个月,自觉有明显进步。现在回顾这个过程,我觉得临书还与数学(尤其是比例)、物理(尤其是力学)、哲学、心理学、史学等学科不无关系。总之我觉得学养越丰厚,对临书效果提升作用越大。另外美感的积累也很重要,与其他一些书友相比,我有一点美术基础,又重视和偏爱美学理论的学习,所以比一些学养和美感差的书友进步快一点。因为只有“眼高”(美感高雅)才能带动自己由“手低”逐步走向“手高”;只有学养丰厚才能给书艺以扎实的基础促进。当然还有一个悟性问题,悟性虽属天赋,然而我觉得后天获得的知识也能促生悟性,提高悟性、灵感产生的可能性与频发率。

——临习欧楷要有刚正的气质和严谨的态度。书法本身就是有法可依可限的艺术,楷书尤其欧楷的法则法度又非常之严。刚正严谨的结体、运笔决定了书写者必须要有刚正的气质和严谨的态度。因为人不刚则气不盛,气不盛则笔不强,笔不强则字无力;心气不正则力气不顺,力气不顺则手劲不正,手劲不正字岂能正?态度要严谨这点书友们悉知,态度可以有意地强制性地强化,使其严谨,起码在临书过程中绷紧神经,不致松懈下来,问题是刚正的气质不好养成。但我觉得有两种办法可行:一是锻炼体魄,强身正气;二是学习欧阳询等大家甚或一些英雄志士的事迹精神以“充气”、“升气”,坚持日久,气质自强。《九成宫醴泉铭》之所以能给人以深山至人、武库矛戟之感者,概因欧阳询有刚强正直的人格气质,尽管他其貌不扬。需要提示的是书法家的气应是文人之气,温而有力;是士人之气,强而有节。难怪有些人气质强但字不正,那是因为写字时对气的节制把控不到位,有“强气斜出”的情况。另外有些人的字形美而架势无力,那是因为气质文弱、底气不足所致。

——学习欧楷要有静穆的心境和恒久的毅力。

书友给我转发的一条微信说得好:一般人不搞书法,而搞书法的人不一般。我觉得这个“不一般”主要是指心境与毅力,我觉得形成良好的书法心境有三个条件:漠视钱、有时间、无烦恼。有钱没钱实际上取决于人对钱的认识——有钱则好办事,没钱也可以借债把事“应付”过去,今天借明天还不就罢了,何必为钱为物所累?时间可以挤,毅力可以培养。那就是自我强制性坚持甚至硬撑,持之以恒成为习惯就行了。另外还有兴趣问题,这些可以通过学习培养去逐步激发强化。就是对心境困扰最大的名利关比较难过,但对一般学书者而言问题不大,想开一点、看透一点、看淡一点就行了,否则烦恼顿生,心境难静。再者习书者多,成名、成家、成富者少而又少,只要有好心境、好心态、好身体、好寿数就比什么都好。因为搞书法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本身就是“抱着焦石头在河里洗——有劳无获”的事儿!其实并非无获,而是“获”在“无中”,“无中有获”,而且是高境界、高质量和能够修身养性、提高人的生存档次的“大获”。

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临习欧楷要注重精准的摩帖和精到的运笔。日本书法家今井凌雪曾题书评赞《九成宫醴泉铭》是“楷法之极则”。欧公楷书之所以峻美慑人,就是因其为“极则”,依“则”结字,依“则”运笔。据说日本人在临习《醴泉铭》时用拓帖描红的办法。此法虽笨却智,似慢实快,就是显得有些死板和“否定自我”,对于青少年和摩仿力与美感不强的人不失为一捷办法、好途径,但大多数成年人都不愿为、不乐为。重要的是只要我们在临习过程中能狠心舍弃“我字体”的干扰,把“我字体”从头脑字符库中赶出去,然后凝心静神去读、去摩,记准记牢之后再去精心运笔,而且天天坚持,次次认真,慢慢地“我字体”这个“旧我”就被挤出大脑,而欧楷字这个“新我”就会逐步占据大脑空间,进而通过谨慎运笔就会精准地定格纸上。

——临习欧楷要注重精心的对比、精意的校正。书界关于临帖有这样一说:象我者生,是我者死。就是说临帖没有临得与原帖一模一样、毫厘不差的。尽管你读帖再认真,运笔再严谨精到,也是有差距的。我们只要通过精准摩帖、精到运笔,尽量做到形似就行。然后再通过对习作与原帖的精心对比,查找出那些缺陷和差失后再作及时校正,并且在二次临书时切忌不犯就行了,如此这般,反复比对,反复校正,字形就会越来越准,越来越像,天长日久,就会达到不但形似、而且神似的最佳境界了。

总而言之,我感觉书法练习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是为了成名成家,而是为了生活得充实自在、高雅文明。宁静致远——有什么比快乐健康更好的呢?

关安文《临习<九成宫醴泉铭>的储备与要领》

关安文,男,1956年生于陕西麟游,民盟成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学识渊博,为人低调,系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陕西省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曾任麟游县进校副校长并多年主讲《大学语文》《文学概论》《美学概论》等课程,在各级报刊发表论文、随笔、诗词百余篇(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