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对于阎嵩这个名字,相信很多老大连球迷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他曾是大连队的功勋飞翼,为大连足球立下汗马功劳。

提起阎嵩的进攻特色,很多老球迷依然记忆犹新。

18岁加入大连球队,崭露头角稳居首发位

阎嵩出生于1981年3月20号,是土生土长的大连小伙。在还未成年时,他就已经被大连青年队选中。在成年之后,阎嵩加入大连队,开启了职业生涯。那时的大连队人才济济,初露头角的阎嵩凭借自己天赋禀异的足球技术,很快就在队中站稳脚跟,进入首发阵容。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阎嵩是在大连实德被从小培养出来的小将,因此阎嵩在大连的起点,要比其他同年龄的队友高很多。当阎嵩的队友还在乙级联赛逐步升级或者在青年队等待提拔机会的时候,阎嵩就已经代表大连实德在国内赛场甚至亚洲赛场上华丽登场了,他还是81国奥“超白金一代”成员。

在2000赛季的时候,没到20岁的阎嵩就已经拿到一百万左右的收入。因此阎嵩被队友和球迷戏称他为“阎百万”。能够在20岁就收入百万,可见阎嵩的足球水平一点也不差。直到如今依然有大连球迷感慨,如今的青训系统中很少有像阎嵩一样有天赋有实力的球员了。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技术与速度突出,亚洲杯一战封神

无论是从前还是现在,国内的本土球员当中,都少有像阎嵩这种将技术和速度结合得非常完美的选手。阎嵩是球队的左路尖刀,在左路上的盘带和突破的表现非常精彩,经常能够带起大连队的进攻节奏,给球队整体的攻击带来很明显的提升。因此阎嵩还有个外号叫“过人王”。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大连都很少出这种纯技术型的球员,因此球迷们对阎嵩的印象十分深刻。阎嵩喜欢拉球,从中圈带到禁区内,助攻队友或者自己打进。有一次在大连对阵泰达的比赛中,阎嵩连续盘带过掉数人,一条龙进球,让球迷们大呼过瘾。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阎嵩的封神之战莫过于2004年的亚洲杯。那一年国足还不像现在那么低迷,而是一支亚洲劲旅。他们在主场一路过关斩将,曾5-0大胜印尼、3-1横扫伊拉克、半决赛点球大战翻盘伊朗杀进决赛,迎战日本队。那一年中国队来势汹汹,冠军势在必得。

比赛中日本队先得一分,后来阎嵩抓住了进攻的机会,一条龙过掉日本防线,利用自己的速度和盘带持续突破对方,左路向中路带球突破三名日本球员的防守,一脚精妙绝伦的传球助攻队友李明左脚射门,攻破对方球门,扳平比分。无奈在比赛的剩余时间日本队用一记“东瀛之手”再次超出比分,反转比赛局势,心态失衡的国足最终遗憾落败。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巅峰时刻已过,退役后仅剩落寞

可惜当年的表现只是惊鸿一瞥,阎嵩的惯用套路是扣球,技术在前期使用得很好,但是踢了几年之后他的套路就被人摸透了。他在比赛中比较粘球,在接球之后很少在第一时间传出来,总得盘带几下,如果对方针对他几个人包夹,断球反击,就会弄得大连后防很狼狈。

只可惜,阎嵩的体型注定不可能长期有速度优势。他的技术的确超强,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他的优势变得不再那么突出。阎嵩这位年少成名的过人王,没有把握住自己的职业生涯。亚洲杯结束后,阎嵩的状态便一落千丈,再也没有达到亚洲杯时的水准,而那时的阎嵩才23岁。

是有知情人士透露他还欠下巨债,这样的遭遇的确有点像伤仲永呢。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吗?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对于很多球员来说,23岁是自己职业生涯的巅峰时刻或者职业生涯才刚刚开始。但是在23岁时阎嵩就再也回不到亚洲杯的水平了。在阎嵩的职业生涯中,他一共帮助大连队拿到四个联赛冠军、两个足协杯冠军和两个超霸杯冠军。在国家队出征亚洲杯时更有不俗的表现。

阎嵩嗜酒如命,到后来更是发展成了酗酒,严重到影响了比赛,最后,他被球队扫地出门。2008年,阎嵩转会杭州绿城,在杭州绿城的两个赛季都表现平平。

虽然后来阎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想继续努力踢球,甚至把酒也戒了,可他的状态再也找不回来了。2010年,阎嵩从杭州绿城转会韩国济州联,成为K联赛中国第四人,同时也是进攻位置上首位登陆K联赛的中国球员。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一个赛季之后,阎嵩重返大连实德,又在2012年自由身加盟上海申花,这时他已经是身材发福的老将了。2014年,他曾与另一位实德功勋胡兆军一同加盟中乙新军大连超越,随后便正式挂靴。

退役之后的阎嵩很少在公众前露面,有传言说他负债累累,抵出了在大连的房产,跑到深圳干起了青训,也有人看见他在深圳送快递。

关于这位年轻的过人王“闫百万”曾经的精彩表现,也就永远停留在老一代球迷心中了。

亚洲杯决赛过掉日本防线送助攻,首位加盟韩国联赛的中国进攻球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