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數控:構建戰“疫”守護哨,紅外產品需求激增謀求“出海”

致力“做世界一流的數控系統企業”的華中數控(300161)因為他們的紅外測溫“黑科技”,成為本次抗“疫”前哨站。

3月18日 ,華中數控董事長陳吉紅做客e公司“直擊湖北上市公司抗疫保衛戰”系列欄目,他向e公司記者表示: 從1月20日至今,公司生產了數千套“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發往全國各地,投入當地的疫情防控。

“公司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產能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面對國際疫情日益嚴峻,公司將積極開拓國外市場,推廣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在國外市場銷售。”陳吉紅說。

測溫分辨率可達0.05℃

公開信息顯示,華中數控是我國最早開展紅外測溫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陸續成功開發了多款應用於工業監控、紅外夜視、人體測溫等系列應用的紅外產品,在此次疫情科技防控中表現亮眼

新冠疫情爆發後,地處武漢的華中數控滿負荷生產,已累計生產了數千套“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

陳吉紅介紹,華中數控生產的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通過先進的光電子技術、熱成像技術、圖像識別技術,對6—8米遠處的人流中的被測對象進行快速體溫檢測,實時識別和顯示被測對象的人臉圖像和紅外熱圖像,並自動跟蹤鎖定人體體表最高溫度,測溫分辨率可達0.05℃。

一旦發現可疑發熱病人,儀器會自動儲存可疑發熱病人的人臉圖像和紅外熱像,並立即報警。既能保障人流移動的正常秩序,不易引起被測對象的反感和恐慌,又能有效防止操作人員與被測對象之間的交叉感染,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目前,公司“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在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深圳機場、深圳地鐵、首都機場等全國投入使用,為疫情防控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滿足激增的需求,公司在武漢、佛山分公司、重慶分公司建設了三個“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生產基地,集團公司具備月產2000臺套以上“紅外智能體溫檢測系統”系列產品產能。

紅外產品市場需求激增

據陳吉紅介紹,武漢封城以後,對公司的生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響,在員工通勤、原材料供短缺、物流等方面造成巨大不便。

“特別是在關鍵元器件方面短缺,其中包括內存芯片、傳感器、儲存器等。全體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採取多種辦法,在政府有關部門的支持下,努力解決了這些問題,”陳吉紅說。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第一時間通過微信群、朋友圈等方式向相關供應商求助。

陳吉紅表示,信息發出去後,得到行業人士和媒體高度關注,大家積極響應,許多元器件供應商想盡一切辦法給我們提供急需的元器件。公司很快便找到相關材料的供應商,解決了公司初期生產原材料短缺的問題。

針對交通物流不便的問題,公司第一時間與政府部門協調聯繫,湖北省、武漢市政府積極支持公司生產,出臺相關文件支持公司員工通勤,積極聯繫物流公司協助公司解決物流問題。

“截至目前,公司的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產能基本滿足國內市場需求,”陳吉紅說,因為國外疫情的蔓延,公司正積極尋求開拓海外市場。

市場需求的激增也將為公司帶來增益。陳吉紅表示,公司2020年在紅外產品業績相較同期有一定的增長,對公司全年業績將會有較大貢獻。

定增8.57億投向數控、紅外主業

需要關注的是,陳吉紅認為疫情得到控制後,紅外人體測溫產業仍將保持較大增長空間。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中紅外人體測溫設備的應用,將再次給紅外人體測溫產業提供了產業升級的新方向,”陳吉紅預計,紅外人體測溫設備將進一步普及。

他認為,此次疫情過後,全社會提高對紅外防疫類設備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除了機場、車站、醫院等公共場所外,其他人流密集場所例如:企業園區、學校、小區等單位也將會產生相關需求。

陳吉紅還建議,國家應在高鐵、機場等人流密集場所,永久性佈設的體溫監測設備,從國家層面儘早規劃籌建人體體溫監測預警網絡和大數據中心。

正因為對紅外人體測溫產業的看好,3月13日,華中數控發佈公告稱,公司擬定增募資8.57億元,投入高性能數控系統技術升級及擴產能項目、紅外產品產業化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5180萬股,發行價格為16.54元/股,定增對象包括卓爾智能、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以及包括33名自然人在內的共計35名特定對象。

公開資料顯示,國家制造業轉型升級基金註冊資本為1472億元,主要圍繞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電力裝備等領域的成長期、成熟期企業開展投資。基金股東實力雄厚,包括財政部、國開金融、中國菸草等中央部委、國有大中型企業和大型保險公司、國資平臺等。

3月13日晚間,卓爾控股董事長、華中數控實際控制人閻志在對卓爾員工的一封公開信中表示,卓爾智造生態圈全力支持華中數控通過增資擴股做大產業規模,提升企業競爭力,加速成為中國頂尖、世界領先的數控技術和智能裝備製造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