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各國海軍防空爲何沒有用加特林炮的?

菜芽、


第一,加特林口徑低,不足以勝任繁重的防空任務。而且二戰之前加特林的發射方式為手搖發射,而且需要射手承受所有的後坐力。



第二,防空體系中主要是以76mm-127mm的中口徑防空炮構成中程體系。由76mm以下-20mm的防空炮和各種20mm以下的機槍構成近程防空體系。所以加特林並不合適防空。
127mm防空炮


20mm厄利

孔防空機槍,一艘重型軍艦最多有著幾50多挺

在現代軍艦上的近防炮其實屬於加特林的一種,而且一艘軍艦最多隻安裝了4座,二戰前的加特林和現代軍艦上的近防炮工作性質完全不一樣,因為近防炮有著雷達搜索、引導、鎖定目標等一系列的計算處理系統。而且現代軍艦上的中、遠程防空都交由導彈處置,而近防炮則是負責近程防空。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因為那時還沒有出現如今的新式加特林機槍/炮,還是以傳統的單身管武器為主。


加特林機槍是世界上最早的機槍,採用多根槍管不斷進行裝彈、發射、退殼的循環運轉來實現連續發射,最早是手搖式,而在後來真正的馬克辛式機槍出現後,迅速被其取代,被扔進了博物館。直到冷戰,由於美軍迫切需要火力更強的武器用於航空兵器,於是對加特林進行改進,增加電機,使其射速遠高於常規機槍/機炮,並衍生出多款子型號,比如M134機槍、GAU8機關炮等等。



而二戰中,自然沒有電動加特林機槍/機炮可用,當時各國海軍艦艇的防空任務都是靠多層次的防空火力來完成的。首先是大口徑防空炮甚至是主炮,比如美軍常見的MK12式127毫米高平兩用炮,防空效果也不差。然後就是各種中小口徑機關炮了,比如美軍常用的厄利孔20毫米機關炮、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等等,最後就是防空機槍,二戰中美軍常用的就是M2式12.7毫米重機槍。



歸根到底,當時的技術水平有限,沒有出現現代版的加特林機槍/機炮,而且當時現有的防空火力,已經能夠達成不錯的防空效果了,自然沒有必要去研製新的防空武器(不多對於防空導彈已經有了探索,畢竟作戰效率要比身管類武器好得多)。




戰壕


因為,二戰期間還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防空意識,認為軍艦的最大威脅並不是飛機而是對方的艦炮和魚雷,因此在大多數時間裡面艦隊根本沒有重視防空,直到戰爭的末期才開始轉變思路認為艦隊是需要防空的。

從一艘夢幻戰艦來看二戰的海戰思路轉變最適合不過了,這艘戰艦就是大和號:

大和號是日本在戰爭中期開始建造的世界上最大的戰列艦,當時的海軍信奉的依舊是堅船利炮的作戰原則,在口徑就是正義的思想下,大和號配備了460mm三聯裝主炮3座。而今天不是說大和號的460mm主炮,咱們說說大和號的副炮。

在1941年新建大和號的時候裝備了:

  • 3座45倍口徑46釐米3聯裝炮塔

  • 4座60倍口徑15.5釐米3聯裝炮塔

  • 6座12.7釐米聯裝高角炮

  • 8座25毫米3聯裝機槍

  • 2座13毫米聯裝機槍

而在1945年最終版的大和號的武器裝備則是:

  • 3座45倍口徑46釐米3聯裝炮塔

  • 2座60倍口徑15.5釐米3聯裝炮塔

  • 12座12.7釐米聯裝高角炮

  • 52座25毫米3聯裝機槍

  • 6挺25毫米機槍

  • 2挺13毫米聯裝機槍

從增減武器上來看大和號在最終版本的時候就大大的加強了對空的防禦能力。能夠對空作戰的武器都成倍的增加。

但在1947年4月7日大和號還是被來自於空中的打擊擊沉了。

從海軍的發展來說到大和號被擊沉為止海軍的巨炮夢想就徹底的破滅掉了,而在這一刻起軍艦的防空才剛剛開始。

在二戰結束後的各個局部戰爭中,尤其是越南戰爭中艦隊作為一個海上的武力投送平臺越來越發現自己被空軍壓制的喘不過氣來。而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各種反艦導彈開始出現,給艦隊的防空帶來更大的考驗。

於是在1967年美國開始構想能夠使軍隊防禦來自於天空威脅的武器系統——密集陣防禦系統,並經過了十年的研究和開發在1978年開始生產1980年開始服役。

這是第一個在艦上起防空作用的加特林炮,起初密集陣的作用還被十分懷疑。但隨後的英阿馬島戰爭阿根廷發射法制的飛魚導彈擊沉英國軍艦的事情發生後,各國才開始真正的著手發展軍艦的艦防系統。

圖為阿根廷擊中的費爾德號驅逐艦

後面結合了火控雷達和自動控制系統以及加特林系統的近防炮才陸續裝備各國海軍。加特林炮如果單獨存在而不依靠火控雷達和自動控制系統也很難完成防空的任務。

圖為我們的1130近防系統。

因此題主應該知道為啥二戰沒有加特林防空的艦炮了吧


軍武數據庫


圖示:加特林機槍


然而,如此威猛的武器,在二戰期間卻並不被各國海軍所看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圖示:美軍M163“火神”20毫米自行高炮

一是供彈跟不上。加特林炮的強大火力密度,客觀上要求武器系統必須有能力為其提供快捷的供彈速度。二戰期間加特林炮的平均射速是每分鐘3000發,在當時艦艇噸位受限、裝備技術水平較低的情況下,難以保障如此高的供彈速度;

圖示:美軍M249“聯防”37毫米自行高炮



二是命中精度低。海上作戰,要求艦載防空武器具備對低空目標實施準確攔截的能力。加特林炮雖射速快,但瞄準系統有缺陷,而且射程僅能達到兩、三千米,無法滿足海軍艦艇的防空需要;

圖示:中國海軍現役730型近防炮


三是不便於艦載。二戰時期的各國主力戰艦,受當時裝備加工製造業整體水平所限,普遍艦載容積率較低。而加特林炮體積高達數百立方米、重量高達數十噸,二戰時期的艦艇空間緊湊、噸位較小,難以滿足其安裝條件。


慕什塔戈


現代海軍用加特林是防身的,是防導彈的,打出彈幕破壞導彈,但需要雷達、計算機配合,自動射擊,二戰的時候都是艦炮,魚雷,炸彈的天下,加特林防不住。同時二戰的時的加特林是手搖式的,並不是現在電驅動的(火控系統),也不能自動定位射擊,備彈量少,射速低,射程短,可能一個目標都沒擊落,自己的彈藥已經枯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