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彩瓷器有什麼意義?價值幾何?

七朝文物舊江山


首先介紹一下什麼是粉彩瓷器,粉彩是指在燒好的白瓷胎上,用生料作畫,填好粉彩顏料後,再次用760攝氏度的溫度燒製,燒成後顏色不僅固著在瓷器釉表面,而且光澤晶瑩,粉潤柔和,用手觸摸有明顯的凹凸感。

這一段是由來,

粉彩是於康熙時期,在康熙五彩的基礎上,受琺琅彩的影響演變而來的。

個人看法,粉彩瓷器的包容性很強,他可以吧你夢中的美景,路邊的風光,還有心中的情懷完美的展現出來。他能表達的情感很多,能創作的空間也很大,因為粉彩瓷器對於創作方面是沒有太大約束的。我說的不太成熟,但是希望題主可以明白我的意思。

至於價值嗎,這個因人而異,這個人即指創作人也指收藏者。

看圖











hour說故事


在《陶雅》中有這樣的記載“康熙彩硬,雍正彩軟,軟彩者,粉彩也,彩之有粉者,紅為淡紅,綠為淡綠,故約軟彩也。”它說得很清楚,把彩裡添上了粉,使它的紅變成了淡紅,有了過度,使它的綠變成淡綠,也有了過度,這就是粉彩的一個功效,它實際上是在五彩的顏料里加了一種叫玻璃白的物質,使它的彩呈現了過渡的顏色。

粉彩創燒於康熙晚期,興盛於雍正、乾隆時期,尤其以雍正一朝製作的粉彩瓷器最為精美,無論造型、彩繪技法紋飾圖案等方面,都達到空前的水平,粉彩在道光年間就開始衰退了,同光中興以後,粉彩就徹底變成了一個商品,跟藝術的距離越拉越遠,因此粉彩古瓷藝術價值最高的也就是康熙雍正時期。

雍正乾隆時期的粉彩表象風格不一,雍正喜歡清新淡雅柔和,乾隆時期更趨向於富麗繁縟,出現“百花不漏地”的瓷器,粉彩除了“百花不落地”還有另外一種極為特殊的瓷器,偏偏不是以粉彩最擅長的顏色取勝,而是以其獨特的樣式,不僅讓生活在清代的人追捧,也讓我們現代人驚歎不已,它就是包袱皮,包袱皮給人第一美的衝擊力是非常震撼的,它將柔軟的絲巾與堅硬的瓷器巧妙的結合在一起,以堅硬表現柔軟,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有多大的意義與價值,藝術之美,粉彩之美不可言之。


中歷隕石元素分析


你好!你問粉彩瓷器有什麼意義?價值幾何?我作為一個收藏者來回答你的問題,所謂粉彩,是指一種工藝技術,稱為軟彩,也叫釉上彩。它在製作過程中先把沒有作畫的素胎上釉燒成型,再出窯在器物上面用彩色顏料作畫,畫好後第二次入窯燒製,窯內溫度在600至900度之間,低溫燒烤而成。所用色彩豐富,鮮豔奪目。一改青花單一色調,粉彩首先在技術上就是一種進步。粉彩瓷器上每件器物上所畫內容都是有講究的,其中有人物故事以及吉祥的圖案,山水花鳥,草木魚蟲等口人容豐富。工匠們把這些畫作,用粉彩上色,還原了本色,提高了人們視覺亨受,表現了工匠技術和創作意義。粉彩瓷器自古以來深受人們的喜愛,可見它的價值是蠻高的。再說它的發明和創新就是一種價值吧?


孝感天下


粉彩瓷器是唯一動搖了瓷器老大青花地位的瓷器。他的早期產生主要是仿製琺琅彩,然後慢慢普及,價值比較中庸!好的貴孬的便宜,價格差距相當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