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聰明的美國人竟沒有認真應對這場可預測的災難?


為什麼聰明的美國人竟沒有認真應對這場可預測的災難?

導讀:自從我國發生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以來,美國有接近兩個月的時間可以做準備,可是為什麼美國沒有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認真應對呢?心理專家從進化心理學的角度回答了這個問題:人類只會應對迫在眉睫的威脅,而對未發生的抽象的生存威脅缺乏想象力

01

讓我們從這樣一個想法開始:瞭解我們的進化歷史以及我們的思維是如何發展的,這樣可以幫助我們今天更好地運轉。而忽視這一點將導致我們低估自己的盲點。

我記得我第一次想到“缺乏想象力”這個詞,是在“911”恐怖襲擊的第二天。無法預測劫機者會駕駛飛機撞樓就是缺乏想象力。因為我們之前的航空安全都是建立在這樣的模型上的:劫機者不想死,而是想去某個地方或引起注意。以前發生過的事情確實是這樣的。

但我們沒有預料到劫機者會學習駕駛飛機,並把它作為自殺和殺人任務的武器。在“911”之前。某些政府文件明顯提到過這種可能性,但是都被忽略了。這就是缺乏想象力,導致人們無法認真應對這個可能性。

一個聰明的,憂心忡忡的人群怎麼會無法預測本可預見的危險呢?答案在於進化是如何設計我們的思維的。

02

縱觀人類進化史,人類只應對迫在眉睫的威脅。他們要麼倖存,要麼死亡。例如,當人類遇到捕食者時,他們要麼逃脫,要麼被淘汰了。那些從迫在眉睫的威脅中逃脫的人勝出了(他們更有可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給後代),所以這種心理機制保留在我們今天的大腦中

對於我們這些研究焦慮的人來說,很明顯,大多數人都害怕即將發生的事情:成為犯罪的受害者,得到別人的負面評價,被狗咬傷,飛機失事,失去工作。並不是說所有這些事情都不重要,它們確實重要。但與種族存亡的威脅相比,它們的影響要小得多。但是事實上,我們會更擔心這些迫在眉睫的問題,整天憂心忡忡,以至於患上焦慮症。

由於我們的思維是為了應對迫在眉睫的威脅而進化出來的,所以我們大多數人似乎不太會關注未來的抽象風險(例如病毒大流行)。因為對未來抽象風險的關注,並不會經由優勝劣汰和自然選擇這種目光短淺的生存過程勝出。例如,吃垃圾食品對健康造成的延遲後果,為退休存錢,沒有給整個種群接種疫苗所造成的影響,濫用抗生素導致耐藥性細菌,氣候變化,核戰爭,流行病……這些都不是我們會很認真對待的事情。看看這些領域的著名專家,看看他們是否認為我們已為某些潛在的不可避免事件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我想你會同意我在這裡提出的觀點。 直到幾周前,大流行似乎還是在1918年!在我們現代的、技術先進的環境中,沒有什麼值得擔心的。好吧,這個假設並沒有奏效,因為我們在拼命地試圖避免一個看不見但非常嚴重的迫在眉睫的威脅。

讓我吃驚的,並且支持我的假設的是,很明顯一群研究傳染病的科學家已經預測到了這種情況。他們不知道大流行什麼時候會發生,但他們知道,從病毒的傳播方式和全球化加劇的結果來看,大流行是不可避免的。一些病毒專家從幾十年前就已經預測了非常重要的事情,以及有可能發生的最糟糕的狀況。

那麼作為一群公民,我們是如何應對的呢?2018年,美國政府允許負責領導應對致命流行病的組織解散。據我所知,人們沒有抗議活動。多麼缺乏想象力!如果這個小組仍然存在,並且得到充分的資金支持,可能已經發展出了治療冠狀病毒等疾病的方法,那麼我們今天就能對大流行做好充分的準備。

但如果你想要更多的證據來證明我們是多麼缺乏想象力,這裡還有。自從中國和其他國家發出冠狀病毒的預警信號以來,已經有大約兩個月的時間了。但在我們各個層面的領導者,對這種病毒的反應似乎都感到很意外。你可能會想,即使缺乏想象力,當有兩個月的準備時間時,我們也本應該動員起來,製造出足夠的口罩、手套和洗手液。這幾乎不是技術上的挑戰!這有多複雜呢?完全不復雜,但由於缺乏想象力,我們不得不在認真對待冠狀病毒之前先看看它的後果。因此,即使在大流行的兩週多後,這些物品仍然嚴重短缺,嚴重影響了我們減少這種傳染病傳播的能力。

03

本文的主要目的是關注我們現在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我的建議:藉助進化設計,識別我們大腦中存在的盲點,承認我們在這方面的缺點。而且不要忘記我們的天性就是不會意識到這些未發生的抽象的生存威脅,這是我們進化發展的結果。

那些擔心未來災難和生存威脅的人沒有勝出。相反,那些能很好地應對迫在眉睫的具體威脅的人勝出了。因此,正如我們今天所不幸看到的,我們忽視了存在的災難性事件,直到它的影響變得迫在眉睫,而且難以應對,我們才能注意到。然後我們發現我們缺乏計劃導致了一些基本的後果,比如不能為每個人提供洗手液來阻止疾病的傳播。這就是進化盲點的不幸但完美的例證!一旦迫在眉睫,我們將爭奪這些資源

等我們有一天戰勝了了冠狀病毒的大流行,希望每個人都能記住我們有這個盲點:我們無法想象沒有發生的事情希望我們不僅僅只是說,“哇,我們成功了!”然後就回到常規的工作中去。如果說,在冠狀病毒大流行中存在一線希望的話,那就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不應該忽視科學家們對這些不太可能發生的、不可預測的、但卻是災難性的事件發出的警告

因為一旦災難發生,再來逆轉就太遲了。我們今天已經在品嚐缺乏想象力造成的苦果了。我現在寫這篇文章,是因為,很不幸,我們對這類事件的記憶很快就會淡忘,我們又會回到最初的水平。

以上內容,是我與學生討論的內容,他們聽我喋喋不休地談論人性和進化盲點,以至於夜不能寐。希望我們以後不要在這些問題上缺乏想象力,希望我們能思考如何處理這個思維盲點,希望我們不再會像現在這樣試圖逆轉這些後果。


(注:本文有對原文進行增刪。)

作者:William C. Sanderson, Ph.D

翻譯:唐詩

來源:Psychology Today《Blind Spot: Failure of Imagination and Existential Threa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