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为什么总觉得子贡不如颜回?

朱八戒CC


孔子并非总认为子贡不如颜回。

子绝四:勿意,勿必,勿固,勿我。

不凭空推测,不主观臆断,不固执己见,不唯我为是。当然绝不会强说子贡不如颜回。

《论语.公治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这里孔子肯定的是子贡的谦恭,既然子贡自认不如,孔子当然肯定,但孔子并无贬低子贡,而是自降身份,鼓励子贡:我和你都不如颜回啊!这是身教:为人就要谦虚。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知行合一,实乃出自孔子。

文献、德行、尽心做事、重承诺。成为有用之才。因材施教,各有所长,子路、冉有、子贡各有所长。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可见孔门四科,德行排第一,才华其次。孔子重德育,重修身。有才华,必也有德行。只是子贡之流难以三月不违“仁”(孔子对颜回评价)。而孔子骂宰我:“朽木不可雕也。”宰我也还位列言语优等生。这个宰我甚至诱骗老师跳到井里救人。确实古灵精怪!而子贡也可以语《詩》,文采当然不错。只是长于外交,文学逊于子游、子夏。

读《论语》可知孔子真性情中人,并非古板、僵化之人,当然没有理由认为哪个学生不如哪个学生,比较标准不同,结论不同。颜回做生意何敢同子贡比呢?勇武何如子路?文学何如子游子夏?各有所长,各展其才。这才是最伟大的老师。


小数点9464


感谢您的提问!

大家好以下是我的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孔子最最得意的门人,他身处陋巷,一般人都会愁不胜愁,而他却是非常乐观,一心为学,所以孔子连声地称赞他:颜回真好啊!颜回真好啊!

这给许多《论语》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孔子很少这样地去称赞别人。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颜回对孔子的忠诚和敬畏。

《论语》中记述到孔子曾被困在匡之后,颜回又见到了老师。孔子说:我以为你一已经不在人世。颜回竟然回答老师说:“子在,回何敢死?

2: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仁”,达到“仁”的途径就是“诚”。

这都是从心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颜回悟性高,能悟透孔子的“仁”,而且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将“仁”贯穿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

颜回的觉悟确实也很高,从他安贫乐道住陋巷和“颜回偷食”这两件事情上,都可以得到佐证。

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3:孔子对他这两个弟子,当然也很赞赏,但他对子贡,却赞的较少,基本也就是辩才了得,我不如也;达人也,可以从政;商业天才,能够发财;出息了,可以学《诗》,那几句而已。

他最不吝赞美的,到底还是颜回。

颜回有宰相之才,你们都奇怪他为什么那么穷,还不出来做官,这话我也问了,你们猜他怎么说?

4: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其他弟子,先谈谈子路,子路此人性情直率,有口变言。

每当孔子众弟子在一起探讨问题,子路总是第一个回答,当然,回答的结果往往总是不让人满意,常常得到“夫子哂之”的结果。

子贡则非常聪明,善于思考,因此被孔子称为“胡琏”,然而太过于锋芒毕露,很多问题问得使孔子喘不过气,从中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难以达到较为温和的境界。

5:而子贡,作为孔子的著名弟子自有其过人之处,史书、论语里对其记载颇丰,以言语称之。

其纵横捭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过于苏秦张仪;经邦治国,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退而货殖,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亿则屡中,富致千金。

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被称为儒商鼻祖 ,子贡一出使,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影响之大,后世苏张难匹。

这样一位人物,却仅仅是孔子口中的瑚琏之器而已。究其原因,子贡胜心重,流连红尘俗事,慕虚华。

以上是我的个人分享与观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您的阅读与观看!





时光穿影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就是颜回了,孔子曾经说:“贤哉,回也!”。又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那么为什么是这样的呢?

首先,我们来看看孔子的其他弟子,先谈谈子路,子路此人性情直率,有口变言。每当孔子众弟子在一起探讨问题,子路总是第一个回答,当然,回答的结果往往总是不让人满意,常常得到“夫子哂之”的结果。子贡则非常聪明,善于思考,因此被孔子称为“胡琏”,然而太过于锋芒毕露,很多问题问得使孔子喘不过气,从中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性格难以达到较为温和的境界。

而颜回的表现往往会让大家产生他很愚钝的错觉,但是一段时间的相处后,大家才发现这个书呆子其实很聪明,连孔子都说:“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读遍论语,可以看到,颜回一共只问了两个问题,一是问仁,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二是问为邦,颜渊问为邦。子曰:“行夏之时,乘殷之辂,服周之冕,乐则《韶》、《舞》。放郑声,远佞人。郑声淫,佞人殆。”颜回问的这两个问题恰到好处,直接就抓住了孔子思想的核心,正好能让孔子系统说出他对问题的看法,从学术角度而言,这是很让老师满意的。

其次,颜回的德行也是符合孔子的道德观的。《论语·先进篇》有这样的记载:“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孔子推崇的“仁”中有“以德服人”之说,而颜回则是其典型。在对待师生的问题上,他认为尊师重道是自然的,而且应该对老师言听计从,不能有一点异议。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悦。”,而在于对老师教诲的实践上,孔子则说,“之而不惰者,其回也与!”意思是:听我说话而能毫不懈怠的,只有颜回一个人吧!从这个方面而言,也能看出孔子对颜回的肯定。




高高在下哟


颜回、子贡,都是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他们也都对老师敬佩得不得了。

颜回说,我老师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深不可测。

子贡说,谁都知道天很高,但谁也说不出天多高,我老师就是这样的人。他就像日月,谁也诋毁不了。

孔子对他这两个弟子,当然也很赞赏,但他对子贡,却赞的较少,基本也就是辩才了得,我不如也;达人也,可以从政;商业天才,能够发财;出息了,可以学《诗》,那几句而已。

他最不吝赞美的,到底还是颜回。

颜回有宰相之才,你们都奇怪他为什么那么穷,还不出来做官,这话我也问了,你们猜他怎么说?

他说,我城外有五十亩地,喝粥够了,城内有十亩地,穿丝麻够了,我在家弹琴,跟先生学习道理就已经非常快乐,还去做什么官?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吃粗菜,喝凉水,枕着胳膊睡一觉,就有很大的乐趣,这话我说的,颜回像我!美哉,回也!

有机会就实现理想,没机会也能安然,这事只有他和我能够做到啊,善哉,回也。

孔子有一次与子贡谈起颜回,还曾有这样一番对话。

孔子问子贡,你觉得你和颜回,谁更强?

子贡说,我怎敢跟颜回比?他听到一,就能推知十,我听到一,只能推知二,这怎么比?

孔子听了立马一脸高兴,端木赐啊,你有自知之明,这非常好,你真不如他,我同意你的看法,你和我都不如他。

颜回的乐观、谦虚、好学,最像孔子,道德学问最符合孔子要求,他也可说是最懂孔子的人,他们师徒的关系还像父子,所以后人就把颜回称为小孔子、复圣,就连祭孔时,一般也只让颜回配享了


花开水不流


《论语》第五章孔子和子贡有一段对话.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可以看出,孔子认为子贡不如颜回。

尽管颜回机智,能言善辨,且能经商,孔子老年阶段的生活,几乎是子贡照护的。但孔子对早死的颜回,还是情者独钟,可能是他们的精神方面,属于心性相通的一种吧。孔子说:不义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认为:见得要思义。颜回则是: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他们师生二人,都能做到″君子固穷",心求仁义,视不义钱财如粪土。用今天的话说:三观相同。而子贡在追逐物质财富方面,用功较多。所以孔子就会觉得子贡不如颜回。


汇侃


颜回是孔子最最得意的门人,他身处陋巷,一般人都会愁不胜愁,而他却是非常乐观,一心为学,所以孔子连声地称赞他:颜回真好啊!颜回真好啊!这给许多《论语》的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为孔子很少这样地去称赞别人。可是很少人注意到,颜回对孔子的忠诚和敬畏。《论语》中记述到孔子曾被困在匡之后,颜回又见到了老师。孔子说:我以为你一已经不在人世。颜回竟然回答老师说:“子在,回何敢死?!”所以,在颜回去世时,孔夫子大哭一场。跟从的人员对孔子说:“你哭得太利害了!”这时候,孔子说“哭得悲痛吗?!我不为这样的人痛哭,而为谁悲痛?!”孔子在颜回死时,还长叹“噫!天丧予!天丧予!”师生之情如此深切,也可算是万古表率了!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孔子曾经说:“颜回对我的帮助不大,他总是依照我说的做”。所以孔子是提倡教学相长,并不希望学生唯唯诺诺,言听计从。

关于子贡,他是最最善于向孔子发问的学生。而且他提出的问题都很有质量。比如,他问孔子:“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这就是恕道,“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他从老师口中掏出了,我们民族千古遵循的道德准绳!孔子将子贡视为知己,他对子贡说:“你以为我是勤奋多学,才有了今日的学识吗?!其实不然!因为我的倫理道德观是一以贯之的”。这样的师生关系是否是非常亲密的呢?!当然是了!最为罕见的是,孔子有一次说“我不想说话了!”这使子贡大为惊讶,他接着说:“你如果不说话,我们这些学生如何记述和传承你的理念呢?!”这一切都表明孔子并没有嫌弃子贡的地方。倒是子贡非常谦逊。有一次孔子问子贡:“你和颜回谁更强一点?”子贡说:“我怎敢和颜回相比!?颜回听懂一个道理,可以推想到十个。而我知道一个,只能联想到两个。”孔子接着说:“你不如他。可我和你都不如他”。这里有一个关键地方:孔子自己也说,他和子贡也同样不如颜回。很多读者忽略了这一点,误认为孔子对子贡有看法,实在是误解了!


信敏498


这个问题起源于孔子与子贡之间的一次师徒对话,原文如下:子谓子贡曰:“汝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其实,在孔子看来,岂止子贡不如颜回,其他所有的弟子都不如颜回。孔子有弟子三千,最得意的弟子就是颜回;七十二贤人中,第一贤人就是颜回。孔子曾高度评价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亦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为什么孔子最中意颜回呢?这就与孔子的思想直接相关联了。

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仁”,达到“仁”的途径就是“诚”。这都是从心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颜回悟性高,能悟透孔子的“仁”,而且能够做到知行合一,将“仁”贯穿到自己的言行之中去。颜回的觉悟确实也很高,从他安贫乐道住陋巷和“颜回偷食”这两件事情上,都可以得到佐证。正因为如此,孔子才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二千年后的王阳明则说得更明白:“子贡多学而识,在闻见上用功,颜子在心地上用功”。可见,子贡与颜回就不在一个层次上,能比吗?





云润春天


孔子:三千弟子,没有一个能比颜回,颜回是孔丘的开门弟子,可惜的是短寿他的所学知识没有贡献给人类社会。

。在水浒中有一首开篇诗:甘露早发子牙尽,彭祖颜回命不齐。(甘露初秦十二岁为丞相子牙八十岁遇文王),(颜回十八即逝,彭祖一忽睏千年,他睡得还未入忽,耳边听得夫人在生产,一忽睡醒,儿子在开丧,儿子也活了803岁)。无聊说说笑!


老龚166916589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曰“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异能之士也。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语:宰我,子贡。文学:子游,子夏。

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也;不知礼,无以立也;不知言,无以知人也。”

孔子曾言,君子有三畏,其中之一为"畏天命"。

题主所举子曰一则,其实暗暗指向天命问题。死生由命,富贵在天。颜子能安贫乐道,执中不倚,自得其乐,与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一念暗合,所以虽身居陋巷,执道甚笃,得孔门家法,德行第一,万世共仰。

而子贡,作为孔子的著名弟子自有其过人之处,史书、论语里对其记载颇丰,以言语称之。其纵横捭阖,利口巧辞,善于雄辩,过于苏秦张仪;经邦治国,办事通达,曾任鲁、卫两国之相;退而货殖,经商于曹、鲁两国之间,亿则屡中,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被称为儒商鼻祖 ,子贡一出使,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影响之大,后世苏张难匹。这样一位人物,却仅仅是孔子口中的瑚琏之器而已。究其原因,子贡胜心重,流连红尘俗事,慕虚华。正如子贡评价孔子所说,"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子贡之贤,有似丘陵,后人可逾。孔颜入道之深,学者前瞻后顾,不知所踪,故入门有深浅,境界有高下。

而此问中,言近道则屡空,不受命则屡中,是题主思想中预设的伪因果关系。近道不一定屡空,不受命不一定屡中,他们不构成因果关系。空与中,皆有天命在,而君子贵在自修,修身以俟命,无将迎,无内外,中道而立,不能者止。

颜回,子贡,同为圣门高弟,然修道境界大异,不可同日而语。孔子举二徒相比,无非爱才心深,略表遗憾和不足。孔子有言:“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这就是真正修行人对富贵的态度。子贡的中,有天命在;颜回之空,亦是天命。





缘御寒


因为颜回是践行孔子思想坚定者,且有所发挥。以仁心一以惯之,忠恕之道而行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