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這一次真有利潤可藏嗎?

萬科這一次真有利潤可藏嗎?

【這是雪貝財經的第148篇原創文章】


萬科背了一口鍋



2013年11月24日晚上,央視成功地激怒了中國房奴,它策劃了一期節目:土增稅黑洞,指控有45家房企總共欠繳3.8萬億元土地增值稅。第一個被點名的是萬科,後面還跟著SOHO中國、華遠、融創、金地一連串名單。


那還是任先生和潘石屹敢大聲說話的年代。


任先生琢磨了一晚上,第二天在他那擁有千萬粉絲的微博上發起了反擊,列出了八條理據,最後總結:


“央視愚蠢無知”。


潘石屹也很快附和:“央視應該從此事件中吸取一些經驗和教訓,有錯就改”。


鬧了三天,國稅總局在三天後的晚上終於給了定論:有關人員對欠稅的鉅額推算,方法是不正確的,對稅收政策和徵管方式存在誤解、誤讀。


在央視背後策劃這次話題的是北京一個叫李勁松的律師,他大鬧一場,悄然離去,把壞名聲和負擔都留給了房企。


土地增值稅是個複雜冗長的故事。


2020年3月17日,萬科公佈了2019年年報,實現歸母淨利潤(388.7億元,同比增長15.1%,遜於市場預期。


一天淨賺一個多的小目標也沒有讓股東們滿意。


他們給萬科的管理層們掛了一口老鍋:


萬科在隱藏利潤,以減少分紅。


這是個一年一度的老話題,但今年不一樣,股東們在萬科財報裡發現了一個數據明顯的異動:土地增值稅清算準備金。


2018年,這一項的數值是219.87億元,但2019年跳升到了367.89億元,多增了148.02億元,這也使得“稅金及附加”項目多增了42%。


但是,這一年萬科的營收增幅只有23.6%。


有一個股東受到了啟發:按此推算,如果萬科不通過此項隱藏利潤,那麼淨利潤應該可以多55億,按年增幅應該在31%。


若果真如此,那也皆大歡喜。


這個推算的邏輯基於一個假設,即土增稅的增幅和營收的增幅是線性平行的。


但是,這個假設並不成立。


它忽視了一個事實:土增稅是跳檔階梯式增加,實行四級超率累進稅率:最低30%,最高60%,利潤一旦落在更高區間,整體稅額會大幅增加。


粗糙地說,某一個地產項目多賣了1千萬,利潤反而可能減少1個億。


而我們從萬科瞭解到的情況是,2019年有大批項目恰好客觀的屬於這種情況。


也就是萬科董事王文金的說法:(雖然)40%以上毛利率(的項目)在2019年的結算裡面大體上比2018年要少,但是土地增值稅(繳納)更多。


這就是巧合的壞運氣。


再說土地增值稅,它在中國的來由帶有懲罰性的特點,1993年,為了刺破海南房地產吹起來的大泡沫,國家在短短几個月內緊急出臺了一份《暫行條例》,對炒地炒房的地產商進行懲罰性約束。


但是,熟料這份暫行條例一用就是26年,直到2019年才公開徵求意見,以形成法律。


好了,事情簡單說就是這樣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