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非985、211学生在大学努力考到985,他们为什么不选择在高中努力直接考到985?

壹号菠菜


因为很多学生在高中的时候并没有体会到985、211和普通大学的区别。虽然在高中时期,老师和家长不断的说着名校有多么多么好,但是他们本身没有这个意识。

而踏入大学的他们,因为学校或者是专业的差异,加上逐渐成熟化,会更多的思考以后的工作,这个时候他们就意识到名校的重要性。

而且即便是专升本再难,也比高考简单。当然虽然难度低一些,但是能顶住大学玩的诱惑,去专心考证,也是十分让我佩服的。他就像高考一样,但是不同于高考的是,在这个时间学习是自主的,没有自习的氛围,也没有老师去监督,一切全凭自觉。

所以说能专升本成功的学生,也是有一定的毅力和自律性的。

真心希望学子们,能在有时间的时候多去学习一些技能提高自己,因为真正踏入社会,你会知道,时间是多么宝贵。社会上远远不会给你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未末的小世界


这个问题我比较有发言权,我也是从一个普通一本考研到现在的学校,其实我高中也很努力了,但是成绩总是提不上去,最后还发挥失常考个普通一本。对于非985、211学校的学生考研到985这个现象,我认为比在高中的时候直接考到985更加容易一些。因为在高中的时候高分的上升非常缓慢,往往会遇到很多瓶颈,比如550分跨越到600分这不仅需要努力,更多的需要方法。所以,不是高中不努力,而是努力了可能分数提升也不明显。


高中考到985学校有多难

对于高考,或许很多人会认为读书只要努力就会有好成绩,其实不然,以高考分数为例,在200-500分这个阶段,我认为只要努力就一定能提高成绩。因这个分数段只能表明课本知识都没有掌握,所以,这个范围的考生只需要努力掌握课本知识慢慢地成绩就会好。但到了500-650分这个阶段,往往不是努力就会有收获,这个阶段更多的是靠方法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我高三的时候每天6点起床背单词,每天刷两套试题,回顾错题,就这样循环半年,我的成绩也只才从500上升到了550左右。

我举我自己的例子并不是想说我当初多厉害,是说我当初确实比较努力,但成绩提升真的很慢,或许我没有掌握方法。但我认为,高分阶段想要提升成绩真的很难。所以,并不是在高中的时候不想考上985学校,而是真的“没办法”。


考研从非985、211考到985比高考更简单

考研有初试复试两个阶段,初试完全由个人的努力决定,而复试由个人的能力决定。考研初试满分是500分,每年考到400分就算很高分了,但只要肯努力复习,要考到350分以上比较简单。一般而言350分基本上可以进入985学校的面试环节,而面试主要靠对大学专业课知识的掌握程度,只要专业知识过硬,通过复试没有太大的问题。现在有很多非985、211的学生通过考研,到了985学校读研究生,这也是一个跳跃,大学生都会认为考研到985学生比高考到985学校更加简单。


总的来说,高考想要拿高分不容易,努力也不一定能考上985学校,但考研却可以,只要努力,985的研究生也很容易考。

如果你也喜欢我的回答,请关注、点赞、评论、转发!


头文字Li


为什么非985、211的学生高考的时候不直接考到好大学而选择考研的时候考进来,我想表达的原因是——与高中阶段的学习环境有关。

本人在湖南长大,在一所湘南地区非常出名的县级中学读高中,那所高中号称我们县教育界的“航空母舰”。提到这个称呼应该知道那所高中的朋友们马上能猜出来具体是哪所学校,在这所学校里面我见识了什么是尔虞我诈、唯利是图,也正是从这所学校就读之后我对老师这个行业有了一些看法。

XX一中是典型的掐尖型高中,我当年以全县前150名的中考成绩被招进学校。我在班级里面的学号是前10号,当时年级一共13个班,这也与前150名这个数据对应得上。

这150个人是冲着重点本科去培养的(也就是我们说的一本),要不然县里也不会让XX一中掐尖把这些人全掐走。按理说至少这150人要全部考上重点本科才对,就算这些人里面有倒退的,但总有学得好的人冲上来,一个年级总体上也还是应该有150人升入重本才算培养成功。

但事实上我们当年高考重本人数只有不到100人,普通本科人数倒是很多,好像有300多,具体的数据我记不清了。

这还只是重本不到100人,211和985是重本里面的重本,相对来说能进的人就更少了。

学校和老师脱不开干系,学校条件差,让大部分学生成天因为洗衣服没有水之类的事情困扰着。老师(尤其是高三老师)唯利是图,再加一些不方便说的原因,导致了整体成材率低。

这就是高中的问题,高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只能通过考研实现。


速卖通汪星


讲讲孩子的亲身经历吧。

广州,初三毕业时上了高保线,直接上重点高中。那一届,十一万多初三学生,只有五万多能上高中,而上高保线的也就10%左右的孩子。尽管如此,一切还只是开始。重点高中里有普通班,次重点班,重点班,还有火箭班。

无可厚非,为了高考的不同层次学校的录取率,学校这样做是最好的资源分布,没有对错。没有好的录取率,就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资源,这是压在学校头上的大山。

中国人口多,高校少,985才39所,211也就100多一点,每年的高三毕业生有多少。那年孩子每一次考试,差一分,在全市同级孩子里面就差一两千人,这种竞争的残酷程度岂是局外人想象得到的。再加上不同高校在各地的招生人数是分配的,数量少得可怜,填志愿就像赌博,保守的孩子还是会选择更有保障的普通高校。但,这并不能扼杀孩子们追求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理想,不管出于什么目的。


杨君lena


原因有三:

一是学习开窍晚,

二是大学是专研一科,高中容易偏科拉成绩;

三是有些地区高考竞争激烈,考个本科很难,而本科考研究生就容易多了。

我一同学高中成绩中游,复读一年上了当地不知名二本。后来考研到了同济大学,考博又到了复旦大学,从哈弗回来以后,直接当了复旦大学的教授。


yinwawa168


我,十六岁读大学,双非。高中三年睡觉、逃课。大学四年光英雄联盟就打了一万多场。大学毕业三年后才考研,下一步正准备考博。

虽然我是个纯粹的学渣,但好在智力水平应该达到了及格线,完全符合题主说的那些孩子的发展路线。

无非就是什么时候自觉而已。学习需要的是长期的坚持和积累,一门成熟的学科也没有天才可言。


不用留我


因为当年是体考生又是冲着比赛去的,又是保送。所以没法说这个问题。

但是从周围同学和朋友的情况来看。

除了成绩不够以外,教学质量差距大也是个问题。

其次各地招生政策。

我身边两个典型例子。

一个是朋友另一个是朋友孩子。

我朋友当年高考压线北大,但是最终没有录取,在北京工作了很多年后才知道,她同事和她同一届分数没她高但是进了北大。因为是北京土著所以优先录取了。不知道现在是不是一样。毕竟十几年前了。

朋友的孩子四线城市,高中升学考试,全市第一。她落户成都就接去成都,这还不是一线城市,想了不少办法去了七中,结果越来越吃力,已经快跟不上了,今年高二了,我朋友愁的慌,娃很努力学了,但是之前的教育就输了,跟不上节奏了。这是典型的基础师资力量差距。

那么没有办法脱颖而出,所以只能考研选择更好的学校了。毕竟没人会考比自己本科还差的学校。

除非那个学校的单专业很牛逼,只是学校综合排名上不去的另说。


TL生活杂谈


从小所接受的教育资源不一样。苏北徐州农村,这边小学老师都不够,英语老师是随便找的一个临时工,一个月工资1000多,说说能有什么资源,说说水平如何,就以现在来说,连网课都没有正式开,邻居家的小孩子天天在门口玩,我侄女是托关系到其他学校上的,天天上网课,作业打卡。春节前期末考试成绩我侄女和这边的孩子拉的非常开。小孩子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出身,决定自己的原始教育资源,这部分孩子长大后有的会努力考上好的研究生,或者博士!


Somnus58452209


  1. 我觉得得分层次回答,好多学生其实都处于中等阶段,也得分情况,有的学生是比较有学习技巧和理解能力,但是有的学生在这方面就一般了,拿我个人举例,就像我高中的时候偏科严重,比如物理,真是让人很头疼,也努力过,但是最后甚微。但是也有的是认真学习,会得到很大的提升。不可能所有的学生努力了都能考上985、211,这就像在社会上一样,同样是努力工作,有的人月薪百万,有的人月薪几千。但是无论怎么说,高中就应该拼搏一把,在最好的年龄做该做的事,这样才能够不后悔。而在大学里考985、211,是因为我们还想让自己更进一层楼,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为自己的生活,所有奋斗的目标是你要生存下去,每个人都想提高自己的生活条件,这样才能更好的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


小白兔的狼外婆


如果单纯从未来的发展空间上看,更建议复读上985。因为第一学历其实是后面没有机会再提升的,硕士和博士相对来说无论从入学考试的难度和其他渠道机会上看都要多一些。比如你本科是清华的,其实没有人会关心你是应届考试还是复读考上的,但是你博士是清华的,可能他们会问一句你本科是哪里的。

当然,复读的压力也很大,从我的学生里面看,理科的复读分数提升貌似要优于文科的复读提分,所以还是要结合自己的特长、抗压能力来综合分析。毕竟考研的知识点相对于高中还是偏少,而且可供你准备的时间周期更长,如果是自制力比较好的同学,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的优势还是比较大的。

而且也要早点弄清楚到底自己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如果是定位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就就业的话,现在光靠学历其实是很有限的,还是要注意平时多积累自己的实习经历和职场能力。如果是想走科研的导师,那么一鼓作气读到博士会比较好,而且你的导师其实很关键,有时候导师资源受用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