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3月7日,翟東昇老師的《危機全球化與治理現代化》在世紀線上直播間精彩開講。圍繞危機全球化的大環境,翟東昇老師從全球視野出發,深入透徹的解讀了受疫情影響下的全球經濟走勢、對國內經濟發展產生的影響、治理現代化帶給我們的啟示。為期兩個多小時的精準透徹講解讓同學們重新對國際、國內的經濟發展有了新的認識。接下來就跟隨小編的腳步,重溫下翟東昇老師的精彩內容吧~

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課程中,翟東昇老師從國際、國內兩個角度出發,詳細闡述了危機全球化帶來的影響。首先,來看下國際方面:

➯ 疫情全球化的發展前景?

放眼望去,中國戰疫進入收官階段,全球戰疫拉開序幕;病毒的發展走勢有點“嫌貧愛富”,富有國家疫情較為嚴重,熱帶貧窮國家問題不大;病毒對於溫度較為敏感。

➯ 疫情全球化帶來的若干機遇?

· 中國體制的正面效應逐漸凸顯,中國治理體系的漏洞和短板也逐漸暴露,這次提示對未來的改革提供了方向

· 全球缺防護措施、口罩、檢測設備、防護設施、藥品和戰疫經驗,多國將有求於我國

· 中國地緣政治處境改善,中日韓+東盟

· 破除了此前的緊縮政治理念,中國經濟從缺氧狀態中緩解

· 戳破美國製度神話和資本市場泡沫

➯ 全球資本市場發生了哪些動盪?

· 美歐股市的大跌

· 美國債券利率曲線嚴重倒掛,十年期利率跌破1%,又接著破0.7%創歷史新低。

· 恐慌指數飆升,美元指數快速下跌

· 黃金價格未來還有進一步走高的空間

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 發展中國家將陷入新一輪危機

· 美歐大放水,下半年外圍國家將出現高通脹和匯率貶值

· 外圍國家失業率大漲

· 氣候寒冷地區,受病毒傷害;熱帶地區,受經濟波動傷害

· 印度盧比有貶值之勢

· 發展中國家將給一帶一路倡議帶來新機遇

➯ 國際貿易雙向萎縮,人民幣成為避風港?

· 前兩個月進出口下跌10%,並略有逆差

· 隨著中國經濟優先走出疫情,國內經濟活動恢復,但是全球總需求將萎縮

· 旅遊等服務業的逆差將減少(例如教育、金融、科技行業)

· 進口大宗原材料跌價(例如能源)

· 零部件進口減少

疫情衝擊反轉,人民幣先跌後漲,正在成為避險貨幣之一,長期看會持續走強。

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 探尋過全球的經濟影響後,翟東昇老師又將視野轉回到國內:

◈ 目前國內的重點管控風險?

目前國內的重點防控是針對境外回傳的風險管控:其中北上廣深、山東、浙江、吉林、寧夏、甘肅是重點外流防控地區;三月份之前是全球隔離中國,三月後是中國隔離全球。

◈ 疫情衝擊對中國製造業是福是禍?

目前難以判斷,疫情全球化趨勢下,有可能中國製造增加值的佔比不降反升。翟東昇老師表示將從兩個角度進行判斷:

全面性:指整個東亞地區乃至全球製造業都會出現停滯。例如中國工程師和管理層無法去越南上班,中國關鍵零部件無法供貨,導致越南的工廠出現停工。

短期性:指疫情可能對世界各國的經濟和社會生活造成衝擊,如果目前有產業將訂單轉移到境外,那隨著國內復工,還會選擇將訂單轉移回中國。

◈ 國內能否出現大規模失業?

大規模失業潮也難以出現,只有局部結構性失業。

2014年中國人口年齡結構數據顯示:1963-1970年出生的人,其規模是近幾十年來最多的一批,隨著年齡增長,這部分人逐漸進入了老齡化,每年有2000多萬退出勞動力市場;而與此同時,20多歲新勞動力每年只有1500多萬人上崗就業,所以相比較之下,還是“供不應求”,因此不會出現大規模失業。

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疫情應對方式將鎖定經濟變革的方向

· 中國全面隔離模式,驅動企業、家庭、政府培養5G應用和雲生活的習慣

· 從工業社會向數字社會轉變

疫情暴露出的問題

· 政府能力與責任感的地區差異

· 基層能力的透支與擠兌

· 醫療衛生事業投入不足;醫學院招生分數低

改進措施:專才與通才,各盡其用

翟東昇老師認為不應該從專家中選幹部,專家應該就一心一意專研科學,成為“專才”,讓分管領導不斷學習各個專業的基礎知識,成為“通才”。

危機全球化帶來了哪些新機遇?答案為您梳理好了

➯ 課程的最後,翟東昇老師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做了詳細解答:

問題一:疫情對數字貨幣推動有何影響?是否有推動?

答:中國貨幣已經數字化,許多國家還是現金,現金本身就傳播病毒,對數字化會有推動。

問題二:疫情對房地產的影響?

有一定影響,加速人口向城市治理水平較強的大城市流動。價格泡沫主要出現在小地方,北、中、西部地區。

問題三:如何看待美國在疫情期間對我國做出的一系列舉措?

不要過早的短兵相接,如果美國缺少醫療物資,我國還是正常出口就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