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前言

《甄嬛传》中,甄嬛第一次小产失宠后,设计重得君恩,当皇帝经过碎玉轩敲门想一聚时,甄嬛故意称已睡下,不开门。这一计策被称为欲拒还迎,欲擒故纵。而这一招,与《聊斋志异》其中一章有相似之处,不知是否借鉴了经典。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狐仙经营婚姻之道

蒲松龄先生的《聊斋志异》中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恒娘》,里面有一位乐于助人的小狐仙,名字叫恒娘。有一日,恒娘遇到一位妇人朱氏。朱氏貌美如花,可惜她丈夫洪大业喜新厌旧,于是又纳了一位小妾叫宝带。朱氏不甘心,于是为此日日与丈夫争吵,而洪大业见朱氏如此凶悍,愈发宠爱宝带。

恒娘好心为朱氏出了几招经营婚姻之道—令洪大业回心转意之道。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第一招:停止争吵,做出贤良淑德的模样

恒娘解释道,不论男人还是女人,都厌恶争吵,争吵会使感情疏远,你自己也不喜欢生活在吵吵闹闹的环境中,为何非要如此对待丈夫?

恒娘说,先停止争吵,做出贤良淑德的模样,如此满一个月,再来寻我。

朱氏听从恒娘的建议,心平气和不再动怒,对洪大业以及妾室宝带和和气气,嘘寒问暖。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第二招:蓬头垢面与仆人一同劳作

恒娘原话:“子归毁若妆,勿华服,勿脂泽,垢面敝履,杂家人操作。”意思是,你回到家别再化妆,蓬头垢面,素面朝天,不穿锦绣丝绸这类华贵的服饰,去和仆人一起劳作。满一个月之后,再来寻我。

朱氏言听计从,洪大业见朱氏如此辛劳,好心让妾室宝带一同分担,然而被朱氏拒绝。满一个月之后,朱氏又去寻恒娘。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第三招:节日穿华服盛装打扮

后日为上巳节,欲招子踏春园。子当尽去敝衣,袍裤袜履,崭然一新

恒娘让朱氏在节日盛装打扮,原本朱氏貌美如花,精心装饰后,洪大业看得目不转睛。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第四招:不可专宠,不能轻易让对方得手

归去一见男子,即早闭户寝,渠来叩关勿听也。三度呼可一度纳。口索舌,手索足,皆吝之。半月后当复来。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恒娘建议,回去见到洪大业之后要早点关上房门,若是对方敲门别搭理。若是连续敲门三天,可以让洪大业进去歇息,但是要保持这个时间规律,别妥协。

第五招:习得媚术

从此可以擅专房矣。然子虽美,不媚也。子之姿,一媚可夺西施之宠,况下者乎!

乃以秋波送娇,又冁然瓠犀微露

至于床第之间,随机而动之,因所好而投之,此非可以言传者也

恒娘继续说,应学习媚术,第一是眼神之妩媚,第二是夫妻之道。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恒娘之术的效用

朱氏习得恒娘这些经营婚姻之道后,洪大业回心转意,日日与朱氏缠缠绵绵,而妾室宝带受到冷落,即使同处一室,洪大业也不为其所动,效法柳下惠。宝带因此日益厌烦洪大业,口出怨言,洪大业忍无可忍,对其鞭策,宝带哀莫大于心死,自暴自弃,蓬头垢面,人不人鬼不鬼。

从洪大业的言行举止看,他不是品性端正的君子,虽然妾室宝带有怨言,但也在情理之中,何苦对女子动手,情变后还任其变得人不人鬼不鬼。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朱氏与恒娘成为了闺中密友,问其所以然,恒娘解释道:“人都是喜新厌旧,重难轻易,男人宠爱小妾,不一定是因为她生得美,而是刚娶进门觉得新鲜。而你放纵他,让他尽情享受,山珍海味也有吃厌的时候,更何况还是野菜羹呢。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先毁了盛妆,又再盛妆炫耀是为了让他不注意你一段时间,乍见之下,则如久别重逢;忽然又见你艳妆浓抹,就像刚娶的新妇,这好比穷人突然得到肉食美味,那么再看看粗米就难以下咽了。但又不马上满足他,让他觉得那个已陈旧而我新鲜;那个容易得到而我难以得到。”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蒲松龄寄语

买珠者不贵珠而贵椟:新旧易难之情,千古不能破其惑;而变憎为爱之术,遂得以行乎其间矣。古佞臣事君,勿令见人,勿使窥书。乃知容身固宠,皆有心传也。


《甄嬛传》竟借鉴《聊斋志异》:狐仙经营婚姻之道,几千年不过时

蒲松龄给出的收尾语是:买椟还珠的事情经常发生,喜新厌旧,难得的总是受重视,唾手可得的总是不被珍惜。如何使厌恶变成喜爱,奥妙就在其中。这些奥秘不在书中,全靠心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