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現在極度自卑,想改變自己,誰給推薦幾本書?

曉Yu雨


感謝作者的提問,我覺得這個問題算是作者為一部分人提出來了!

我們都知道原生家庭非常的重要!同樣的原生家庭越重要所造成的傷害就越深刻!但是能過不能改變自己呢?你一定要有信心!你現在的目標是想改變自己,想通過讀幾本書來改變自己?但是我要告訴你的是自卑不僅僅是一種心裡狀態,不僅跟你的信念有關係,一般與我們身體的亞健康狀態是有關係的。所以我們大體可以從兩個方面來入手改變自己!

從認知的角度來看,我們所有對這個世界的認識都是從小的生活經驗積累而形成的。從小到大我們積累很多很多的信念,雖然很多但是一定是有限。也因此改變自己絕對不是空談,尤其是那些童年時候突出的實事件,可以經常去回溯,同時從新去認識那些事件。給他們建立正確的認知,建立更加積極向上的信念系統!這裡給你推薦了李中瑩的《重塑心靈》。通過這本書你可能會學會如何重新建設自己的信念系統!

接下來再看美國作家露易絲.海寫的《生命的重建》。作者從小就是家庭受害者!遭遇了非常多傳奇的傷害但是最後內在都獲得了極大的解放,作者涉及到很多如何接受自己、接受自己的家庭、如何愛自己的實際操作的方法。可以讓你的內在得到很大的自由!

以上關於從我們認知和信念系統的角度來解決我們原生家庭導致創傷的療愈!除此之外身體的鍛鍊也是重中之重。當你的身體非常的強壯時候其實是很少會受到心理問題的干擾的,加強體育鍛煉強健我們的神經系統,當你逐漸開始走上這條路的時候,我相信你一定能夠走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那一天。

其次我還想講的是雖然是原生家庭所造成的創傷,但是隨著我們越來越覺知到這麼問題是來自於我們的原生家庭的時候,一定不要產生憎恨我們父母的情緒。很多時候也不能說全是父母的錯,父母的父母怎麼叫他們、怎麼養育他們,我們的父母也怎麼樣養育我們。他們並沒有意識,也就是說他們是無意識的以“愛”之名傷害了我們,原諒他們,才是解脫之道!當你有一天理解了這一切。你就能放下心裡的包袱,自信、陽光,好好的生活下去!


哲學文史學堂


每個人都是一粒種子,有的種子早早就生根發芽,有的種子遲遲才開枝散葉。

每個人都要有自信,都不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使自己變得極度自卑。即使沒有高深的文化知識,你也有一雙勤勞的雙手和健壯的身體。只要你堅持努力、腳踏實地,就一定會讓你變得更好,也一定能實現你想要的生活。

就如我認識的一個女人,她學會了剪髮技術,自己一個人開了一間理髮店,生意特別興旺,經過多年的打拼,她已在廣州買了兩套房子,還養育了三個孩子。所以不要小看一個生意人,剪髮也是很賺錢的。只要不偷不搶,做正當的事情,靠自己勤勞的雙手賺錢,沒什麼丟人的。

要想改變自己,一定要走出去,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向優秀的人學習,勇往直前、努力奮鬥、持之以恆,就會達到你的願望。有空時可以看看這幾本書:《登天的感覺》、《人生的智慧》、《人生沒有永遠的低潮》《人性的優點》。也許能給你帶來改變,相信自己,你一定會綻放光彩!


珍珍問答


看書能改變一個人的話,怎麼還會有壞人?上學時候書上都是教人學好的,為什麼還有打架鬥毆、早戀、沉迷遊戲、抽菸喝酒?

改變自卑最好的方法是有錢。當你很富有的時候,你就不自卑了。

我以前也因為從小無父無母,每天撿垃圾吃野菜睡馬路,被同學嘲笑從而自卑。一過就是十六七年。直到前幾年,月收入一萬多。而我們縣城大部分人才兩三千,我的自信就回來了。他們也會送來羨慕的眼神,也會圍著你轉。時間長了就不再自卑,哪怕後來換工作收入下去了。也會因為曾經自信過,而完全改變。

人只有經歷過才會改變,靠別人說是沒有用的。



麥吉的世界


我的童年是我最不願回首的過往,可我喜歡現在的自己,不管別人怎麼對我,都不會再傷害到我。這些年我看的書很雜,依稀記得,在我心理最脆弱的時候,我看的是畢淑敏的書,名字不記得了,不過畢淑敏的書大多相同,都是比較治癒的,你可以找來看看


一起找自己


心理學家阿德勒在其著作《自卑與超越》中有這樣一段描述,兒童時期的自卑情結是源於一個兒童和社會情感的關聯程度。而社會情感的起始就是兒童所在的家庭,所以,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核心家庭對其的影響是巨大的。家庭中的氛圍和養育者的撫養態度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孩子社會情感和心理的走向和發展。

一、 過猶不及

很多兒童在童年的時候被動的接收了很多負面的評價和對待,他們小的時候,不論是判斷力還是評估自己的能力都是薄弱的。所以,在他們的思維中,家人尤其是父母對他們的評價和對待就是他們的尺子和標準。於是,很多人在成長過程中,慢慢將這種負面思想根植於潛意識成為自己的意識和認知。

在經歷了一些生活挫折後,潛意識中的負面評價就會被喚醒,正好印證了自己的錯誤認知。這個時候不良的體驗就會讓他備受煎熬,而逃避這種心理煎熬的最簡單方法就是逃避,規避當下的困難和挫敗,規避之前的心理傷害。最終這種規避態度就變成了他條件反射式的應對機制。

二、 矯枉過正

在原生家庭中,受傷的兒童通常是有著自卑情結的,而自卑的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的人會微微弱弱、過分小心,而有的人則會咄咄氣勢,吹毛求疵,攻擊性極為強烈。心理學上也稱之為:心理補償過度,當心理補償過度的時候,人們就會故作堅強、假裝獨立,其實他們內心弱的很,這就是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應對機制,這種機制未免矯枉過正了,對自己是全然沒有好處的。

但是,原生家庭對一個的影響不是捆綁一個人一輩子的桎梏,一個人倘若敢於直面內心那個弱小自卑的自己,找出根源,然後進行自我醫治和恢復,慢慢的,你會發現,自己無形中已經變得感受良好,能夠積極的處理和應對很多事情了,心裡力量也會變得強大起來。



蘇九江


1.原生家庭

本書通過大量真實案例,作者分析了各類“有毒父母”的所作所為,以及他們對子女造成的傷害。同時,本書不僅給予受傷子女掙脫的勇氣與力量,還傳授了具體方法,幫助他們擺脫原生家庭的負面影響。

2.熱鍋上的家庭

有多少家庭的生活在矛盾、爭吵中度過,像處在熱鍋裡。又有多少家庭,為避免衝突而維持表面的和平。他們以特定的方式,或互撕或暗戰,上演相愛相殺的戲碼。如何解決家庭紛爭,重塑親密關係?如何還原一個相親相愛、幸福的家?這本書將給你深刻的啟發。

3.被忽視的孩子

每個人的童年可能都曾被父母忽視過,或多或少,或大或小。而這些忽視將影響一個人的自尊、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本書通過豐富的案例,為我們剖析了父母對孩子的忽視將產生怎樣的巨大影響。同時,它將提供相應的方法,告訴我們作為父母,應該如何正確地對待孩子;作為成年人,又如何療愈曾被忽視的自己。





天王GAI哋琥


《為何家會傷人》by武志紅


豆瓣8.2分

這本書是知名心理諮詢師武志紅的代表作,作者從中國家庭的角度出發來闡述中國家庭運行機理,詳細的描述了中國人的童年、青春期、婚姻、婆媳關係,案例充足。

在這本書中,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是:

“婚姻之所以容易成為愛情的墳墓,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婚姻只是我們過去家庭模式的複製。”

這是一本適合中國人讀的書,裡面許多案例都是我們從小經歷過的,如果你經歷過中國傳統家庭教育,建議你看這本書。

《原生家庭:如何修補自己的性格缺陷》by蘇珊·福沃特 克雷格·巴克

豆瓣8.3分

作者是蘇珊·福沃德,她是國際上知名的心理治療師,同系列的著作還有《依戀:為什麼我們愛的如此卑微》《執迷:如何正常地愛與被愛》,如果有時間,題主也可以讀讀這兩本書,對於與身邊人的相處很有作用。

作者作為心理治療師,她通過以往治療的案例來對各類原生家庭進行分類。

在《原生家庭》這本書中,作者將所有對孩子造成過傷害的父母統稱為“有毒的父母”,並進行了詳細的分類。

在第一部分,作者帶領我們更深入的瞭解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的傷害,在這一部分,我們會發現原生家庭對我們造成的傷害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而這些正在對我們現有的生活產生重大的影響。

在第二部分,作者代領我們來治癒我們心中那個受傷的小孩,通過對這部分的閱讀加實踐,我們可以擁抱自己內在的小孩,逐漸的從原生家庭的漩渦中脫離出來。

十分推薦的一本書,《原生家庭》教會我們放下,不僅讓我們從負面情緒中擺脫出來。


尹一


但是,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時,總是用批評打擊的方式來達到教育的目的,而且他們都沒有絲毫意識到,這樣的教育方式會帶給孩子怎樣的傷害。

其實父母和我們一樣,也是普通人,他們也會犯錯,不要過度的神化他們,父母對我們做出的這些傷害,並且認識到原生家庭給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承認它,擺脫它,不再受其影響,從而做更好的自己。

我沒有書籍推薦,給你寫一點名家眼中的原生家庭,看哪一句能夠觸動了你的心結?

孩子最初愛他們的父母,等大一些他們評判父母;然後有時候,他們原諒父母。一一王爾德

毋庸置疑,父母的愛,決定了家庭教育質量的優劣。充滿愛的教育帶來幸運,缺乏愛的教育只能導致不幸。富有愛心的父母,善於審視孩子的需求,做出理性,客觀的判斷。他們也可能在面臨痛苦抉擇時,與孩子一道經受痛苦和折磨。孩子也當然會逐漸意識到,父母甘心陪著忍受苦楚的一片苦心。他們未必立刻流露感激之情,卻可以領悟到痛苦的內涵和真諦,他們提醒自己,“即然爸爸媽媽願意陪著我忍受痛苦,痛苦就不見得那麼可怕,而且未必是太壞的事。我也應該承擔責任,面對屬於自己的痛苦"。這就是自律的起點。一一斯科特、派克《少有人走的路》

我覺得那些能夠留在父母身邊的幸運兒,個個都會對父母感到失望。一一西蒙、範、布伊《愛、始於冬季》

父母既不是我們在這個世界上延生的必然根據,世不能成為保護我們免受人世間種種苦難的可靠屏障。也許在童年的短塹時間裡,我們相信在父母的懷抱中找到了萬無一失的安全。然而,終有一天我們會明白,凡降於我們身上的苦難,不論是疾病,精神的悲傷,還是社會性的挫折,我們都必須自己承受,再愛我們的父母也是無能為力的。最後,當死神召喚我們的時候,世上絕沒有一個父母的懷抱可以使我們免於一死。一一《愛與孤獨》

青少年時期,我們總幻想著離開父母的一天,而改天,卻換成父母離開我們了。於是,我們就只能夢想著,能否有一時片刻,重新變回寄居在父母屋簷下的孩子,能抱抱他們,不害羞地告訴他們,我們愛他們,為了讓自己安心而緊緊依偎在他們身邊。一一馬克、李維《偷影子的人》

很多時候不是我們去看父母的背影,而是承受他們追逐的目光,承受他們不捨的,不放心的,滿眼的目送。最後才漸漸明白,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任何人,可以像父母一樣,愛我如生命。一一龍應臺

我們等了一輩子,都在等父母一聲抱歉,父母等了一輩子,都在等我們一聲謝謝。遺憾的是大多數人都沒有等到。一一《都挺好》

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意思是: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以不知道。一方面又為他們的衰老而恐懼"。)一一孔子《論語》

以上這些可能會幫助到你!


內江黃大姐


如果你深陷原生家庭造成的童年創傷,處在極度自卑中,想改變自己,推薦一本書,蘇珊·福沃德博士的《原生家庭》。

《原生家庭》,是一部振聾發聵的家庭心理療傷經典之作。這本書的主旨不在於控訴父母,而在於給那些受過傷害的人傳授具體的對策,讓他們從與父母的負面關係模式中解脫出來,得到自由和幸福。


這本書分析了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對子女造成的傷害,首先分析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傷害屬於哪種類型的,從而有針對性地具體解決問題

很多書籍都只是理論上的說教,不能從根本上幫助讀者解決問題,因此實用性不強,但這本書則不同。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對子女的傷害會持續影響到子女成年之後的生活和成長。

蘇珊·福沃德博士在心理諮詢生涯中接觸到大量真實素材,將給孩子帶來傷害的父母稱為“有毒的父母”,同時將這樣的父母分為四種類型,即幼稚型父母、操控型父母、言語虐待型父母和身體虐待型父母。

你可以通過閱讀,對照分析自己對應的類型。


很多人都把自己現在的處境歸於原生家庭,但有些卻並非如此,如何判斷你是否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傷害也很重要

這本書的主要目的,絕不在於指責和控訴這樣的父母,而是希望傳授給受害者一些具體的對策,讓他們獲得勇氣和力量,從痛苦中解脫出來,得到自由和幸福。這本書的核心部分給出了一些應對方法,教會我們面對傷害,如何進行補救。

在這裡,作者幫助我們分析我們和父母的關係是否健康,這其中也分為幾個步驟,分別是自我評估、跳出陷阱,建立界限。


總結一下這本書,主要內容可以分三部分。

“有毒的父母”有哪些類型?如何判斷你是否受到過原生家庭的傷害?面對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如何進行補救,打破循環?

作者已經幫助成千上萬的受害者做出補救,讓他們獲得自信和力量,創建出了美好的未來。如果你還在為不知道如何和父母相處,不知道如何走出原生家庭帶來的傷害,建議你看看這本書。


如蘭馨香


你好,我也在努力改變自己的自卑。我推薦兩本書:《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都是關於個人心理學的著作。
《自卑與超越》這本書是個體心理學的先驅阿德勒的代表作。阿德勒與弗洛伊德是並駕齊驅、等量齊觀的。阿德勒告訴我們,理解一個人,就要從他的過去入手,而一個人的生活風格,則是與他對於過去經驗的認識和理解相一致的。自卑並不可怕,關鍵在於怎樣認識自己的自卑,克服困難,超越自我。
部分片段分享:
1.五歲前,兒童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牢固的行為模式,能夠開始用他們自己的方式來應對問題和任務,我們將這稱為他們的“生活方式”。
2.所有失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缺乏合作能力......到目前為止,我們理解個體的最好途徑還是對其合作能力的考察。
3.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4.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5.我們生活在與他人的聯繫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將自己孤立,我們必將自取滅亡。我們必須超越自卑。
6.當一個人遇到無法解決的問題卻深信自己不能夠解決時就會表現出自卑情節。
7. 我們每個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會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如果我們能保持勇氣,就能通過唯一直接、現實和令人滿意的方式來消除這種感覺,那就是改善現狀。
8. 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所有問題都可歸於職業、交際和兩性這三個問題。每個人對於這三個問題的反應,都明瞭地顯現出他對生命意義的深層次詮釋。
9.我們甚至可以說,兩個人之間要充分實現合作,每一個都必須關心對方甚於關心自己。這是愛情和婚姻成功的唯一基礎。
樊登老師說的,”一個好媽媽影響三代人“的感悟,就是出自於這本書。
至於《被討厭的勇氣》,我認為它是一本非常通俗好懂的心理學書,比《自卑和超越》易讀得多。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一定會在書裡找到自己的影子。這本書能幫助你更深入認識自己。
經典語錄:
1.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2.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了“不改變”的決心。
3.你現在無法體會到幸福,因為你不會愛你自己。而且,為了能夠愛自己,你希望 “變成別人” 。重要的不是被給予了什麼,而是如何利用被給予的東西。
4.你為什麼討厭自己呢?為什麼只盯著缺點就是不肯去喜歡自己呢?那是因為你太害怕被他人討厭、害怕在人際關係中受傷。
5.健全的自卑感不是來自與別人的比較,而是來自與”理想的自己“比較。我們“雖然不同但是平等“。
6..困擾我們的自卑感不是”客觀性的事實“而是”主觀性的解釋“。比如如果你的身高是155cm,如果沒有其他可比較的他人存在,你也就不會認為自己太矮。
7.所謂自我接納,就是不去關注“無法改變的”,而是去關注“可以改變的”。比如說即使得了60分也不必悲觀,在誠實地接受60分的自己的基礎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8.比起別人如何看自己,我更關心自己過得如何。“不想被人討厭”是我的課題,但“是否討厭我”卻是別人的課題。
9.你不是為了滿足他人的期待而活,他也不是為了滿足你的期待而活。
10.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13.承認錯誤,並不意味著失敗。
14.人只有在共同體中尋找到貢獻感,才能體會到幸福感。
除了看書,我發現堅持運動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自卑,建議你也試試。
從自卑中走出來是一個漫長而又艱辛的過程,但是我相信所有的付出必然值得。願你我共勉。
我是譚小芬,一個正在努力追逐自信的80後內向女孩。希望我的故事能夠給你一點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