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

在3月议息会议前,美联储已经把联邦基金利率下调1个百分点到0%至0.25%之间,并启动7000亿美元量化宽松计划。

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坚称,美国央行的政策制定者不会使用负利率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大流行。

但负利率时代,似乎已不可避免。

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

利率、货币、经济

2019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曾说了这样一番话:

实际上,我们中国还是可以尽量避免快速地进入到这个负利率时代,如果能够管理好微观货币政策,可以不用那么依赖非常规的货币政策。

从2002年12月到2018年3月,在央行行长任上15年的周小川,对全球货币政策早有预见:负利率是迟早的事,方向明确,只能尽量拖慢一点

那为什么负利率不可避免?

我们先了解下利率、货币的运转。

假设有个村庄,村长王二办了个企业,维系着村庄的运转,张三李四王五都是这个企业的员工。

每个月,发了工资之后,张三李四王五并不会把所有工资都拿出来消费,王二也不会把每个月赚的钱都投出来再扩大生产,他们都会留一部分,储蓄起来。

所以,相对于生产出来的商品和供给的服务总量,

村子里流通的货币量总是少于货币总量,渐渐的,这就导致了商品和服务价格下降,也就是通货紧缩现象。

更糟的是,张三李四王五看到了商品价格在逐渐下降,他们越来越寄希望于明天的商品价格更便宜,从而选择克制消费,把手里的钱藏起来,等以后再用。

可以,如果一直这样下去,王二企业生产的商品就没人买了,他也无法继续赚钱,渐渐的,他就对继续生产没兴致了,因为手里的货都还没卖掉。

工厂不开工,需要的工人也就少了,工人失业后,更加没有能力买商品了,于是形成恶性循环。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王二就必须确保商品一直在涨价,来降低人们持币的意愿,把钱拿出来投资和消费

这个商品价格的变化率就是通货膨胀率。当然,通胀率不是越高越好,也不是王二自己说了算的,不然他只要印印钱就可以解决经济发展问题(还牵涉到货币信用、外汇等情况,此处不展开)。

2008年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赚钱越来越困难,投资利润越来越低,亏损也频频出现。工人、资本家保险起见倾向于把钱存在银行。

为了保证流通中的货币量,维持经济的稳定性,货币体系必须要想办法把存在银行的钱“赶”向市场。怎么办,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降息,让存款收益低于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低,现在存款的收益更低,于是,在和投资收益的比拼中,利率一降再降,一直降到零利率。

如果这时候,钱还是不愿意流向市场,怎么办?那只好负利率了。

负利率:对银行,还是对储户

零利率,意味着银行存款已经无法拿到收益了。

那负利率,是不是意味着不仅没有利息,还得交钱给银行?不一定,我们以日本、欧洲为例,来看看负利率是怎么操作的。

2016年2月,日本央行开始施行负利率政策。

日本央行的负利率,针对的是金融机构的超额准备金。也就是说,这个利率是日本央行跟商业银行之间的利率,跟个人储户是没有直接关系。

日本为了提振经济,实行超级宽松的货币政策,印了大量日元刺激经济。但是,企业没动力,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印出来的钱转个弯又回到了日本央行。

日本央行就负利率,目的就是逼商业银行把钱拿去投给实体经济!

对于个人存款,日本银行的利率仍然是正的,不过低至0.001%,100万日元(折合人民币6.5万元)存银行,一年的利息只有10日元(折合人民币六角五分)。

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

说完日本,在看欧洲。

同样是为了应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欧洲央行开始走上超低利率时代,2010年前后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更是让欧洲央行有心无力。

2014年6月,欧洲央行宣布将隔夜存款利率降低到-0.1%,正式开启了欧元区的负利率时代。

跟日本一样,欧洲央行的负利率是针对各商业银行的。但是,贷不出去款,商业银行也没办法,银行的存贷款息差越来越低,于是,一些银行开始对大客户的存款采取负利率。

也就是说,大客户在欧洲的商业银行存款,需要支付银行一定的费用。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欧洲的小储户也渐渐进入“负利率”时代。2019年底,德国慕尼黑一家地方银行宣布,对在该行开立储蓄账户的新客户收取管理费,费率0.5%,起征点1欧元。

当然,商业银行决定将负利率的成本转嫁给储户,这么做也可能适得其反。

资金不多的储户可能提取他们的存款,最坏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客户囤积资金,这又回到了开头的例子,大家都把钱留在自己的手里。

是时候了解下“负利率”了

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增加货币供给,是无奈之举。但问题的核心,老龄化社会创新力弱,老年人口消费力低,消费、投资的动力不足问题,这些很难通过货币政策来解决。

一味地给银行和市场提供流动性,而没有明确目标方向,容易让货币再次流向资产市场。无论是欧洲、日本,都应该从长期的视角考虑下经济的结构问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