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高考、學歷一說,你的前半生準備怎麼安排?

德約科維奇Novak


雖然我不知道沒有高考,沒有學歷我會怎麼過我的前半生,或許我會像其他人一樣,每天累死累活只為了養活自己,又或者悠閒地開個小店,但也只是悠閒地過完一生,沒有意義。我不知道我現在的學歷在我將來找工作時是否有人要,可能很難吧!比較博士碩士一大堆。但我如果沒有高考,沒有學歷,那麼我的人生將平平淡淡,毫無充實感。一個人確實不一定要通過高考,學歷來創造生活,但是可以豐富自己的眼界,讓自己覺得,哦,原來我真的活著!


Comi


直接說結論:如果沒有高考,我的前半生會召集更多人求著政府推行高考!!!如果沒有高考/學歷,人就真的廢了(更糟的是社會發展倒退)。

我們很多人都會批判當今的教育制度存在各種弊端,高考也不例外。誠然,高考存在弊端是事實,但白巖松曾說:高考不是唯一的路,但卻是最公平的路。

我國各地區教育資源不均,各學生家庭背景不同,教育投資不同,有時候我們費盡全力達到的終點,卻是人家的起點。有的人可以穿配頂級裝備參加這場教育馬拉松,而有的人只能赤腳前行。但如果沒有高考,我們連參與這場比賽的資格都沒有,這條改變人生的跑道都沒有。

高考或者說接受教育是賭上青春來改變命運的最公平、最有效的途徑。

回溯一下歷史:隋唐推行科舉制以前的封建王朝是如何選拔人才的?從世卿世祿制,到察舉制,再到九品中正制。不管選拔制度如何改變,王侯將相、達官貴族、社會名流,都是佔社會成分極少數的封建大地主、統治階級。

寒門難出貴子?寒門無貴子!底層人民根本沒有向上進階的機會!

什麼?九品中正制可以從寒門子弟裡選人才?這位同學請坐下,建議登錄CNKI看一看清華大學歷史系王曉毅教授的文章《曹魏九品中正制的歷史真相》。

中正官都由世家大族的德高望重的人才來擔任,選人大權都在上層貴族手裡。“郡國每年十萬人口才可推薦一人,大郡每年不過幾人向吏部推薦”(摘自王教授的文章)。

這啥概念?前些年很火中國好聲音知道吧?每年都有超過百萬人報名。我們在節目上看的幾十個人(還不包括節目效果不好、沒被選上等直接沒剪輯出來的)都是從全國範圍內的小區縣開始海選,到市級,再到省級,最後上節目讓四位導師挑選。說萬里挑一不為過吧?最後能有多少人被導師挑中?每年走紅的有多少?現在你又記得到幾個人?

而曹魏鼎盛時期人口也不超過五百萬(記不太清了,歡迎指正),也就是說每年也就不超過500人被選推舉上去。再經過層層篩選,分配官職。

乍一看節目出道和察舉做官差不多是吧?醒醒!中國好聲音的報名是面向所有人的!誰都有機會!

察舉、中正……?人家中正官代表的利益集團是上層統治階級,要選也是選家族成員、選門閥大族的子弟,能有多少機會落到寒門弟子頭上?又能有多少滄海遺珠能被發現?被發現了能有多少人可以進階?鳳毛麟角……

那會兒還有私塾教書,即便不能做官,當個教書先生還有點社會地位……

時間線再往前推……孔老夫子以前哪有私塾?普通人哪能讀書?接受教育的,都是貴族子弟!平民(孔老夫子那會兒都還有奴隸)根本沒有資格沒有門路接受教育,談什麼出人頭地?

經商?做生意也需要動點腦筋呀!能自己給自己開光的人也很少啊!更何況古代商人都會使勁往子女教育上砸錢,以便他們的子女將來能做官,那才是真正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朋友,我初中的時候也很憤慨,為什麼教育制度是這樣的?為什麼有這些歧視?

社會就是這樣的,需要教育來充實人民的腦子,也需要考試製度來篩選人才與“非人才”。社會的運作離不開這套制度,更離不開接受過良好教育的高學歷的人才。我不反對勞動人民才是人類歷史發展的主力軍,不否定人民史觀。但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勞動人民也是需要具備高素養啊。

高考真的是改變命運的最好的機會,考上一所好大學,好好奮鬥,是真的能改變人生(別拿讀書無用論/學歷無用論/努力無用論來抬槓,脆弱的粉飾)

如果沒有高考,我還真的不知道有啥好活的……如果你父輩有社會地位經濟實力,那你也會受到良好的教育,領略更多的風景,將來繼承家產。沒有高考的話,更多人只能像父輩那樣,做著簡單的單調的重複的工作,過著嘈雜的生活,為生活瑣事而吵架,為平庸無為而懊悔,終究無法看到另一片天地。

雖然我現在考上了一所將就大學,但也在懊悔……現在備戰考研,為自己的將來搏命吧。

以上,好好學習吧,祝你生活更加精彩。

哦對了,如果沒有高考沒有教育,我可能還沒有“求高考”的意識……


半夜庸人


種田放牛,得過且過


xifeng


可能會邊讀書,邊打工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