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巖鬆: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奇說過:今天應做的事沒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誤了。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 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老話說的好,"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功,機遇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我們經常在網上看到很多年紀輕輕就已經擁有一番成就和事業,實現自己人生理想。看到無數成功都例子,許多人都會感慨"人比人氣死人啊,怎麼人家就能成功呢?"然後帶著這樣的疑問繼續睡懶覺或是沉迷打遊戲、沉迷娛樂。其實在他們成功的背後,都有常人無法體會到覺得艱苦。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聽說過"暫時性勵志"嗎?就是一些人在看到別人的成功,然後就會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奮鬥,但是到了第二天,他們仍然過著之前那般安逸舒適的生活。白天睡到自然醒,下午和朋友釣魚、打牌、喝酒,晚上在網吧打遊戲、在酒吧肆意狂歡。幾天之後,他們再次看到別人成功的時,又會激勵自己要改變現狀,早睡早起,然後為了自己的理想奮鬥。第二天依舊"沉淪",這就是"暫時性勵志"。

每個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夠出人頭地,但是想要孩子實現理想,不如成功的殿堂,家長也要讓孩子學會吃苦,尤其是這幾個方面的苦。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1. 學習的苦

現在還有很多人崇拜"讀書無用論",當然不可否認,有很多成功人士在早年的時候都沒有讀太多書,但是他們依舊憑藉自己的努力實現了人生目標。但是他們在成功之後,還是會選擇讀書充實自己,想要在行業內不斷地進步,都需要讀相關的專業書籍,充實自己,讓自己有實力面對行業未知的挑戰。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有些家長覺得孩子讀這麼多書沒用,將來也用不到這些知識,任由孩子隨意學習,將來能找到工作就行。所以當孩子讀書不用功,學習不專心的時候,家長也第孩子"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些父母甚至說比爾蓋茨大學沒上完,照樣可以成功,但是你知道嗎

比爾蓋茨考上的是美國哈佛大學,而且在大學的時候,就已經開發出了自己的軟件,之後覺得在大學沒前途,才決定輟學,接著就在行業巨頭IBM公司工作。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家長要讓孩子在學習上能夠吃苦耐勞,不要因為孩子的抱怨,就讓孩子鬆懈。當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可以讓孩子想想自己的理想,自己的目標,自己的未來。孩子對自己的前途有了規劃之後,才能夠勤奮學習,"懸樑刺股",努力考上自己理想的大學。最終"苦盡甘來",走上人生的"巔峰"。


2. 失敗的苦

都說"失敗是成功之母",經歷過失敗的人,才能夠愈挫愈勇,更加堅強。很多成功的企業家,早年創業的時候,都經歷過各種失敗。但是當年的各種失敗,都成為了他們日後成功的墊腳石。白巖松在自己的書裡曾寫道:他每年都會招收幾名研究生指導,北大、清華等幾所名牌大學會提供幾份簡歷,讓他從中挑選。最終他選擇了一位覺得自己不優秀的學生。那個女孩很驚訝。白巖松告訴她,在其他人的的簡歷中看的都是順風順水的經歷。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只有在這個女孩的簡歷中,寫到了自己失敗的經歷。她在簡歷中寫了自己第一次考研失敗後如何鼓起勇氣,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研究生。經歷過失敗的人,他們會更加勇敢堅強,遇到困難也會勇往直前。


3. 缺錢的苦

很多孩子覺得父母掙錢都很容易,父母掙的錢給自己花理所當然。自己缺錢的時候,就會伸手向父母要錢。每次都是幾千幾萬,如果父母不同意,孩子立馬"變臉",和父母爭吵,說:"你的錢不就是我的錢嗎?掙錢不給我幹嘛?"這樣的孩子,缺乏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無法理解父母掙錢的辛苦,容易養成花錢大手大腳的習慣。


家長要讓孩子感受到"缺錢"的苦處,讓孩子明白金錢的來之不易,想要改善自己的生活,就得靠自己雙手的努力獲取。孩子吃過"缺錢花的苦",今後生活也會更加節儉,也會懂得感恩父母。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不經歷風雨,怎能看到彩虹,孩子就像是漂浮在大海上的孤舟,只要經歷了狂風暴雨,洶湧波濤,才能夠駛向遠方,迎接希望的太陽。

小二推薦兩套好書,父母一定要陪孩子多看看:

《完美男孩成長指南》《完美女孩成長指南》: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講再多道理不如讓孩子多讀書,多個富含人生哲學的小故事,培養孩子應該具備的好品質,非常好的一套枕邊書。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白巖松:有格局的父母,都會捨得讓孩子吃這三種“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