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私域流量的定義是,品牌或個人自主擁有的、可以自由控制、免費的、多次利用的流量。通常的呈現形式可以簡單粗暴的理解為微信號。


私域崛起的背後,是企業的增長焦慮。尤其今年疫情之後,在變化中求機遇。它代表著企業開始從流量收割到用戶經營的思維轉型的信號。不管對於大公司還是小公司,能夠掌握私域思維,都能大大促進用戶連接、增加粉絲忠誠度和銷量。


一、私域流量案例:完美日記

除了最常見的教育行業在玩私域(朋友圈學習打卡),其實消費品品牌也悄然入場。

外面人只看到完美日記的小紅書運營和微博粉絲營銷,但卻忽視了完美日記利用私域流量的發展趨勢。

比如,完美日記在廣州開了兩家線下體驗店,每天人流量2000人,每位櫃姐除了是行走的收款機以外,還引導到店的顧客加一個微信號為好友。不僅是線下,在線上下單後,當買家收到產品的同時還會收到一張微信二維碼,有一些福利引導買家加微信。

當我加到這個微信號時,本以為只是個平平無奇的客服微信號,結果發現是一個小IP,叫小完子。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小完子竟然有一個真人形象擔當,就是這個女生


她的朋友圈精心運營,一天2-3條,彷彿就是一個喜歡化妝的女生的日常。這哪是客服號,不如說就是在培養「素人博主KOC」

KOC(Key Opinion Customer)是最近很火的另一個詞,素人博主不像KOL有很大的流量,KOC像是你信任的朋友,她可以影響你買買買。

從小完子的自動回覆可以看出完美日記設下的各種引流運營手段。

小完子拉我入了社群以後,社群裡每天都有活動,例如促銷、節日抽獎、直播等等。

最可怕的是,小完子還擁有自己名字的小程序“完子說”,打造私人美妝管家。

如此一來,也許原來完美日記在線上投放只能獲得用戶當場的一次衝動下單。建立私域流量以後,“完美日記”通過朋友圈、社群可以反覆觸達顧客,用直播、大促、抽獎等各種方式形成轉化或復購。


二、私域流量的根本是什麼?

簡單的理解,就是那群你可以反覆“騷擾”,反覆推銷安利的人。

其實私域流量這個概念並不是新出來的,你還記得以前社交媒體還沒普及的時候嗎?

那時候的私域流量就是你的客戶聯繫電話,EMAIL,家庭地址等。

你想要聯繫他們的時候,就可以一個電話打過去,或發短信、發郵件,甚至往他們家寄樣品。你還可以多次給他發不同的廣告,實現「多次利用」,例如買完你推銷的牙膏,還可以再買你的枕頭。

所以說,過去互聯網沒普及的時候,你的通訊錄≈私域流量。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以前這塊被稱為CRM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戶關係管理,就是記錄各種客戶的數據、聯繫方式,逢年過節給你發發短信打打電話來促進你下單的。


比如在美國,許多CRM還是通過電話、郵寄和電郵完成的,但在中國,社交關係大多發生在微信上,於是了也誕生了整套微信的SCRM(Social 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微信剛興起的時候,品牌會用服務號來綁定會員信息,幫助企業運營。但後來發現服務號的打開率越來越低,人力運營成本也相當高,需要至少1個小編定期更新。

但現在,像剛剛的完美日記的例子,你可以通過塑造一個人物設定來打通CRM系統,從朋友圈互動和跟窗口聊天中推薦產品。這樣的交互更像和朋友在交談,感覺親切。

報告顯示,許多線下門店的CRM自從從傳統的電話+門店+短信轉到社交私域運營,有效互動客戶數量可以翻1.5-2倍,溝通效率提高3-4倍,單次平均互動時長提高2-3倍。

原來需要打電話跪求對方才能跟你聊幾句,現在只要發個朋友圈就能讓對方主動找上門。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從原來「打300個電話,10個有反應」變成了「500個好友,50-100常互動」,從「每次打電話沒說幾句就掛斷」變成了「時間靈活,天南地北聊,形式多樣」

所以私域又不同於以前的通訊錄,它被賦予了人格,是從流量思維轉型為用戶運營思維的標誌。

私域流量的核心是用戶關係。

用戶相信你,願意看你的朋友圈,知道你真心關心她,覺得你是一個懂她的人,而不是一個冷血的機器。

私域流量的最高境界,就是一個有血肉、生活、感情的專家+好友。

那微博、小紅書、抖音、公眾號這種,我也有自己的粉絲和陣地,算私域流量池嗎?

算又不算。


三、私域流量如何運營?

各行各業,尤其實體門店都要做!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很多人認為,私域流量的玩法,只適合體量小的初創企業玩,體量大的公司完全無法運營,其實不然,無論公司大小都可以玩私域。

目前私域流量的玩法通常有以下三種:


第一種,購物助手,通常適用於銷售端,百貨商店, 櫃姐等等。這種顧客群體較為廣泛,適合注重性價比、高頻次購物的消費品。例如屈臣氏等線下店完全就應該採用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用戶知道最新上新,完成售後服務。甚至可以通過和原來CRM數據打通,給予用戶個性化推薦或朋友圈。

這個方式非常適合小品牌,在創業早期,通過購物助手的方式幫助早期用戶理解品牌,實現轉化。


第二種,業內KOL,適合有非常明顯特徵的消費群體的運營,這個群體具有共性需求且組群意願高的特點,如“專業性/生活方式”的品類。

例如我的「私域流量研習社」社群就是這個類型,就是一個關於私域流量,社群營銷學習交流的社群。

入群的人都有“私域流量,社群營銷”這個相同的興趣愛好,適合互相切磋學習,並從N種需求方的交互中完成需求和能力的匹配。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而大品牌,尤其是那些有核心凝聚力的品牌,例如多芬、SKII、Nike、喜茶、內外……完全可以聚攏品牌的超級粉絲,形成興趣社群,在社群裡組織活動,搭配線下的跑步、瑜伽等活動,讓社群變成品牌社群,做品牌的擴音器。

第三種,私人夥伴,通常適用於客單價非常高的奢侈品或者教育、健身行業。忠誠顧客價值高、具備較高私密性,並且個性化要求較高。而大公司則可以為消費最多的VVIP成立私人夥伴。

私人夥伴給予全方面的指導和幫助,併成為客戶生活中的一部分,給予專屬的建議,你就是客戶的個人搭配師,營養師等等。

今天很多高端教育行業應該採用的是這個形式對用戶分層管理,分配1對1服務,建立線下的高端體驗而不是直接拉社群。

私域流量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


私域絕對不是簡單的朋友圈收割,而是長期關係的培養。這是一個需要極大「線上情商」的工作。私域運營看似簡單,但其實非常需要懂得平衡,就像品牌和增長之間細微的平衡一樣。雖然完美日記已經建立了如上所說的私域流量池,但在我觀察後發現,社群裡發言的人寥寥無幾。

群裡一味的促銷活動和運營活動,一看就是機器人操控,真正能夠沉澱多少活躍用戶?是否反而對品牌有傷害呢?真正想要運營好社群,必須抱著精細化運營和洞察人性的出發點,把社群按照興趣和人群細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