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京劇愛好者的“京劇故事”

一位京劇愛好者的“京劇故事”

我的京劇故事


小時候,我因有病,常依偎在老祖母的懷裡,陪著她一塊聽聽“話匣子”裡唱京戲。祖母給我講解每出戏的主要內容,久而久之,我從京戲中知道了許多故事,結識了許多古人,使我裝進了一筆寶貴的財富。有一次,兩個小夥伴為了連環畫《草船借箭》中“周瑜和諸葛亮是不是一塊兒的”爭論不休,雖然我當時還不懂得“時代背景”這個概念,但我早已把馬連良、譚富英、葉盛蘭演唱的《群英會》記得滾瓜爛熟了,我講了赤壁大戰的經過後,夥伴們頓時對我心悅誠服了。從此我在同齡人眼中,竟由醜小鴨變成了白天鵝!

京劇聽多了,眼界也大為開闊,自豪取代了自卑,使我從小學到中學,從初中到高中,始終是尖子學校的三好學生。我當過歷史課代表,被選為班主席,臂上佩戴過兩道槓,團徽也同樣在我胸前閃光。我從京劇藝術中汲取了豐富的養料,心裡充盈著快樂。象所有健康的孩子一樣,幸福地度過了天真的孩提時代,迎來了風華正茂的青春歲月。


然而誰能料到,在我整20歲時,一場空前的浩劫,把我和國家一起推進了苦難的深淵。我再也聽不到四大名旦、四大鬚生的演唱錄音了,父母遠在千里之外的幹校,我這個“走資派”的“狗崽子”別說進劇場聽“樣板戲”,連找個工作都很困難。那時,我覺得活著沒勁,低燒很久,也無藥醫治。70年代初期好不容易就業後,也是病病怏怏的,一年半沒能上班。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當收音機裡傳出傳統京劇的錄音時,我是何等的激動啊!我乞求回到北京的父母,陪我到劇場看了一場《楊門女將》,回來後頓覺渾身輕鬆了許多。你也許不信,緊接著我看了電影《穆桂英大戰洪州》後,就很快重返工作崗位了!

京劇藝術對我的魔力實在是太大了,只要一聽到那湖廣音中州韻的歌唱和唸白,我立即精神煥發,忘卻疲勞,工作、學習都有使不完的勁兒。尤其是在我參加自學高考的那五年裡,每當我被課本弄得頭昏腦脹時,只要聽聽京劇的旋律,便又使那神經興奮起來,大腦也充滿了活力。1988年4月17日下午5點,我考完了專業課中學分最高、難度最大的《工業會計學》後,便立即匆匆地趕到人民劇場,去看我最崇拜的著名演員演出的《坐宮》。六天之後,我又馬不停蹄地踏進了《工業財務管理》的考場,不但沒累病,而且成績優異,為此榮獲了中國殘疾人福利基金會頒發的“1988年度殘疾人自學成才獎學金”,取得了大專學歷證書,被授予中級職稱。看,一場《坐宮》竟帶給了我三喜臨門,又有誰能說聽京劇不有益於身心呢?

是京劇藝術之花,增添了我生活的色彩,是燦若群星的京劇名角復甦了我一顆緊鎖的孤獨之心。40多年了,我對京劇藝術如同一個痴情的倩女,一往深情,始終不渝。這是因為京劇帶給我歡樂,京劇給了我健康。仔細地品味一下風格迥異的各個流派藝術家不同的演唱特色吧,它不正向我揭示著生活的真諦嗎!

原載1995年第2期《中國京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