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一名、【蟻鼻錢 】介紹】蟻鼻錢是中國戰國時期 楚國流通使用 銅貝 ,是一種面部有字、形狀似 海貝 的貨幣。 楚國 銅貝與商周時期無文銅貝有明顯區別。楚國銅貝別稱甚多,如鬼臉錢、蟻鼻錢、蚆殼、骷髏牌、瓜子金、拉拉子等,均指小錢之意。其面文有10種,有普通貝、鎏金貝、空殼貝、合背貝等。楚貝重量輕者0.4 克 ,重者5.6克,多數2.5克-3.5克。有文銅貝始鑄何時,目前見到最早者為商周時期,但均為素面,從出土有文銅貝的情況看,楚國銅貝可能是最早的,因此被錢幣學家所重視, 宋代 已把有文銅貝收錄到 錢譜 之中。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二名、【武陽三孔布】

【介紹】武陽三孔布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戰國時期趙鑄幣。由圓首圓肩 圓足布 發展演化而來,因其首部與兩足各有一圓形穿孔,故名之為“ 三孔布 ”,是公認的古泉五十名珍之一。對於 三孔布 的鑄造國別,學術界歷來爭議頗多,有趙鑄、中山鑄、秦鑄三說;根據其出土區域、地名、形制等因素考證,目前傾向於趙鑄說較確。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三名、【金錯刀】

【介紹】“金錯刀”母錢又稱一刀平五千,是一種古代貨幣,於新莽年代製造,主要材料是金屬。是繼貝幣和金屬貝幣之後流通使用的古代錢幣,在春秋戰國時期,由於生產力的發展,部分諸侯小國開始製造並使用這種刀型幣。王莽時期的貨幣,在中國歷史上始終為收藏者所青睞,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形制別具,製作精良。在精美製作的基礎上,新莽貨幣獨有的纖秀書法,又被稱作“懸針篆”,特別是錯刀,由形容方孔錢的環和刀柄組成,環上用黃金鑲錯“一刀”兩字,頂上有平五千字,俗稱金錯刀,獨特精美的形式,使其在錢幣史上傳為佳話,為收藏家所珍視,並受到詩人吟誦。這一時期,聞名遐邇的六泉十布仍然是今天眾多錢幣收藏家奮力攀登的一座收藏高峰。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四名、【國寶金匱直萬】

【介紹】新朝王莽時期所鑄錢幣,字體優美、鑄工精良、造型別致,如大泉五十、一刀平五千等都是珍品;其中有一款神秘的錢幣,造型奇特,上呈方孔圓形,書“國寶金匱”四字,下呈長條方形,書“直萬”二字,被古錢幣投資收藏者稱“國寶金匱直萬”,價值無可估量。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五名、皇宋通寶九疊篆

【介紹】九疊篆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 北宋仁宗 趙禎 , 寶元 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 對錢 ,光背。有小平、 折二 兩種,有 鐵錢 。篆書中另有 九疊篆 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七、【熙寧元寶】【介紹】熙寧元寶是中國古代錢幣之一,材質是銅。北宋神宗趙頊,熙寧年間(公元1068~公元1077年)鑄造,有篆書,楷書,隸書。面文旋讀,版別很多,背上有衡字者和隸書者少見。另有“熙寧通寶”和“熙寧重寶”錢存世。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八名、【永光錢】【介紹】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鑄錢,錢體薄小,錢徑約18mm,重1.2g左右,稀見。永光錢存世稀見,早期被評為中國古錢五十珍之一,市場價格在5萬元左右。南朝宋前廢帝永光元年(465)二月鑄兩銖錢,而後繼鑄永光年號錢,八月改元景和,則永光錢的鑄行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第九、【唯吾知足】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介紹】“唯吾知足”一詞最早出現在漢朝的古錢幣上,利用了方孔錢中間的那個方孔作“口”字偏旁,上、下、左、右共用一個“口”字,所以後人又稱它為“藉口錢”。但這種錢幣只是一種“花錢”或“佩錢”,“花錢”始見於西漢,是民間對所有不作貨幣流通錢品的統稱。遺俗流傳就成了現在的紀念幣,通常用作玩賞、裝飾、節慶、饋贈、紀念、壓邪、祈福之用,也有為傳習詩文、習俗和聖賢語錄而作。歷代花錢是古代民俗文化、民間生活形態和時代生活理想的形象記錄有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收藏價值。“唯吾知足”這種“花錢”從右向下旋讀是“唯吾知足”,從上向右旋讀是“吾唯知足”。“唯吾知足” 即知足者常樂,反映了中國古代人民樸素的心願、寄託和追求,不但構思巧妙有趣而且寓意深刻。

第十、【皇宋通寶】

十種比較難辨認的古代錢幣 千萬別丟了

【介紹】皇宋通寶,中國古代錢幣之一。北宋仁宗趙禎,寶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年~公元1053年)鑄,非年號錢。錢文有篆書,楷書對錢,光背。有小平、折二兩種,有鐵錢。篆書中另有九疊篆者,極其罕有,為古泉大珍。

九疊篆盛行於唐、宋、元、明,一直延續至今。將這種“九疊篆”用於錢文,在數千種古錢幣中,“皇宋通寶”僅為孤例,故被歷代收藏家視為稀世珍品。關於皇宋通寶九疊篆的鑄造背景,現今錢幣學家一般認為該錢幣為“置樣錢”,或“開爐錢”,應不是正用品流通錢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