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昨天,“董存瑞外甥艾東被追授二級英模稱號”這一新聞消息突然上了熱搜。

剛看到這一消息時,“董存瑞”這一名字,讓人猛得一震。他是何許人也?

董存瑞可是大名鼎鼎的抗日英雄,捨身炸碉堡的“狠角色”。平常,我們只會在歷史或語文教科書裡看到他的名字。

現在,他的名字突然出現在新聞熱搜中,真還有些讓人轉換不過思維來。

然後,其實這次的主人公並不是董存瑞,而是他的外甥——艾東。

原來,在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民警艾冬堅守崗位,勇挑重擔,認真工作。

但不幸的是,這般辛勞的工作加重了他的身體負擔。艾東突發腦出血,經搶救無效,犧牲時年僅45歲。

艾冬來自一個英雄的家庭,和他的舅舅董存瑞一樣,都是為了普通百姓,而奉獻出了自己可貴的生命。

有網友贊其:“紅色血脈,融於基因,不愧是人民的好英雄!”

其實,通過對歷史人物的梳理,我們可以發現,在一些名人家族裡,優秀人才輩出,他們往往是沾親帶故的。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例如,在中國近代史上,浙江海寧的査家就是一個傳奇的家族。

翻開這個家族的族譜,我們可以看到,金庸、錢學森、穆旦、徐志摩、瓊瑤、蔣百里等名字赫然在其中。

金庸,原名查良鏞。徐志摩是他的表哥,錢學森是他的表姐夫,瓊瑤是他的表外甥女……

不僅僅是在近代,早在清朝康熙年間,查氏家族就創造出了“一門十進士,叔侄五翰林”的科舉神話!

那麼,為何這樣一個簡簡單單的家族,會產生出這麼多影響力巨大的優秀人才?

除了那些人的自身天資以外,查家的家庭教育功不可沒!

家庭教育,指的是父母或其他年長者在家裡對兒童和青少年進行的教育。它突出了家庭人員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性。

確實,家庭是孩子成長生活中的重要生活環境,而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孩子的思維認知和行動習慣。

所以說,家庭是成才的第一沃土,家庭教育十分重要!

好的家庭教育應該包括,但不限於以下幾個部分: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1)知識教育

就拿金庸來說,他們查家擁有海寧最大的私家圖書館。

查家的圖書館藏書豐富,浩如煙海。所以,金庸在自己家的圖書館裡,可以充分汲取到知識的力量,打好自身文化基礎。

在現代社會中,雖然父母不一定要給自己的孩子,也去打造一座同樣的圖書館,但書架上適當放些書,以培養其熱愛讀書、重視學習的認知態度和生活習慣,卻也是可以的。

(2)品德教育

其實,上面講到的董存瑞和艾東的例子,就是品德教育最好效果的展示。

艾東,作為董存瑞的親外甥,從小就比旁人,更能接受到關於老一輩優秀傳統的紅色教育。

最後,他也果真貫徹了戰鬥英雄的奉獻精神——在工作崗位上,忠誠履職,無私奉獻,直到生命最後一刻。

除此以外,歷史上還有其他許多著名的例子,例如北宋時期的“楊家將”。

楊家一門忠烈,精忠報國,戰功赫赫。楊家兒郎們這種“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愛國精神,相比也是跟他們父親楊業的言傳身教,有著極大的關係的。

所以,父母在平常生活中,就要注意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品德教育,告訴他們:什麼是善良?什麼是愛國?……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3)金錢教育

在現代中國社會中,一般父母都普遍認為:孩子只要讀好書就可以了,談“錢”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其實,這種想法是不正確的。

“石油大王”約翰·洛克菲勒是十九世紀時的第一個億萬富翁,更是現在富豪榜上常客。

既然這麼有錢,難道他就允許孩子們隨意花錢了嗎?當然不是這樣的。

他給孩子的零用錢起始標準僅為每週10美元50美分,每到週末領錢時每個孩子必須交賬本讓他審查:

如果用途得當、賬目清楚,下週就會增發10美分;如果賬本用途不當、賬目不清,下週的零用錢就下調10美分。

另外,如果哪個孩子能拿20%以上的零用錢進行儲蓄,他將向孩子的賬戶補加同等數額的存款作為獎勵。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洛克菲勒雖然已經富甲天下,但在金錢問題上,他從不放縱孩子,反而還十分注重對孩子在方面的引導。

洛克菲勒的做法,值得我們反思,更值得我們借鑑。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應該教會孩子懂得關於金錢的道理:

錢來之不易,取之有道,也必須用之有道,隨意揮霍是不正確的行為。

(4) 挫折教育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家長為了讓孩子“一心讀好聖賢書”,選擇對所有的事情大包大攬。

許多孩子上了大學以後,連簡單的洗衣服也做不好。

而且,這些人一旦遭受到挫折以後,心中無法承受打擊,只會躲在爸媽的懷裡哭泣,不會去動腦筋想辦法該怎麼解決。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則新聞:一個12歲的小女孩在學校跳樓自殺,原因是因為她沒有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被老師當眾批評,打了手掌。

這個小女孩因為受不了這些在她看起來“很屈辱”的行為,所以選擇跳樓自殺。

很多網友在評論時,除了說到學校的體罰不對之外,也提到了一點,現在孩子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能力太差。

所以,為了避免將來孩子也出現這樣的悲劇,我們在他的成長過程中,適當來點挫折教育,是必不可少的。

那麼,父母具體該怎麼做呢?

《養育的選擇》這本書向我們介紹了父母應該怎麼應對的具體做法:

董存瑞上熱搜?年僅45歲不幸去世,好的家庭教育都“沾親帶故”

父母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給予他們情感上、認知上、思維方式上的全方位支持,不讓孩子去打毫無準備之仗,通過父母的支持、引導,逐步形成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在此之下,孩子們才能夠學會更加積極地面對生活,處理難題,成為生活的強者!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