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真正的作者是谁?

珍惜【送微晶试用装】正在月子中


先是罗贯中将说书、戏剧中的水浒故事采访、编目、集中成册,算是采编整理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创作,初步形成一部小说;后来施耐庵对这种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的完整册子打磨、推进、去毛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艺术再创造,提高成为了真正的文学著作。其实对罗贯中进行再加工的本子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因此能够广泛传播,流传于世。《水浒传》的作者,应该说是罗贯中与施耐庵联合,创作出了一部既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长篇小说。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一些零星记载也互相矛盾。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在杭州生活过。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

这两位伟大的作者没有留下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却为后世的无数观众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贝!


Emma解说



历史上确实有宋江这个人,他在北宋末的宣和年间领导了一场农民起义。史书上说,宋江起义队伍只有三十六人,在山东、河南、淮南一带杀富济贫,好几万官军也对付了他们。

后来有个叫侯蒙的官员给皇上出主意,可以招安宋江,让他们去打南方的农民起义军方腊,以后的演义里就有了受招安和征方腊的故事。

宋江的故事在南宋流传很广,有的画家还给三十六人一一画像题诗,说书艺人的话本里也出现了《花和尚》、《青面兽》、《武行者》等篇目。

宋末元初,有一本讲史话本叫《大宋宣和遗事》,专讲北宋衰亡史,其中有一部分,就是写宋江起义的内容。


到了元朝,又有一些剧作家把宋江故事写成剧本,拿到舞台上演出,当时很受欢迎。在杂剧中,宋江一伙已有三十六人扩大到一百零八位,还出现无数的小喽啰。

水浒故事不是某一个人独家创作,它是历代人民群众,说话艺人及戏剧家共同创作的成果。就连朱元璋的孙子朱有燉,也写了两部水浒戏:《黑旋风仗义疏财》和《豹子和尚自还俗》。

后来,就有明代的施耐庵,把这许多传说汇集起来,写成文字,刊印成书。这便有了今天的《水浒传》。水浒————是水边的意思,是宋江聚义的地方,在八百里梁山中。


路途故事


《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它的作者,不见于正史。但现存其他资料的记载又五花八门,历代学者见解纷纭。

近几十年来,海内外关于《水浒传》作者的讨论大致上有四类。

01 托名说

持此说者认为历史上本无施耐庵其人,一些明版《水浒传》署为施耐庵著,是他人托名;另有加署罗贯中,也是托名。但究为何人托名,又有四种说法。

1、胡适1921年在《水浒传传考证》中提出:“施耐庵”大概是‘乌有先生’、“亡是公’一流的人,是一个假托的名学。”


《水浒传传考证》是我国第一篇用现代方法研究古典小说的专论,对后世影响很大。胡氏以“文学进化的观点”推论说,《水浒传》不可能产生在宋、元或明初,“施耐庵”是明中叶一个文学大家的假名。”

2、鲁迅1923年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提出:“疑施乃演为繁本者之托名。”

鲁迅第一次将对《水浒传传》作者的考证同对《水浒传》版本的研究联系起来,认为《水浒传》原为简本,明代有人演为繁本,遂托名施耐庵。虽然学术界未尽采纳这种“先简后繁”说,但鲁迅的研究方法为后世开拓了道路。

鲁迅同胡适一样,均未看到上世纪二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陆续发现的施耐庵文物史料,所以鲁迅提这个观点时加了个“疑”字。

3. 郭勋托名说。1980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戴不凡《小说见闻录》。戴氏认为“施耐庵实无其人”,而是正德、嘉靖年间官僚政客、武定侯郭勋的托名。

他认为《水浒传》繁本早于简本,简本系晚出的派生本,繁本则以郭勋刻本为祖本,施耐庵、罗贯中都是郭勋及其门客的托名,只不过罗贯中乃元末明初的戏曲家,他与《水浒传传》无关。

4. 集体创作说。日本松技茂夫在1949年提出:“《水许传》的著作权,与其说让施罗二人独占,倒不如说应当归之于无数无名的中国群众。”国内很多学者也坚持认为《水浒传传》不是一人写成的,也不是一次写成的;是经过很多人、很长时期、很多次修改才完成的。


02、施、罗合作说

所谓合作,不一定指两人商量好的合作,先后对该书形成作出贡献,也是合作。

各种明版《水浒传传》的署名,不外施耐庵、罗贯中二人,不过有的合题,有的分题罢了。不少学者坚持施、罗合作说,但二人如何合作,孰前孰后,则又有三种不同观点。

1.施作罗续说。金圣叹删评《水浒传》时即提出古本七十回乃施耐庵作,后五十回乃罗贯中续,且极口诋罗,从而删去后五十回。后世学者对金圣叹腰斩《水浒传》事或誉或毁,但不少人仍接受这种施作罗续说。


2.施著罗编说。明高儒《百川书志》著录的《水浒传传》百回本的作者题为“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郭勋刻本则题为“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论者多认为,所谓“的本”即施耐庵原著本。


但也有人认为,“的本”之“本”乃话本,施耐庵仅草就水浒传话本,而罗贯中才是小说《水浒传传》的主要作者。《水浒传传》最后在文学史上大放光彩,就完全离不开罗贯中、郭勋等人不断的、全面的加工。”


3.罗作施改说。1930年李逸侯提出,明初罗贯中作了一百回本《水浒传》:明中叶时施耐庵“运用他高明的文学技术和伟大的创造力”创作了七十回本的《水浒传》。其主要理由是:《水浒传》先简后繁,面简本仅题罗贯中,繁本则施罗并题,可见罗氏先作,施氏后改。


03 罗贯中编纂说

持罗贯中编纂说者认为《水浒传传》主要作者实是罗贯中,而施耐庵仅是托名。

1982年罗尔纲在《水浒传真义考》中提出,《施耐庵墓志》不足凭信,而罗贯中确有其人,是元末明初一位“有志图王者”,曾帮助过张士诚起义,七十一回本《水浒传》即出其手。百回本的后二十九回则是明朝宣德、正统以后的人续加的。


04 施耐庵编纂说

若干《水浒传》版本和不少论著对其作者只题施耐庵一人。这当中又分三种情形。

1、称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全传》作者仅施一人。如光绪大道堂刊本。民国万有文库本、上海中西书局本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均只题施耐庵一人,卷首序言亦持此说。

2、不问版本、回数,只笼统称《水浒传》作者是施耐庵,如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

3.只称七十回本或七十一回本作者是施耐庵。如民国亚东图书馆胡适序本、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历次出版的七十一回本等,这种说法实际同“施著罗续”说一致。

以上四种观点,都是研究者们认真考察的成果, 都有一定的依据。我更倾向于施耐庵为原作者。但在对施耐庵的争议中,焦点在于苏北元末明初施耐庵是否即《水浒传》作者。

江苏省兴化县有个施家桥村,村上百分之八十居民姓施,都自称是施耐庵后代。据历代传抄的施氏家谱记载,施氏在元末明初的祖先字彦端:又字耐庵,曾官钱塘二载,村东北有座土坟,相传即施耐庵墓。

旧时施姓居民每年在此祭祖。同施家桥村隔河相望有个白驹镇,镇上施姓居民亦自称是施耐庵或施耐庵之弟的后裔。

镇东有施氏宗祠,曾供施耐庵牌位。旧时白驹镇连同四周村庄,包括施家桥村,统称白驹场。


白驹场原归兴化县。有一家谱抄本附自称淮安王道生作的《施耐庵墓志》,《兴化县续志》亦载此志。

墓志提到施耐庵生于元元贞丙申,死于明洪武庚戌,并自称曾遇施耐庵门人罗贯中于闽。

1958年在施耐庵之子施让墓中出土“地照”方砖一块、洪武铜钱一枚。砖上“大明景泰四年二月乙卯朔越有十五日”日期同之前曾公布的施谱所载《故处士施公墓志铭》的年、月、目均相合,姓、名、字也一致。


1978年8月,在施氏墓群中出土施耐庵曾孙施廷佐墓志铭砖,砖上刻有“(曾祖)彦端会元季兵起播浙遂家之…及世平怀故居兴化”字样。


墓志铭砖多次经专家鉴定,虽对铭文理解各有不同,但均认定墓砖本身是可信的。

从本世纪初起,兴化人刘仲书和魏克三多次到白驹场收集施附庵史料。后来,他们写成《施耐庵传》,收进四十年代成书的《兴化县续志》中。

1981年7月16日台北《大华晚报》发表赵知人《施耐庵故里及遗迹》,提到兴化“地方偏僻,四周环水”,为施耐庵隐居著《水浒传》提供了条件。

1982年报纸公布了新发现的施廷佐墓志铭等文物史料,这些新史料为施耐庵确有其人提供了“铁证”,新史料或许可使《水浒传》作者之谜大白于天下。

白驹施耐庵,经历了元末的动乱,有阶级斗争、民族斗争的实践经验,他与当道权贵不合, 对张士诚在感情上有共鸣, 行动上又不完全合作, 对于人民的苦难, 却充满同情之心。

他长期生活在杭州、苏州等城市,对于市井“说话”艺术有充分的了解, 加上宋江民间传说在这一带流传,使他获得了收集,整理乃至再创作的客观素材,他的文化修养、艺术观点,又使他具备了写作《水浒传》的主观条件。

总起来说, 目前对于施耐庵的作者身份确认,处于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中。但要最终实锤,还需要学界挖掘更多的令人信服的证据。


萧凤拙


施耐庵(约1296—约1370),原名彦端,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舟人之子,13岁入私塾,19岁中秀才,29岁中举人,36岁中进士。36岁至40岁之间官钱塘二载,后与当道不合,复归苏州。

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岁,张士诚据苏,征聘不应;与张士诚部将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阴,在祝塘镇教书。71岁或72岁迁兴化,族迁白驹场、施家桥。朱元璋屡征不应;最后居淮安卒,终年74岁。

嘉靖间出版郭勋家刻的《忠义水浒传》二十卷一百回本、明万历四十二年(1614)袁无涯刊《忠义水浒全传》一百二十回本,署名是“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与之相近的还有明万历三十年(1602)前后容与堂刻本《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署名是“施耐庵撰,罗贯中纂修”。


精彩搞笑电影片段放送


最早的水浒故事的雏形作者应该是民间艺人。

《水浒传》的成书历程

梁山这个地方有山林的庇护,便于藏身割据,因此梁山是绿林草莽的云集地,而且颇有尚武之风,所以就成了豪侠故事滋生的中心,这也是水浒故事的最早雏形。

北宋灭亡后,杭州成了南宋的政治文化中心。大量从北方逃难过来的艺人汇聚于此。在各个娱乐场所里,南北方各种娱乐形式轮番上演,空前繁荣。就在这个时期,水浒故事广为流传。所以,我们现在听到的很多水浒故事,是那些说书的老艺人们流传下来的。

到了元代,杭州出现了“水浒戏”,这就使得水浒故事立体的展现在世人面前。最主要的是,元代已经有了《大宋宣和遗事》这本著作。这本书把三十六个水浒英雄故事串联在一起了。这就是现在《水浒传》的基本架构。

到了元末明初,《水浒传》在杭州宣告问世,这就是最早的《水浒传》版本。作者以 《大宋宣和遗事》为蓝本,把三十六位英雄增加到一百零八位。把民间的英雄传说和故事都加了进来,进行加工整理。最终完成了这部旷世巨著。

写这篇文章并没有对施耐庵先生不敬的意思。只是想把真实的一面写出来和大家分享,有不妥之处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冲仔学历史


《水浒传》的真正作者当然是施耐庵,罗贯中参与篆修。

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中最早的白话小说,《水浒传》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殿堂,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虽然各朝代多次将其列为禁书,但老百姓却一直争相传颂,文人知识分子对其评价也甚高。但流传如此之广、影响力如此之大的巨著,关于其作者是谁,却有多种说法。



四大名著都诞生于明清之际,远的距今六七百年,近的不过两百多年,不光《水浒传》,其它三部作品的作者同样也有存疑。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呢?

其实究其原因,道理也很简单。近代以前,社会主流一直认为小说是上不了台面的小道,是旁门左道,只有诗文才是光明正道,所以,作者自身也很低调,不愿意过多暴露自己是作者的身份,羞于直接留下自己的名字。



另外,也和小说本身的发展演变有关。像《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都经历了几百年民间集体创作的过程,经历了很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作者也是在民间创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创作,所以相似的内容和故事有多个版本,元杂剧更是有许多和《水浒传》中相似的戏目。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据说此人非常有才,诗词歌赋、天文地理、医卜星象无所不精。罗贯中也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他在战乱中认识施耐庵,两人以师徒相称。

现今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残本(嘉靖本)《天都外臣序本》,袁无涯刊本所题署的“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篆修”。明确表明施耐庵是作者,罗贯中是编者。另外,高儒的《百川书志》也记录“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所以,施耐庵的著作权应该非常明确,罗贯中参与了创作和编辑,同时也是中国民间智慧的结晶。


沅汰


史书记载,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宋江一伙三十六人在山东叛乱。官兵为之震动,宋江等人的事迹被传奇化,成为英雄说话,在民间广为流传,且被大众所爱,后来又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终成为大规模的说话。由此可知,民众对宋江等人的行为产生共鸣,将其所作所为视为英雄行径,为其喝彩,并经此发泄了心中的郁闷。民众对此故事的喜爱,正反映出他们对旧时腐败官僚政治的憎恨。水浒说话,通行于北宋未年至南宋初年,以此为主题的戏剧也逐渐风行。后人更予添加枝节,除原先的36人之外,又产生出许多英雄豪杰,经整理而成为一百零八条好汉。这些多彩多姿的说话,今后人增减取舍后,若于明初变成读物的形式,即今日通行的《水浒传》。至于作者,则众说纷纭,有人说是施耐庵,有人说是罗贯中,又有一说,则谓罗贯中改写施耐庵的原作,然而在今日,此系施耐庵所作。从书场里走出来的小说家,施耐庵,中国文学史上伟大的小说家,《水浒传》成为其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施耐庵,元代东都人,元末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之际,施耐庵曾参与张士诚为首的反叛。《水浒传》,全书描述众英雄好汉,在无数英雄的打斗中,由叱咤风云而趋向穷途末路的悲剧故事。这部情节曲折生动的古典名著,流传千古,经久不衰。🦄🌺🌺





飞天ZY漫雪


作者是施耐庵,施耐庵比罗贯中大,他是罗贯中的师傅.

施耐庵(约1296~1370)

中国元末明初作家。名子安,一说名耳。兴化(今江苏兴化县)人,原籍苏州。相传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明嘉靖十九年(1540),高儒《百川书志》载:“《忠义水浒传》100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嘉靖四十五年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此书为“钱塘施耐庵的本”。万历年间,胡应麟在《少室山房笔丛》中指出:“武林施某所编水浒传,特为盛行。”今人一致认为施耐庵是《水浒传》作者。


娱乐工作室


若问及谁是《水浒传》的作者,想必大多数人一下就会想到施耐庵,我们的语文教材中也曾这样告诉过我们,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作者就是施耐庵。

《水浒传》大致说的是北宋宣和年间,宋江等一众好汉聚义梁山泊,打起替天行道的旗号,最终被朝廷诏安,征大辽、讨方腊,损兵折将,最终宋江被奸佞所害的故事。

关于宋江其人,历史上确有记载,说的是山东人宋江等三十六条好汉聚义的故事,其真人事迹在南宋时期即在民间有所流传,说书人将其编撰成评话,在原本故事上加以杜撰渲染后在闹市街井之中讲给歇脚之人,因此传播甚广。

时至宋末元初之时,民间出现一本叫做《大宋宣和遗事》的书册,其中讲述的便是宋江故事的大致轮廓。元代杂居之中,便有了许多关于梁山好汉的故事,但无一例外都是当时的艺术家凭空想象加以杜撰,并非真实历史。

相传元末明初之时,兴化人施耐庵将长期流传自民间的梁山故事加以整理,通过其艺术加工,完成了章回体小说《水浒传》,全篇一百回,又名《忠义水浒传》。“明末五子”之一的胡应麟在其著作《少室山房笔丛》中有过描写,认为《水浒传》系施耐庵所著。由此,人们才认为原作者就是施耐庵。

但是,有关施耐庵是否是《水浒传》作者的问题,其实自明代至今都有人提出质疑。明朝初年有档案《前朝志拷》记载《水浒传》作者实为罗贯中。指出罗贯中在创作旷世巨著《三国演义》在前,完成了《水浒传》在后。而当时施耐庵的身份是罗贯中的先生(老师),施耐庵为其做过修改,并且有意抹去徒弟的名讳,使得自己成为当仁不让的原作者。这一点非常类似清代晚期那位伪圣人康有为盗用梁启超的著作,借他人之名炒作自己。不过也有人认为施耐庵并非有意借他人之名提升自己,而是胡应麟的误写使其误打误撞挂上了作者名衔。

纵观罗贯中一生的著作,除了《三国演义》之外,还有《三遂平妖传》以及《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等等,笔者从旧书摊找到过一本章回体小说,名叫《粉妆楼全传》,署名作者同样为罗贯中。也就是说罗贯中一生之中著作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章回体小说最为拿手。而施耐庵却鲜有著作,人们对其最熟悉的莫过于《水浒传》。

早在明朝嘉靖残本《天都外臣序本》中,人们就已经发现了关于《忠义水浒传》的作者问题,其上写明“施耐庵集撰,罗贯中纂修”,但是明朝高儒的《百川书志》中又写明“钱塘施耐庵为本,罗贯中编次”,郎瑛的《七修类稿》中,也写明“施耐庵为首,罗贯中为次”。显而易见,大家都认为,这套书的原作者是施耐庵与罗贯中合作编写,而非施耐庵一人所为。因此,只署名施耐庵一人名讳是不正确的。

《水浒传》作为一套鸿篇巨著才子书,自古被人研究阅读,但是它同《西游记》与《红楼梦》一样,其作者身份都是令人怀疑的,自古至今有关学术论文的剽窃数不胜数,往往最终人们发现一些所谓的大德大贤都是欺世盗名之辈。至于《水浒传》的真实作者是谁到目前已经不重要了,爱谁谁吧,只要书好就行。不管是谁写,书能写的这么高妙,后人打心眼里对其佩服,古人在天之灵也便得到安慰了。


大狮


先是罗贯中将说书、戏剧中的水浒故事采访、编目、集中成册,算是采编整理并进行了一定的发展创作,初步形成一部小说;后来施耐庵对这种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的完整册子打磨、推进、去毛刺,进行了相当程度的艺术再创造,提高成为了真正的文学著作。其实对罗贯中进行再加工的本子不止一个,而以施耐庵的本子最好,因此能够广泛传播,流传于世。《水浒传》的作者,应该说是罗贯中与施耐庵联合,创作出了一部既具有很高艺术水准、又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优秀长篇小说。

罗贯中的生平不见史传,一些零星记载也互相矛盾。他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祖籍太原,在杭州生活过。

施耐庵生平不详,仅知他是元末明初人,曾在钱塘(今浙江杭州)生活。

这两位伟大的作者没有留下关于自己的个人信息,却为后世的无数观众带来了弥足珍贵的精神宝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