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宅在家的这段期间,许多家长都为孩子学习的问题发愁。

缺乏了学校规章制度和老师的约束,孩子在家更不学习了,懒散、拖延、自制力又差。

早上总懒床,连早饭也不吃,上完网课写作业也总是拖延,而且写10分钟就发呆8分钟,总想看看手机、玩玩游戏,一天时间就又这么过去了。

一想到别的孩子在家学习,自家孩子就这样慢慢被拉开差距,父母就头疼不已。

尽管平时就知道孩子有懒散的毛病,但好歹有人管着,不至于像现在这样毫无目标和动力。父母的心情和工作受影响,唠叨几句孩子又不爱听,总之是问题重重。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01孩子的坏习惯只能改变,不能消除

事实上,孩子之所以会存在懒散、拖延、自制力差这些问题,就是习惯原因。

然而,习惯的重要性谁都知道,但想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却不简单。不管怎么劝怎么说,就是没效果,也没见孩子有什么改变。

不过也不必过于消极,孩子身上这些坏习惯是能改的,只是传统的教育方式不起作用。

整天催促孩子“你怎么还不去写作业?”“这都几点了,还躺在床上玩手机。”“赶明开学了,我看你怎么办”,也只能给孩子磨磨耳朵。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家长发现孩子的坏习惯后,都会下意识用批评、指责等方式“消除”掉。当然,大家也都发现了,这种做法收效甚微。

事实上,正确的思路应该是将孩子的坏习惯改变成好习惯,尽管科学家说形成一个习惯需要288天,但真正落实到生活中花费的时间更长。

因为孩子原有的习惯已经在大脑中存在反射回路,比如写作业好累、又难,还是躺在床上玩会手机更轻松。

这就像吃饭吧唧嘴一样,无需费力气就实现了,可能孩子自己都意识不到。

因此,家长要通过长期和大量的刺激,改变孩子过去的习惯,使脑回路建立起新的神经条件反射回路。

想帮助孩子把这些坏习惯改成好习惯,也许“习惯回路”可助你打破困局。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02何为习惯回路?

《习惯的力量》一书中,这样一段话告诉我们,习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人们每天做的大部分选择,都会让他人觉得是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策,事实上并非如此。人一天中的活动有40%都是习惯的产物,而不是做出的主动决定。

过去的很多年间,神经学家、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以及商业界的营销人员,对习惯的运作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发现习惯的组成是具备回路的,想改变的话需要从回路上下手。

我先用海洋馆训练海豚的方式,给大家简单讲解一下什么是习惯回路。

  • 海豚幼年时,训练人员就会给它播放音乐,并通过下达指令刺激海豚,让它完成相应的动作。
  • 每一次海豚成功完成动作后,都会获得奖励,也就是食物。
  • 之后,训练人员会让海豚一直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养成习惯并加强记忆,海豚成年后就能轻松地根据人声和指令完成任务。

因此,一个习惯回路可以分解成以下部分。

训练或命令(刺激)——海豚表演(做出习惯行为)——得到实物(获得奖励)——训练者的命令(重复刺激),最后形成习惯回路。

也就是说,习惯回路最基本的要素是刺激、习惯性行为以及奖励

,这三者反复循环,形成一个闭合回路,外在表现就是孩子的习惯坚持。

甚至到最后形成无需思考下意识就能做出的行为,或者肌肉记忆。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比如孩子的坏习惯,就是这样一个回路:

玩手机(行为)——轻松愉快(奖励)——看到手机(刺激)。

可想而知,在孩子得知手机可以玩的情况下,他怎么可能放弃轻松愉快的经历,选择难度较高的学习呢?

再比如,闹钟响了(刺激)——孩子听到后关掉继续睡(行为)——感觉浑身舒适又放松(奖励)。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03为什么坏习惯比好习惯更容易形成?

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人的本能就是享乐。

因此,那些需要耗费精力的事,如果没有强大的意志力驱动,很难坚持下来。

生活中任何事物都可以作为习惯回路的刺激,既可以是视觉上的,比如看见手机;也可以是特定的地点;比如家里有床有沙发很舒服;也可能是特定时间,比如假期就应该放松;还可能是某种情绪或思绪,比如今天感觉好累好困不开心,只想玩会儿手机;又或者某种同伴,比如在学校看见老师和同学就想学习,在家看见父母就想休息。

这些坏习惯的刺激,往往容易被人忽略,因此无需过多思考甚至身体自动执行,这样的习惯性行为就很难改掉了,因为这是最省力的模式。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想帮孩子改掉坏习惯,必须让他刻意对抗这种舒适的感觉,与此同时大脑也会预期是否有奖励。

因此,家长要做的是尽量给孩子提供一个相同的刺激和奖励,让你希望孩子形成的习惯行为替换掉原有的习惯行为。

比如坏习惯的回路:

  • 习惯行为:不写作业
  • 内在奖励:写作业太无聊了,玩手机才快乐
  • 暗示:反正我写作业和不写作业没什么区别
  • 改变内在奖励:天天玩手机是没出息的,还是得写作业,也许到时候我考试及格了,老师还夸我呢
  • 改变暗示:到时间了,我应该写作业了,不然一会儿妈妈又该催我了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04生活中如何实施习惯回路?

习惯作为父母口中的高频词汇,对孩子人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的起跑线相差都不会太远,只是有的孩子屈服于坏习惯,慢慢就落在后面了,有的孩子坚持好习惯,便接近成功。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想把孩子的坏习惯改成好习惯,也要从“习惯回路”的三个要素下手。

1)找到最有效的刺激

这是诱使孩子做出习惯行为的直接因素,家长要根据孩子的性格以及兴趣、能力等多方面考量。

比如孩子好胜心强,就和他打赌比赛,或者询问孩子将来的梦想以及对什么感兴趣,告诉他学习能提供什么样的助力。

孩子觉得好习惯对自己有利,才愿意尝试着去做做。

2)培养自制力和抗干扰能力

孩子开始做了,仅仅是第一个好信号,习惯回路毕竟是闭环运行的,因此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干扰。

比如到了上网课的时间,还对着手机里的视频依依不舍;写作业时总想和朋友一起游戏开黑;晚上要睡觉了精神仍然很亢奋。

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干扰因素,打破了孩子坚持的动力。

为了安抚孩子这颗躁动的心,家长平时要多找些方式消耗孩子的动能,比如和孩子一起开发新游戏,孩子动够了想静下来,自然就能好好写作业了。

当然,家长要想各种办法帮孩子找到学习中的趣味,才可能让他坚持下来。比如成绩差的孩子,就要先找些相对简单的题提升成就感。

孩子在家不学习,懒散、拖延、自制力差,“习惯回路”可打破困局

3)适当奖励

奖励是让孩子坚持下去的助推剂,一开始可能是物质方面的,随后要逐渐过渡到精神方面。

这个奖励存在的意义,在于让孩子尝到甜头,明白虽然正确的习惯要走出舒适区,但也会让自己有所收获。

对年纪比较小的孩子,推荐益智类玩具,比如乐高或芭比娃娃;要么是外出郊游、一起做游戏这样的陪伴。

直到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被激发,有了做事的主动性,这些奖励就可以渐渐退出舞台了。

4)家长的示范作用很重要

前文说过,有时孩子受到的刺激是生活中处处都存在的、无意识的,因此想让孩子坚持下去,父母带头或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至关重要。

这考验的不仅仅是孩子的毅力,也有家长的耐心,至少在最开始的20多天内,家长要时刻监督,并根据孩子的反应做调整。

与其烦恼孩子的问题,倒不如从现在开始改变他吧。

二胎奶爸一枚,擅长儿童心理和教育领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儿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