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唐诗三百首》之《佳人》

喜新厌旧是人之常情,于是经常用“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来形容被抛弃的女子,奚落薄情的男人。这句话出自杜甫的五言古诗《佳人》,原诗里描述的事情,比我们想象得还要惨。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一位绝代佳人,因为长年战乱,躲避在山谷之中。以前家族鼎盛,得坐高官,但最后连给父母兄弟收尸的机会都没有。而丈夫还是个薄情郎,又娶了年轻貌美的女子,所有心思都在她的身上。生活都难以为继,只能靠变卖首饰度日。已经无心收拾自己,天冷了也没有厚衣裳穿,还要自己去修补茅草房。日子,只能苦捱着……

佳人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生活的韧性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

安史之乱前,杜甫参加科举考试,宰相李林甫说“野无遗贤”,所有人都“被落榜”。杜甫困守长安,长达十年,十年里,他一直在寻找机会。当时流行向皇帝献赋的形式自荐,同时他也在努力结交权贵,期望能有些出头之日,结果还是一事无成。因为生计,不得已当了看管仓库的小官,在此期间,儿子都被饿死。天可怜见。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安史之乱爆发,玄宗西逃,太子在灵武即位,杜甫听说后,独自一人投奔肃宗。路上和王维一样被抓,因官小被放。此后两年,一直想方设法去投奔肃宗。两年后,才到肃宗帐前,被授左拾遗,但因营救房琯(宰相,因兵败)很快(几个月)就被罢免,被派去当了一个小官,就是华州司功参军。

无论是困守长安,还是安史之乱的时候,杜甫都在积极努力地寻找报国机会。虽然都事与愿违,但也没有太多怨天尤人,只是在默默承受。算是践行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处世哲学。

对于一个学富五车,胸怀天下的人,承受这份煎熬,需要更多的韧性。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生活还要继续

这首诗是典型的现实主义题材。杜甫四处漂泊,用淡然真切的笔触记录了很多的现实社会的事情。

我想,当时杜甫肯定没有想过为什么写这些诗。目睹这些现实,有很多感触,如鲠在喉,不得不发,于是便挥毫记录下了。这出于读书人的自觉性吧,由此完成了文学家的使命。

杜甫和那“佳人”一样。被人抛弃,孤苦伶仃,穷困潦倒,但生活还是要继续下去。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这种相依为命的互相支持,让人动容,社会底层的人,只能靠互相搀扶,相互鼓励,才能让日子继续下去。

“日暮倚修竹”是我最喜欢的一句。天黑了,靠在竹子上……此刻,她在想什么?

而当时,杜甫又在想什么?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苦难没有尽头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对于普通人,不是为了生活,只求活着。

风光也好,落魄也罢,心里总少不了牵挂。

杜甫是苦的,心里装的东西太多,也恰是这些牵挂,成就了他的伟大。他的品行,情怀,韧性,格局,无不是国人的集中体现。

生活压不垮我们,虽然苦难虽没有尽头,但我们仍满怀希望。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即便如此,日子就不过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