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長城 戰“疫”同行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我國發生的傳播速度最快、感染範圍最廣、防控難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帶給全社會一場嚴峻大考。在醫務工作者、人民解放軍指戰員、公安幹警、社區工作者等組成的一線戰“疫”大軍中,有這樣一群並肩者,他們不畏風險、不計報酬,自發集合、主動入列,凝成溫暖人心的力量;他們在組織、動員、服務中表現出大局意識、擔當精神和專業素養,為社會力量參與控“疫”交出了滿意答卷。他們,是無數平凡而偉大的志願者。

志願長城   戰“疫”同行

一次迅速而有序的集結

1月23日,武漢封鎖市內公共交通。在醫護人員遇到出行困難的時候,武漢市民志願者自發組織起來。1月23日中午組建的“善緣義助武漢醫療救援”志願車隊群,在一天後發展成40餘個,數千名志願者加入其中。這只是之後被稱作武漢“擺渡人”的志願者隊伍中的一支。志願者們先是接送醫護人員,在政府為醫護人員安排交通和食宿之後,又轉為運送捐贈物資、遞送居民生活急需物品等。這是疫情最前沿、危險性最高的志願服務,其協助疏解了政府安排短暫空檔期的困難,構建起應急時刻城市運轉的毛細血管。

隨著疫情的發展,志願服務需求不斷在變化。針對公共衛生事件應對的特殊性,黨和政府部門、群團組織迅速建立協調機制,提供需求信息,引導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及時有序開展志願服務活動。中央文明辦、中國志願服務聯合會發文提出,希望全國各地誌願者、志願服務組織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團結凝聚起來,統一行動聽指揮,科學專業做服務。共青團中央發文指出,發揮共青團生力軍和突擊隊的作用,統一指揮、統籌協調青年志願者組織參與疫情防控。民政部先後發文要求志願者配合湖北省、武漢市等地新冠肺炎防控指揮部的安排,外地誌願者在疫情終止前不前往湖北省;倡導志願者依法依規開展服務;引導志願者配合社區防疫工作開展服務,並與國家衛健委聯合發文動員引導志願者為集中隔離點隔離人員提供疫情認知、健康指導和心理情緒輔導,評估心理危機,開展家庭支援、社會關係修復、政策諮詢等服務,對疫情防控一線工作人員及家屬提供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

我們看到,從醫療救治場所到城鄉社區,從一線防疫人員到隔離中的密切接觸者,從普通人群到困難群體,只要是有需求出現,總有志願者迅速到場。戰“疫”志願服務在服從大局、遵守規則、保障安全的前提下,表現出應需而動、靈活多樣、有序有力的特徵。

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部署會議上講話指出,要支持廣大社工、義工和志願者開展心理疏導、情緒支持、保障支持等服務。這既是對廣大志願組織和志願者服務成效的肯定,也是對他們在戰“疫”新階段作出更大貢獻的號召。

在企業復工支持,學生課業輔導,醫護人員、病患及他們家庭的心理支持,降低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等領域,處處有志願者們忙碌的身影。即使疫情退去,在經濟社會秩序逐步恢復正常的過程中,志願服務仍將積極發揮作用,像繡花針那樣滿足社會服務中的細微需求。

一批溫暖且專業的服務

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來臨、防控措施不斷加碼和社會心理出現恐慌的狀況下,志願服務應該怎樣找準自己的角色和發揮作用的路徑?怎樣做到”幫忙不添亂”?這無疑考驗著志願服務組織和志願者們的專業能力。

疫情初期,籌集、對接和運送物資成為志願服務中最吃緊的戰線。武漢市江夏區600多名青年志願者攜手奮戰,方艙醫院、雷神山醫院的物資運送、床位鋪架、衛生清潔中都有他們辛勤的汗水。疫情聚集了無數這樣的志願者,他們中有“有戰必回”的退伍軍人,有“苦累扛得住”的熱血青年,有在地震救援中歷練過的“行家”。還有一些志願服務組織帶領志願者投入了物資籌集和對接工作中,在社會捐贈和需求匹配之間架起了暢通的橋樑。“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一群人的力量是無限的。”志願者們樸素的信念點燃了使命必達的聚變。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志願者參與最長的陣線。浙江省寧波市北侖區紅領之家黨員志願服務中心招募有防疫和應急經驗的志願者,成立紅領跑腿服務隊,幫助居民買菜購物、收運垃圾,看似瑣碎的服務卻成為最有力的支撐。黨員社區報到、長期紮根社區的志願服務組織招募、社區居民自發加入等,聚集起社區防疫志願服務的強大陣容,他們默默奉獻在生活服務、值守排查、宣傳引導等崗位上,有的還當上了父母雙雙上“一線”或雙雙被收治的孩子的“家長”,用最細緻入微的關愛傳遞出志願服務的溫情。

與病毒作戰對一線防疫人員,感染者、隔離者家庭及社會公眾均造成心理壓力,這很快便被志願者們關注到了。“回到酒店休息時經常看著孩子的照片流淚”,由湖北酈民社工中心和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社會工作者聯合組成的志願者團隊得知,這些年輕的醫護人員是擔心孩子生活學習不適應,或怕自己被感染見不到孩子,於是就鏈接社會捐贈的“大禮包”送到孩子們身邊,這個團隊中還有兒童心理專家隨時關注著孩子們的內心世界。由北京市社會心理工作聯合會、北京惠澤人公益發展中心等發起的京鄂志願者聯合行動集結了“三師”(社工、醫師、心理諮詢師)志願者隊伍,通過線上方式在疫區開展社會心理科普、防疫知識講座、情緒疏導、心理應激干預、特困救援和醫療轉介服務。在傳遍網絡的武漢方艙醫院廣場舞背後,則是遠自黑龍江的“社工共振”志願服務團隊發起“線上+線下”服務的成果。社會工作、心理諮詢、網絡技術、項目管理,每一組跨界專業的無縫貼合,都輸送出專業化志願服務的能量。

在疫情封鎖中,滿足困境人群的需求比往常更加困難。都安瑤族自治縣,是廣西脫貧任務最重的縣份,也是廣西新冠肺炎疫情最重的縣份。都安縣瑤山善行聯合會志願者根進由他們開展的“苦楝花1+1助學項目”,對所有資助的貧困學生開展調研,發現貧困學生因疫情影響家庭生計而焦慮和在“空中課堂”學習中有困難時,就開展心理疏導服務和積極組建教師志願者隊伍。志願者們還奔忙在為慢性病患者取藥,為獨居、空巢老人等提供所需服務的路上......

為了將疫情對社會經濟秩序造成的影響減到最低,志願者們成為一支靈敏洞察需求、靈活解決問題的隊伍。天津濱海藍天救援隊志願者自籌設備,為復工企業河街道、廣場、公交站等公共場所進行消殺作業;福建省三明市秦寧縣,志願者們在鮮花基地當起“臨時工人”,解決了由於外地員工無法返崗造成的鮮花積壓和滯銷難題......

志願長城   戰“疫”同行

一種“硬核”保障的力量

廣東省佛山市菠蘿救援隊是一支專業應急志願服務隊伍,他們對所有奔赴一線開展服務的志願者進行防疫知識培訓,併為每一位前線志願者購買意外保險,統一安排住宿。此外,這支救援隊還建立了幫助前線志願者家庭解決生活難題的機制。

志願服務組織為志願者提供相關保障是志願服務專業化發展的重要表現。而由於新冠疫情防控中的志願服務面對特殊風險,政府相關部門、志願服務行業組織和社會各界力量也紛紛行動起來,凝成了一股強大的保障合力。

各級志願服務行業組織通過發出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實務指引、網絡培訓課程、服務手冊,為志願者提供防護裝備等,為志願者們助力。山西省青年志願者協會推出的在線培訓中邀請醫務工作者介紹專業防疫知識、上海市志願者協會根據疫情防控形勢變化定期發佈工作提示、上海市志願服務公益基金會籌措資金為志願者採購防護服、護目鏡、面罩等物資.....

為解決志願者的後顧之憂,贈送專項保險成為一種有效有力的方式。浙江省社會工作師協會和浙江省志願者協會分別聯合保險公司向全省志願者贈送專項保險,北京民政局利用社會建設專項資金為在“志願北京”平臺實名註冊的防疫志願者提供專項保險,中銀保險有限公司廣東分公司為全省1萬名有疫情防控志願服務記錄的志願者捐贈專項保險......

3月5日,民政部、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聯合啟動“攜手同心助戰役——志願者、社區工作者、社會工作者和湖北省養老機構工作者關愛保障行動”,為抗疫中的志願者提供關愛保障金和專項保險。

風險提示、防護培訓、裝備提供、專項保險,這些火線上的志願者保障既包預防性也包括補償性措施。來自政府部門和社會各方面力量的守護,使志願者們的善心善念在全社會獲得弘揚。

一副廣泛動員的圖景

德不孤,必有鄰。當志願精神蔚然成風,更多人成為了志願服務隊伍中的一員。

江蘇省南京市某高速路口,一位男子把自己從土耳其買回來的滿後備箱口罩送給排查工作人員,當被問姓名時他說“叫我中國人吧”;一對父子在抗“疫”志願服務的的戰線上互相勉勵,父親在武漢做運輸醫療廢物去進行無公害處理的志願者,兒子在重慶社區裡為居民提供防疫志願服務;不知名的社區居民為志願者送來熱騰騰的湯麵......

武漢順豐小哥汪勇,以擔當精神吸引了眾多市民與他一道,成為為醫護人員吃飯、坐車、購物等提供後勤服務的志願者;武漢市洪山區金地太陽城小區,社區居民自組織設立志願者防疫指揮部;河北省淶水縣,假期中的大學生組成防疫宣傳志願服務隊......

一個一個或者一群一群志願者,共同構成新冠肺炎疫情戰“疫”志願服務的生動面孔。沒有一種社會動員形式,能夠像志願服務這樣,吸引不同年齡、性別、職業、興趣愛好、理想信念的人群參與進來,為了同一個目標共同行動,不計得失,無私奉獻。這是人類文明進步最重要的體現。新冠肺炎疫情戰“疫”志願服務是我國應急志願服務史上一次濃墨重彩的記錄,也必將成為我國志願服務事業向現代化進發的更高起點。

(中國社會報記者 李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