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留青竹刻


[散文] 留青竹刻


[散文] 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顾名思义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作为雕刻图纹,铲去图纹以外的竹青露出竹体作为图案的背景。这是一种具有常州地方特色的传统雕刻艺术,与常州梳篦、乱针绣并称为“延陵三宝”。留青雕刻作品昔时有笔筒、臂搁、匣盒、扇骨等器物,伴随时代变迁,如今也有打火机、充电宝等物件。留青竹刻因其雕刻方法精巧,竹器外表色泽莹润,可供人摩挲、把玩。抚摩日子越久,竹肌颜色越是深沉,色泽似琥珀,光滑如脂,温润如玉,极具收藏价值。

  去年儿子到日本留学前与我们商量选购送给导师的礼品,我毫不犹豫推荐了留青竹刻。多年前常州新北区薛家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镇”,当地政府曾把“华夏艺博园”作过“转型发展方式”的一个考核点位,我陪上级领导参观过,那里聚集了一大批本地工艺大师的工作室,有杨守玉的女儿孙燕云,乱针绣的传人的制作室;有徐素白的后代徐秉言,留青竹刻继承者的工作室;有常州梳篦的直系传人邢粮的作品陈列室,还有紫砂陶艺馆、麦秆画展示厅等等。这些民间工艺大师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制作出一件件颇具江南水乡特色的作品,不仅繁荣了地方文化,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散文] 留青竹刻


  因为喜欢,所以熟悉。那天上午我和妻驾车前往,熟门熟路直接就到了“华夏艺博园”C座的二楼。因为是休息日这里多家工作室停业,只有位于电梯口的“徐氏留青竹刻”里亮着灯。我们走进去,四周安静得几乎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在这样的环境里让人不得不蹑着脚走路,生怕动静大了惊醒这里的艺术精灵。整个工作室分为三块:竹刻创作区、商品销售区和艺术展示厅。工作区里的三个人正聚精会神地在柔和的灯光下刻着竹子,并未抬头观察我们。我们先在销售区寻找性价比合适的作品,妻指着一对“太湖人家”的书镇对我说:“这对作品选用小桥流水、枕河民居、乌篷船、还有岸边的垂柳把江南水乡刻画得栩栩如生,我们就买它吧。”我深表赞同,连忙对着工作区问道:“这里陈列的可以买吗?”

  这时走过来一位中年人,只见他头发花白,脸上的皱纹如同一张交通发达的地图,但肤色白皙得不见任何斑点,藏在深度近视眼睛后面的是一对细细的眼睛,看上去一副笑眯眯的样子。他卷起系着腰间蓝布围裙擦了擦手问道:“你们看上哪一种了?”然后顺着我的指向拿出竹刻介绍道:“这对作品是我学生创作的,售价六百元。若是你们中意,我就给你们装盒。”

  妻一听说是学生的习作,脸上顿时浮起了阴云道:“我们这是给孩子选购送老师的礼品,想买大师的原创作品呢。”在问完我们的心理价位以后,他直言道:“你们这样的价位只能买这个柜上的。若要看作品,请跟我来。”

[散文] 留青竹刻


  我们跟随他走进了作品陈列室,他打开了安置在陈列柜里的白炽灯,只见一件件留青竹刻精品如同处子静静地躺在里面,脸上油光溢彩,仿佛正做着邂逅江南水乡的香梦。有一件“荷塘蛙鸣”的作品,在放大镜下,一只青蛙坐在荷叶上,鼓动着腮帮子,似发出一阵的低鸣,生动极了。妻探过头去一看,价格竟是两万元!我见她默不作声,便对他说:“我们只是购买普通礼品,这里陈列的买不起。”

  他笑了笑,对我们说:“既然是普通礼品,六百元一件的正合适。如果你们觉得这个价位的竹刻不够格,我建议你们去买常州梳篦,黄杨木的最好,那也是常州的传统工艺品。今天他们工作室没人,我可以把他们的联系号码给你们。”

  我和妻走到楼下,谈及“徐氏留青竹刻”的服务态度感慨良多。妻自言自语道:“如今商家夸大商品性能的有之,把假货说成名牌的有之,以次充好的更是累见不鲜,但从来没有遇见过主动推荐别人的商品的商家!”我心有不甘地说:“既然如此,好不容易来了一趟,我们就买留青竹刻吧?至少人家不欺客嘛。”妻欣然同意。

[散文] 留青竹刻


  我和她又上楼去,提出购买六对书镇,分别是“太湖人家”“江南水韵”“小桥流水”“青果巷”“篦箕巷”和“双桂坊”。店里的三个人立即忙碌起来,中年女子负责从货架上取货,另一位老者负责装盒,戴眼镜的这位先生很认真地在盒子上贴上用柳体竖写的“常州留青竹刻”的纸条,纸条的左下部还有一只红印章,透出一股浓郁的古文化气息。他一边贴纸条一边像是告诫自己说:“礼盒上的面布与纸条的热胀冷缩不一样,如果不紧紧地用力贴住,将来纸条会皱起的,那样就不好看了。”

  我正准备付钱,这时电话响了,是儿子打过来的,他让我拍一张留青竹刻照片发过去,要细瞧。但他看过样品后连声说用作礼物太粗糙,劝我们不要买了。我一时过意不去,毕竟人家已经装盒了,而且忙了好一阵子,说不买就不买,寻开心哪。戴眼镜的先生听出了端倪,倒劝起我们来:“孩子送礼品,应该由他自己做主。既然他不中意,还是别买了吧。”脸上没有一点不耐烦。

  那位中年女子走过来对妻说:“这些是学生的习作,一件仅制作也要花费一周的。”她又拿了一块竹片对我们说:“制作留青竹刻要选择上等的竹材,首先必须懂得鉴别毛竹的生长年龄,初生的毛竹,杆上呈现油绿色,并有细密软毛;第二年杆上细毛脱落,杆为青绿色,每个竹节下显出一道银白色粉环;第三年表皮变为黄绿色,节下粉环变为灰黑色并逐渐消失;第四年以后,杆上渐生灰白粉末,表皮逐渐变黄,到七年以上表皮就变为老黄色,因此识别竹龄是重要一环,嫩者质地未坚,疏松不宜用,且雕刻后易变形。老者纹理粗糙,不耐精雕,一般采用三至五年之竹才好。“

[散文] 留青竹刻


  我听了啧啧称赞:“事事穷尽时,行行出状元,想不到这里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她没有回答我的话,继续介绍:“竹子砍下后,需作相应的处理,先断成合适的长度,再用清水加入少量食用碱后加热,待煮沸后放入竹段,再煮沸二十分钟左右取出,用干布快速擦拭,直至表面由深绿色变成淡绿色后,再放至日光下进行暴晒,要连续暴晒两年后方能使用。这样的竹子表皮白净,竹肌橙红,才是留青竹刻创作的上好材料。好多竹料晒白后才看出是不是有暗斑,有暗斑就不能用。还有一部分开裂的也不能用,这样下来一批竹料最后也就只有十分之一的能用,所以这块竹片有人出五千元,我还不卖呢,太费工夫了!”

  见我们很感兴趣,这位中年男子递给我一支烟,邀要坐下来。我接过老者递过来的茶,听他说:“她叫徐云,是徐素白竹刻传人徐秉言的女儿,我是她的丈夫叫沈华强。我们在这里主要是创作,学生的作品只是代销为客户作礼品用。留青竹刻的制作最见工夫的是刀工,选用的刀具有三种,即切刀、平刀和圆刀,都是用白钢条磨制的。磨刀是一门技术活,要使每个面平整如镜。刻竹握刀一般只用食、拇、中三指,刀与竹面约成四十五度角,所以磨刀的倾斜度要根据握刀的角度调整好,只有握刀的姿势舒服了刻竹才能顺畅。”

[散文] 留青竹刻


  听了他的介绍,我若有所悟:“留青竹刻其实就是以刀代笔来体现中国书画的艺术韵味,但它比书画更容易收藏,还可以让人把玩欣赏。”想起央视《寻宝》栏目有一次到常州,一件徐素白的留青竹刻笔筒被评为“国宝”级古玩,我不禁为本地能有这样的民间艺术感到自豪!

  那天从“华夏艺博园”走出来,妻问我:“你有没有注意到沈华强先生的气色?”她见我疑惑惑不解,嗔怪说:“相由心生,心随境转,大凡气色上佳者,往往心不染一尘。”

  人无论贵贱,要像留青竹刻一样,不断剔除抱怨、责难、促狭,留下欣赏、赞美、宽容,这样才能成就快乐人生!


[散文] 留青竹刻

百度搜索逸飞中文网,欣赏更多精彩文章,诗意每一个平凡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