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01


今天的 0時差,從一則小故事開始。


在你們身邊,就在大叔公號的讀者之中,有這樣一個勇敢的女孩,她叫 Alice。


大叔在後臺收到了 Alice 的留言:


“大叔,我看過了許多你寫過的關於愛情的文章,從一見鍾情到分手到複合甚至出軌了該怎麼辦,但我覺得你少寫了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 初戀。”


“我的初戀,可能和很多人一樣,發生在大學時代。說來也很簡單,就是一起上上課、一起參加課外活動,就這樣彼此認識、彼此瞭解,他也幫過我許多…… 我想,喜歡上他是件很自然而然的事吧。”


“漸漸地,和他之間發生了許許多多的第一次。第一次觸電般的牽手、擁抱、親吻,第一次旅行,當然還有…… 第一次美好的性經歷。”


“畢業之後,他去了另一個城市,而我回了老家,我們就這樣分手了。不是因為我們之間產生了什麼矛盾,只是對異地戀和未來的不確定性充滿恐懼。所以,繼續下去似乎不切實際。”


“回家後,我有了穩定的工作,沒過兩年,經過父母和親戚的介紹,我和現在的丈夫組建了家庭。”


“去年的十一長假,時隔四年,我第一次回母校參加大學同學聚會。之前都沒去,說實話,是有點怕遇見初戀。不過這次老同學盛情難卻,我就去了。”


“在簽到處,你知道嗎,老遠老遠,我一眼就發現了他的身影。那一瞬間,我甚至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想逃避,還是在期待和他的重逢。我心跳加速,血壓一百八,開始糾結要不要主動去和他打招呼,或者被他發現的時候,我開口第一句話該怎麼說。”


“然後我突然意識到:天哪,面對自己的初戀,即便已經分開了四年,但我現在再看見他,居然還有…… 那種初戀般的感覺。”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以上幾條,Alice 都是用語音消息發來的。這之後是十分多鐘的沉默,接著 Alice 改用文字,繼續跟我說:


“大叔,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了。我很珍惜現在的家庭。我和先生都已經準備要孩子了,他爸媽待我也很好,我們兩家人相處都很融洽。”


“從國慶的大學聚會以後,我和初戀就會時不時在微信上聊一聊。哎呀我都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我不淡定了。我好害怕自己會做什麼蠢事、傷害我的丈夫、也傷害我們雙方的家人。”


“你說:我是不是個壞女人?丈夫對我這樣好,我怎麼還可以對初戀這樣念念不忘?我該怎麼辦?”


聽完她的分享,我答應會認真思考下這個問題,並蒐集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徵得 Alice 的同意,大叔把她的故事作為今天這篇推文的第一章節。


我回過頭去在後臺留言庫裡搜索了一下,不搜不知道一搜嚇一跳:“初戀” 這個關鍵詞,居然觸發了平均每週兩次的搜索結果。


只可惜,儘管大家很想看這方面的內容,可是心理學家對初戀的研究和理論甚少。大叔找了一大圈,算是能比較充分地回答下面兩個 Alice 想找到答案的問題,也希望能給更多有這方面困惑的讀者朋友,一些心理學能夠提供的答案:


  • 初戀為何如此難忘?

  • 已經處在一段新的關係中,想起初戀,發現自己還有感覺,該怎麼辦?


不要慌,不要怕。願意提問,願意思考,你已經很棒。我們一起,來找到答案,也找到自己。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02

初戀的力量,為何如此強大?

“第一次”,自有光環加持


我們人啊,從呱呱墜地來到這個世界,就開始打破自己身上一次又一次的 “第一次”。


我們的心理機制決定了:“第一次” 這三個字,天生是自帶光環的。而在初戀之中,我們還經歷著各種各樣代表我們成長、塑造我們這個人的第一次。


先來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假設你在一個完全漆黑的房間裡,這裡有三盞燈,功率和亮度都完全一樣。


這時候如果我先打開第一盞燈,你一定會覺得這盞燈無比地光芒萬丈。再打開後兩盞,即便它們為這個房間貢獻的亮度和第一盞一模一樣,但在你看來,第一盞燈格外明亮、比後面兩個傢伙更加耀眼。


說白了,初戀也是一樣。假設我們的每一段愛情都是真愛的話,那麼初戀就有 “第一次” 的光環加持。


紐約州立大學的心理學家 Art Aron 教授是如此評論初戀的:


“你每樣經歷的第一次,比起之後第二第三次的經歷,肯定會被更加牢牢地記住。”


“初戀往往會讓人感到害怕。在這段關係開始之前,你可能會害怕自己遭到對方拒絕;初戀開始之後,你也會害怕自己會不會做出什麼事情,讓對方失望,或是擔心對方會不會讓自己失望。於是,害怕會牽扯出更多情緒:興奮、緊張、焦慮等。”


這些情緒,加上我們對美好的期待,就是 “第一次” 為何有光環加持的原因。


許多心理研究表明:在我們人生眾多的經歷中,凡是那些感情充沛又強烈的,會更容易被牢牢記住、回憶起來的時候更容易覺得歷歷在目、甚至當時的那些情緒會重新回到我們身上、二次體驗。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來自美國康奈迪克學院 Connecticut College 的心理專家 Jefferson Singer,多年來專注於研究人們的記憶,而他就特別關注過有關 “初戀” 的記憶。


Singer 教授表示:大多數人的初戀都發生在 15-26 歲這個成長的關鍵時期。


在這個年紀,我們接觸各種各樣的人,生活環境也產生多次變換,也在對這個世界的探索過程中,形成自己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我們總覺得這個過程行進得很迅速,而且有太多的記憶都歷歷在目,這正是因為在這段青春歲月,我們經歷了太多太多的 “第一次”。


初戀,可能只是這段日子裡許許多多第一次中的一個。但它很特別,因為戀愛是一段較長時間的關係,而有許許多多其他的第一次會和初戀交疊。


舉個例子:第一次在實驗室做實驗、寫第一篇論文、做第一次演講、第一次獲得獎學金…… 這些都是相對短暫的經歷,而如果你在經歷這些第一次的時候也正處於初戀之中,這些 “第一次” 會和你的初戀記憶交疊、一次次刷新初戀中的 “第一次” 光環。於是就變成了:


“第一次在實驗室做實驗,拍了視頻分享給 ta”


“第一次寫論文,是 ta 陪著我去打印的。眼看著就要來不及交了,還好 ta 跑得快,幫我在截止時間前最後一刻塞進了教授的信箱”


“第一次做演講,臺下的 ta 一直在用眼神為我加油、為我鼓掌”


“第一次獲得獎學金,本來是我想請初戀吃飯的,結果 ta 為了給我慶祝,還是 ta 掏的腰包。本來都說好了要 AA 的…… 哦對哦,在我們開始 AA 制之後,這還是第一次打破”

…………


看到了嗎?那麼多的第一次,一而再再而三地都在和自己第一次愛上的那個人發生各種交疊。所以初戀,這場人生第一次的戀愛,本身就已經足夠強大,偏偏在初戀之中我們還經歷著各種各樣代表我們成長、塑造我們這個人的第一次。


所以,親愛的 Alice:你跟大叔說到的這些,真的不能代表你是個壞女孩。你其實再正常不過,換了誰都會產生同樣的反應。更何況在同學會上,你的初戀對象就活生生站在你的面前、這場重逢又發生在你們談戀愛時所處的大學校園。此人此景,觸發此情,實屬人之常情。


但大叔也知道:那些常見的、可以被理解的現象,未必能讓人心安。初戀對象的出現,已經擾動了你此時此刻的平靜生活。所以,在明白自己為何對初戀如此難忘之後,我們要再來看看:心理學家有沒有哪些建議,在此時此刻能給予我們幫助和力量呢?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03

想起了初戀小鹿亂撞?

心理學家給的 4 個建議,幫你理清頭緒


上面我們已經看到的是:想起初戀很正常,特別是在認認真真為初戀付出過感情和真心之後,這段記憶真的就是如此強大。


但是,想得起,不代表放不下。像 Alice 這樣,明確表示自己現在家庭生活快樂穩定、反而是初戀的出現讓她心神不寧、擔心會傷害到家人的情況。我們可以努力嘗試做到的目標是:


學會和這段記憶和好,讓它和他都成為美好的過往,然後帶著這份美好,繼續和現在的他,過安穩的生活。


首先大叔要建議 Alice 的是:暫時切斷和初戀頻繁的微信聯繫。


如果說國慶那場同學聚會是初戀 “復燃” 的導火索,那這之後你們加上微信又頻繁溝通,就是這段時間以來讓你越發心神不寧的助燃劑。


這不是說和初戀之間不能有任何聯繫,但你要先給自己一個清淨的空間和一段時間,來完成下面的步驟。等下面這些做完以後,你會心生處理初戀的信心和能量,到時候再面對那個過去的 ta,你會有更加篤定的姿態。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SO,我們先從以下 4 步開始。


1. 允許自己想起初戀,但規定明確的時長、和回憶的方法。


認知心理學上有個很有趣的 “白熊效應”。假設你很想忘記自己見過的一頭白熊,於是你就叮囑自己說:


“忘掉這頭白熊、忘掉這頭白熊、不能再想起那頭白熊了……”


結果呢?這個咒語你念得越多、反而會把白熊記得越深。這個時候,我們其實可以依靠一種更靠譜的做法。


美國心理諮詢師 Jay Dixit 在今日心理學網(Psychology Today)的專欄 “第一次的力量 The Power of First Experiences” 中,給出了這樣的建議 ——


我們可以在一天中設定一段固定的時間,去想念和回憶我們的初戀。除了規定具體的時長,還應該有計劃地做一些回憶的具體動作,比如:


先回憶一件具體的場景,然後再分析當時對方說的話、做的事,你是如何反應的、最後事情如何發展了、你又有什麼情緒?


每次在你過生日、ta 過生日、你們的紀念日、情人節等等重要日期的時候,你們是如何為對方安排 “驚喜” 的?對方喜歡、珍惜你的安排嗎、尊重你的努力嗎?反過來,ta 為你過的生日,你又怎麼看?


上面這些問題的答案,勾勒出了一段感情中,怎樣的你、怎樣的 ta?


設定一個時間,比如中午的 30 分鐘,也設定一個具體的回憶任務。時間一到,就中止。這種 “回憶練習” 進行了三次之後,那就可以進入下一步。


2. 思考:我的初戀,塑造了我怎樣的愛情觀?


人生經歷最大的價值,就是為我們的此時以及未來,提供參考和借鑑。


既然關於初戀的記憶如此深刻、當時的經歷又是無比用心的結果,那就一定要珍惜這段經歷,給它 “利用” 起來!


你可能要說了:“嗯對,經歷了初戀之後,我找的第二任、肯定比第一任要更優秀吧?更適合我吧?”


—— 聽起來還挺有道理的,但恕我直言,這種想法天生就不健康。


說回上面美國的那位 Singer 教授。他說:


“我們很容易把現任和初戀對象進行對比,這實際上是把我們的第一任當成了一個模板 (template)、或是一個進行比較的基準線 (baseline)。”


這樣做最大的壞處就是:忽略了生命的流動性 (fluidity)。


你對 ta 的記憶可能停留在那年那時那地,但此時此刻此處的你和 ta,都已經改變了啊。哪怕你們能重逢、兩人此時此刻再來一次,未必那個時候你們為彼此能做到的事情,現在還能成為現實。


所以更重要的是:你們彼此當時共同努力營造的美好,是如何做到的?那樣的結果到底美好在什麼地方呢?


想清楚這兩點,你也就更能明白:自己在一段愛情中,究竟渴望什麼、究竟能做什麼、以及對方能為自己做到什麼。


還記得我們上面說過的第一點,你在允許自己回憶前任的時候,要設定具體的回憶方式嗎?這樣做的好處這會兒就體現出來了:


比如你在比較自己這幾年來的日記,發現初戀給你準備的生日禮物,每次都能抓準你的興趣愛好、又能有一些小驚喜,所以是愛好能滿足,驚喜又到位,真是個可遇不可求的戀愛對象。


面對這段回憶和分析,你要做的不應該是 “要求我的現任也能這樣”,而是要思考:過了這麼多年,我的這一點有什麼變化嗎?如果沒有的話,我現在的 ta 是否有做其他什麼滿足我這一點要求的事情?


也許你的現任,對生日和紀念日這種東西完全不在乎,而是一個把每天都過得平凡、安穩、踏實的人。但 ta 總會記得你的口味、咖啡和茶都不會加糖、水果總是飯後三十分鐘準時為你準備好……


而你自己會堅持,在特殊的日子為現任準備各種小驚喜,對方似乎對這些不是很感冒,但是他對你的努力表示尊重和感謝,你送他的東西他也都有好好留著,放在家裡顯眼的位置,表面從未積過灰塵。


於是你懂了:自己需要的,不一定是 “特殊的日子要怎樣過”,而是對方能給自己安穩幸福的同時,ta 能看見你對特殊日期的愛好、也能響應你在這方面作出的努力。


梁靜茹唱的 “其實愛對了人,情人節每天都過”,此時此刻你對這句歌詞的理解就可以變成:“情人節那天的浪漫,和每天的幸福安穩,其實都不衝突,你都能擁有”。


以上兩步,是通過理性分析化解衝動情緒的良方,也是幫助你找準自己愛情觀的妙招。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3. 慢慢把自己注意力的焦點,轉向當下的生活、和未來的目標。


在上一步的末尾,我們其實已經從單純的回憶過去、開始構建自己對當下愛情觀的理解了。


不過在上面的回憶和分析中,主角都是你和你的初戀。現在你需要慢慢地,把主角變成你和你身邊的現任。


接著上面在特殊日期送禮物的那個例子:


現任對日期的不敏感,可能一開始我是不舒服的,但我現在知道自己真正要的是什麼,所以他的這種做法我是可以達成理解、學會欣賞的。


然後你需要做的是,問問自己: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的餘生,想要過的是怎樣的生活?


我們還是先從小問題開始:


到了 2050 年的生日,現任還是給我做同樣的一桌飯菜,我會珍惜嗎?


再問大問題:


我想不想要孩子?什麼時候要?我的伴侶想不想要?為什麼?


將來會不會想要換一個城市生活?伴侶如果是隻求安穩不想要變化的話,我能說服 ta 嗎?怎樣的情況會出現 ta 能反過來說服我留下?


怎樣的關係問題是原則問題?我的底線是什麼?Ta 有和我溝通過 ta 的底線嗎?我們之間就這些問題有溝通過嗎?


這些問題的微妙之處在於:也許同樣的問題,你和初戀之間早就有探討過、期望過。也許你們都說過:啊、我們倆人都喜歡孩子、將來要怎樣教育孩子;你們將來都想換一個地方生活、可以一起去大理;你們也曾溝通過彼此的原則、也在達成默契之後心裡一陣暖流……


但現在要做的是:當你對這些事情經過前面的步驟、回憶、也思考清楚之後,你可以把現任放到畫面中央,再來問一遍同樣的問題。


有的人會在思考過程中就找到答案, 有的人會發現找不到答案,於是找現任來溝通。


這樣做的好處在於:同樣的一段記憶,現在已經變成推動此時此刻你的生活、向著未來你們二人可以塑造的樣子,去推動了。


4. 學會和反覆的記憶相處,也爭取現任的理解。


還需要叮囑的一點就是:初戀的記憶,總還是會閃現的。


上面三步,需要練習、需要時間和空間,而這些,也需要現任的理解。


如果你的現任能理解、能給你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那麼恭喜你。


如果不行…… 把這篇文章甩給 ta 看。想起前任,不是一種執念,也不代表你不愛現任。這反而是一個審視親密關係的契機,而你在這個過程中付出的思考,其實正是為了當下的關係能有更遠的未來、作出的努力。


現任的不理解、阻撓、甚至是惡意的曲解,反而會讓 “那個美好的前任” 更加突出 —— 你會越發活在過去,對此時此刻的生活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實在遇到無法溝通的現任、但你又很珍惜現在的關係時,可以試試心理諮詢。受過專業訓練的夫妻、家庭心理諮詢師,可以幫你們理清頭緒、促成理解。在兩人共同諮詢之前,你也可以先試試單人諮詢,讓諮詢師幫你梳理自己的處境、也就 “如何讓現任理解你、配合你” 找到策略。


如果你已經抽空完成了上面的步驟,你也可以把自己在這個過程中做過什麼、想到過什麼,分享給諮詢師,這會幫助諮詢師更快地了你,也更瞭解你現在的 ta、以及你初戀記憶中的另一個 ta。


完成上面這些步驟之後(或是在諮詢師的引領下、你已經看清楚了自己和初戀所處的位置之後),你就會很清楚:接下來再想起初戀時、要怎麼做;倘若初戀再出現在你的生活中,你要如何對待。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寫在最後


其實大叔覺得,Alice 是幸福的。她的現任丈夫對她很好,她自己也說,兩個大家庭相處都很融洽。我相信只要她按照上面的方法,試著正確面對和處理自己的初戀記憶,那她離安穩的幸福,真的就不遠了。


不過,每個人都會有自己不同的故事。


我們今天的文章從一則故事開始,那讓我們以另一則故事收尾。


美國就有這麼一位女性,Denise Pavone。Denise 的初戀是在高中,和一位名叫 Jeffrey Storck 的帥小夥打得火熱。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 這張照片攝於 1970 年代,是 Jeffrey 和 Denise 一起參加高中舞會時的合影,倆人當時正出於初戀的熱戀期。(圖片來源:Mark Gail / The Washington Post)


可惜高中畢業之後,兩人因為一些沒說清的誤會鬧了彆扭、再加上兩人被身處二地的不同大學錄取,因此他們的初戀也就這樣戛然而止。


Denise 後來和另一個男人組建了家庭,還生了三個孩子。不過她的婚姻生活並不順利,一段時間以後,以離婚告終。離婚後,Denise 搬家去了美國首府華盛頓生活。


巧了,Jeffrey 大學畢業之後也就一直在華盛頓工作生活,兩人的住處相隔不遠,但此時他們兩人還不知道:初戀情人,就近在咫尺。


有天 Jeffrey 在逛臉書 Facebook,突然系統提醒他:根據你的朋友圈關係網和周圍人的地理位置,我們發現了你小時候的親密朋友 —— Denise Pavone。


Denise 以前的姓氏不叫 Pavone(在美國,一般女性結婚之後,會把自己的孃家姓,改為男方的姓氏),所以 Jeffrey 一看就知道,自己的初戀情人已經嫁人了(或者,至少是嫁過人了)。


而這幾十年來,Jeffrey 一直沒能忘記 Denise,他從未和任何女性步入婚姻、組成家庭。


Jeffrey 很紳士,怕打擾 Denise 太多,就沒有莽撞地直接申請加 Denise 好友,而是發了一條 “陌生人問好消息”(Facebook 允許用戶在正式互加好友前,雙方互相用簡單的一條短消息問好)。


後來的故事你們想也能知道了,Denise 收到初戀情人的消息,很是開心,兩人又驚喜地發現高中時期最愛的初戀,原來此時此刻正是社區裡的鄰居!


從 1970 年的分離,到 2010 年兩人重修舊好、步入婚姻。53 歲的 Jeffrey 和 52 歲的 Denise,彼此見證、也收穫了一場跨越世紀、從初戀走向永久愛戀的人生旅途,成為了名副其實的 Storck 夫婦。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 2010 年 6 月,Jeffrey 和 Denise 跨越世紀,將高中時期的初戀,在年過半百之後,終於執子之手、步入婚姻。(圖片來源:Handout)


這裡還有個小細節:Denise 二婚後,並未抹去前任丈夫給她留下的 Pavone 這個姓氏,而是直接把初戀情人的姓氏 Storck 加在了原有姓名的後面,全名變成了:Denise Pavone Storck。


畢竟,她和前任也擁有過真正的愛情,三個孩子也是那一段愛情的結晶。美好的記憶就總有美好的溫度,值得被尊重、被紀念,無須抹去。


Jeffrey 也很認可這一點,他愛的就是 Denise 的細緻和用心。


這裡我們要提到另一位心理學家:來自美國加州州立大學的 Nancy Kalish 教授。她的研究發現:那些相逢後重燃愛火的初戀、甚至能像這個故事中、年過半百終於執子之手踏入婚姻殿堂的 CP,都有著以下三個特徵:


  • 當初彼此是真心喜歡對方
  • 初戀發生在 25 歲之前
  • 當初的分手,主要由外部原因導致(比如父母的反對、或是像 Jeffrey 和 Denise 一樣因為異地發展而在物理距離上彼此分離等)


也許,你不是 Alice,你也不是 Jeffrey 和 Denise。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段初戀也有各自的刻骨銘心。但有一點你一定要記住:


初戀也好,二戀也好;二戀是遇上了適合的人也好,還是隻適合了一陣子並非一輩子也好;最終是換了新的對象也好、還是在命運的撮合下找回了初戀前任也好……


認真過好當下的生活,也用心對待過去的記憶,美好的東西,總會從你生命中的角落,透出耀眼的光。


祝福看到這篇文章的每一位朋友。也再次感謝 Alice,這是大叔寫公號文章一年半以來,第一次收到這麼完整的故事、作為寫作的選題和靈感。


另外,就像 Alice 提到的,大叔真的已經寫過很多關於 “愛情” 這個話題的文章了。我把這些文章歸集了起來,你只需要在後臺回覆 這個字,就能讀到:一見鍾情會是真愛嗎、怎樣的愛情有毒需要分手、前任為何難以放下、分手的痛如何療愈、怎樣的情況可以考慮複合、伴侶出軌了怎麼辦、愛情和友情如何區分、友情如何昇華為愛情……


世界和我愛著你,


無論如何,記得要愛,要幸福。


重遇初戀情人,我差點出軌!心理專家:別被第一次光環迷惑


- The End -


References / 大叔用到的文獻資料:

[1] Ellen McCarthy on The Washington Post (2016). Why we never really get over that first love.

[2] Jay Dixit on Psychology Today (2010). Heartbreak and Home Runs: The Power of First Experiences.

[3] Kelly McGonigal on Psychology Today (2012). 4 Science-Based Strategies for Getting Over an Ex.

[4] WikiHow.com. How to get over your first love.

[5] Paula Ganzi Licata on Newsday.com (2010). Facebook helps find old friends and new lov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