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教你明白上頭條的意義是什麼


孔子教你明白上頭條的意義是什麼

孔子開創了中國私學的先河,他有教無類,學生中有出身貴族的,也有出身平民,各個年齡段的都有,學習的目的也不相同。就像頭條,什麼樣的人都有,追求也不同。面對不同的訴求,大教育家孔子孔子是怎麼做呢?

孔子在《論語》開篇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同“悅”)乎?有朋友之遠方來,不亦樂乎?”他告訴學生,首先要明白到他那兒的意義,就是學習,就是交友,其它的雜七雜八,先不要想。

在古代,學與習是分開的,學是指學習。那麼,學什麼?

這個問題現代人很少有去思考,因為教育廣泛普及,幼兒園、小學、中學、大學、研究生都有整套現成的教材,學什麼不算一個問題,根本不用去想。其實,這是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學習的一部分,而不是人生學習的全部。

孔子所說的“學”不是我們通常認為的學知識,而是學聖賢的大道,覺悟人生的大道,從而不糊塗地過一生。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最重要的把學做人放在了第一位。


孔子教你明白上頭條的意義是什麼

在頭條上,我們學什麼?

首先要讀帖子,各類帖子都能給我們以教益,有的可讓我們明白人生的道理,有的可以陶冶性情,有的可以拓展視野。其次,學習別人發帖的技巧,有對比才能發現不足。對照熱帖,查找自己帖子不足在什麼地方,原因是什麼?

怎麼學?孔子用了兩個字,一個是“時”,一個是“習”。

時,好理解,就是經常,也就是學習要堅持不懈,不能間斷。我們一些人剛開始上頭條,充滿熱情發帖子,點擊量、閱讀量卻很少,一下子就洩了氣,要麼就放棄了,要麼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持續。

習,很多人理解為複習,這也沒有錯,但不是全部。《說文解字》解釋為“鳥數飛也”,不但要複習,還要反覆練習,把學習的知識用到實踐中去。

孔子認為,做人是一生的事,不是一蹴而就的,不但要學,而且還要反覆實踐,直至融入自己的行動中去,成為一種自覺,做到知行合一。

人不僅要學習書本知識,還學習實踐知識,善於運用所學的知識,並且後者比前者更重要。為什麼有的人學富五車卻一事無成,而有的人並沒有上多少學卻能在社會上立足,關鍵就在於社會實踐是最重要的,是一個人立身社會的根本。

在頭條發帖也是如此,學習了發帖大咖的長處,就要練習,多練習,多實踐,一定會有收穫的。

學有何悅?悅,發自內心的高興。《白虎通義》雲:“學者,覺也”。《說文》雲:“覺者,悟也”。學習聖人之道,要有所悟,悟出做人之道,可以自覺覺他,行大道而有所得、有所用,做一個覺悟了的人,使自己到達身心和諧快樂和心靈的解脫。當我們在頭條上讀到好的帖子時,對自己有所啟發,難道我們不高興嗎?


孔子教你明白上頭條的意義是什麼

朋自遠方來,何樂?

同門為朋。在古代,交通不發達,出行不便,人與人的交往很困難,加之教育不普及,知識睏乏,人與人的交流尤其重要。孔子的弟子來自五湖四海,彙集在孔子的門下,互相交流,取長補短,共同學習,共同進步,自然是一件樂事。

英國著名作家蕭伯納說:“兩個人在一起交換蘋果與兩個人在一起交換思想完全不一樣。兩個人交換了蘋果,每個人手裡還是隻有一個蘋果;但是兩個人交換了思想,每個人就同時有了兩個人的思想。”在頭條上,人們來自四面八方,每一個人就是一個信息庫,大家互相學習,互相交流,都會有所長進,不是令人高興的事嗎?當一個陌生的網友回應你時,跟你互動,你不激動嗎?

孔子告訴我們,上頭條要明白其意義是學習、交友,通過學習、交友,豐富內涵,提升素質,學習技巧,把自己從內到外武裝好了,你才有能力去打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