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邊雜談)書藝學問兩不誤,無心插柳柳成蔭--簡論書法家嶽崇先生

嶽崇先生與我同為長安老鄉, 2007年6月,我主編《西部書畫報》時,在策劃組織《陝西官員書畫家“笑傲江湖”》選題時,經有關領導推薦他成為我們採訪組稿的重點人物!

(硯邊雜談)書藝學問兩不誤,無心插柳柳成蔭--簡論書法家嶽崇先生

嶽崇先生與盧劍利

初見嶽崇先生是在他的辦公室,他正忙著安排工作。因為比約定的時間早了些,為不打擾他工作我便坐在旁邊等候。辦公室的三個大書櫃格外引人注目,上面錯落有致地擺放著各種書籍,可以看出他是好讀書之人,而其溫文儒雅,談吐有酌,條理清晰,給我們一行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各界導報》副總編賴甫躍先生曾對嶽崇先生評論說:“一個人有一支筆就不簡單,而嶽崇先生有兩支筆:一支撰寫文章,一支創作書法。他這兩支筆揮灑出的“二重奏”,交織在工作、學習中,也交織在日常生活裡,成為其人生的美妙交響曲。人品出書品,書品看人品;文品厚書品,書品映文品。一言以蔽之,嶽崇先生品格才氣盈於書“

嶽崇先生談起他的學書經歷,娓娓道來,聽者受益匪淺。先生的父母秉承“詩書繼世長”的治家理念,經常鼓勵他學先賢,多讀書,寫好字。環境薰陶,家教使然,幼年他就養成了讀書、寫毛筆字的好習慣。由於毛筆字寫得好,以至於上學、工作,就常用毛筆為學校、單位做抄抄寫寫的事。他認為書法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有其自身的規律。學書法要按規律辦事,方向要正,路子要對,順勢而為,功到自然成。即使他擔任了西安市、陝西省民進和監察機關等諸多領導職務後,工作之餘仍硯田苦耕,臨池不輟。

與嶽崇先生多年的交往中,我瞭解他年輕時期作過當畫家的夢想,1970年元月,他從中學畢業返鄉務農,因參觀了一次書畫展覽而萌生了學畫當畫家的念頭,便借來一本《芥子園畫譜》,在勞作之餘埋頭臨摹。幾年時間在當地產生了小小的影響。公社搞牆頭宣傳畫,他竟是被抽調的畫家之一。因生產隊長以“那不是正式工作”為由,拒絕他去畫牆頭畫。他的畫家夢破滅了。

嶽崇先生做過作家夢。上中學時,老師把他寫的一篇關於挖地道的作文作為範文在各班講評。也因此回鄉務農,被任命為村裡社會主義文化室創作組組長,經常組織各種文藝創作活動。後來出來上學學的是中文專業,當中學老師教的也是語文課,所以創作的慾望更強烈了,短篇小說、散文、詩歌及其他文藝小品什麼都寫,偶爾在報刊上閃現一下,有的小品還編排成文藝節目參加匯演。1978年科學的春天來臨之後,經過痛苦的思想鬥爭,他打破了作家夢。儘管如此,他還是沒做書法家夢。他搞書法的確是無心插柳。從1966年小學沒畢業,史無前例的原因讓他參與學校政務而開始寫毛筆字,以後上中學、在農村勞動、出來上學、參加工作,每一旅途都要在學習、勞動或工作之餘,增加一項寫字的任務。1978年開始臨帖,幾年時間的基本想法也是為了把毛筆字寫好。他比較好說話,所以寫字這一不算工作量的任務還是比較大的,有時有焦頭爛額之感,但是心裡還是挺高興的。1982年參加一次書畫展覽後,便產生了業餘搞書法的想法。雖然更加認真地臨帖,也逐漸參加各類書畫活動,並主動向宮葆誠先生、修軍先生、石憲章先生、曹伯庸先生、也濃先生、劉超先生等書畫大家學習請教,但是對“家”沒敢想過。雖然1989年到1993年,他給美工專業學生講了幾年書法課,又愚笨地下功夫試圖創一種新的書體,也獲得了幾次全國書法大獎,但是也沒有想過當書法家,連加入書法家協會也沒概念,以至於省書法家協會申請表還是一位忘年交書法家送給他,一年後在別人的催促下,他才填表加入了省書協。從政以後,他雖然約法三章而不參加活動,但是繁忙的政務之餘仍筆耕不輟。

嶽崇先生在求藝的道路上,厚古不薄今。書法藝術根植於中國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土壤中,與文學、哲學、歷史、經濟及東方的審美情趣諸方面息息相關。因此練書法只寫字、不讀書,字寫得再好,也只有匠氣,缺少書卷氣。所以一定要多讀書,讀好書。詩詞歌賦、哲學、歷史、地理都是嶽崇經常涉獵的對象。他說:“一日不寫字難受,一日不讀書更難受。”長期在文化的浸染中,其精神得以昇華。胸有書卷氣,意境、格調、修養自然流於筆端,借筆傳神,妙非毫端之妙,運思在至微至妙之間,這才是真正的書法藝術。

(硯邊雜談)書藝學問兩不誤,無心插柳柳成蔭--簡論書法家嶽崇先生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嶽崇是從人傑地靈的古都長安走出的一位學者型的領導幹部,他從優秀教師到西安市民進秘書長,從西安市監察局副局長再到陝西省監察廳副廳長、省政協常委、民進陝西省委副主委、陝西清風書畫家協會會長、陝西省民主黨派與工商聯書畫家協會會長,肩頭的擔子越來越重,閒暇的時間越來越少。

如今雖然身退,嶽崇在黨風廉政建設工作20年,始終沒有丟掉學習的愛好,而是一直努力淡化自己的行政權威,強化自己的業務素質和人格素養,也沒有丟掉爬格子的習慣,不僅有關政務的稿子親自撰寫,而且抽空撰寫學習心得和工作體會之類的文章。他知行結合,著書立說每年都要在各級報刊上發表幾十篇關於依法治國,反腐倡廉,統一戰線等內容的理論文章。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哲學和書法、繪畫等方面知識;而且還有雜文、詩詞等文學藝術作品。2005年編著出版了《反腐倡廉――實踐與探索一書》。近年來,先後出版了《嶽崇書法集》《嶽崇書法》和《陝西建築業——嶽崇書法》、《嶽崇書法集》《嶽崇榜書集》等專著。 

嶽崇不僅文章寫得好,他的書法作品更是名揚海外,港、澳、臺和亞洲、美洲、澳洲及歐洲多個國家均有收藏。1993年曾獲得過全國教師書法大賽一等獎的嶽崇,在1998年的西洽會上,他的七幅書法曾被作為政府禮品贈送給日本外交部官員。他的書法作品還曾作為中央統戰部赴香港現代建設研討班的禮品贈予全國政協原副主席霍英東先生。

嶽崇的書法與他的人格一樣,坦蕩大氣,清新健勁,品位高雅,是字如其人的典範。

2010年1月,《嶽崇榜書集》由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光明日報》報道說,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個人榜書專集》。 一般寫榜書,以楷書和行書居多,而嶽崇榜書裡,真、草、隸、行各體都有,這些足以看出他對書法藝術的理解以及功力才情。書法講勢,尤其對個體字形要求很嚴格的榜書。

嶽崇的榜書筆路清晰且勢很好,每幅作品都是體勢各異的造型,而且大氣磅礴,給人精神和力量。心正則身正,身正則字正。集子中無論哪種書體或格式都中心正,重心不偏,給人一種穩健和諧的秩序感。還有幾幅特殊作品,在遵循漢字造型和結構規律的前提下,長毫鋪陳,運筆用墨大膽揮灑,筆畫線條在粗細、虛實、正斜、枯潤的變化中運籌藝術美感,可見他非常重視書法的藝術追求。細讀之,其用筆灑脫老辣,用墨枯潤相兼,枯筆尤其蒼挺,這正是他對書法藝術審美感悟的體現。”

從來字畫一理,書畫同源,著名畫家趙振川在品讀過嶽崇的書法後不無感慨的說:“嶽崇的字美感強,因為他學過畫,他把繪畫元素吸收到書法裡了。”這也是嶽崇學養全面的一個突出表現。

嶽崇的書法之所以受人喜愛、耐人品讀,自然與他多方面的文化素養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嶽崇先生應邀為一些機關企事業單位創作大幅作品,最受矚目的當數他為陝西省工商局大廳突破風格創作的兩幅作品。一幅是毛澤東的《沁園春雪》詞,一幅是毛澤東的 《沁園春 長沙》詞,款式是屏條,兩幅都是五條屏,尺幅每條屏均是寬8尺對開淨紙,長4,26米淨紙,228個字,每個字直徑都是近30釐米。新華社發消息說:這兩幅是“全國少見的巨幅書法作品。

無怪乎肖雲儒先生在品讀過嶽崇的書法作品後,會作如下解讀:“嶽崇的書法行、草、隸、篆、榜各種書體並呈,通過探索,還拓展出多種富有創造性的新風格。能多種書體兼長且在融匯中出新,沒有深厚的藝術功力、良好的文化素養與創新的悟性,是不行的。

細讀嶽崇的書法作品,無論是宏幅鉅製還是扇面小品,都洋溢著清、剛、雅、正之氣。所謂清,乃運筆不拖泥帶水,用墨不暴漲彌灑,章法疏密有致而不交渾:所謂剛,即筆劃多健勁,豎劃尤其剛直;所謂雅,即筆意儒雅,內涵豐富;所謂正,即結體規範端莊而不怪異,行筆塌實穩重而無浮華之氣。

嶽崇的字,可貴在既雅俗共賞又卓爾不群。而那清剛雅正之氣,正是其學問、人品及處事風格的顯現。”

如果說肖雲儒先生對嶽崇的書法做出了全面細緻的解讀,那麼茹桂先生則對他最為擅長的“榜書”做出了具體深刻的詮釋,他說:“評心而論,榜書難寫。古代就有蕭何‘為前殿覃思三月以題其額’的傳說。足見榜書在佈局、字形及筆法著力度上,都有嚴格的要求。因為大字難於結密,故點畫稍有疏忽,便醜怪顯露,俗氣滋生。

(硯邊雜談)書藝學問兩不誤,無心插柳柳成蔭--簡論書法家嶽崇先生

據說嶽崇用抓筆寫了幾十年大幅標語,從實用性的大幅標語到既實用而又有觀賞價值的榜書,可想而知,他是費了一番苦心的。

陸游教人學詩有“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的名句,學書亦然,嶽崇的書法之所以受人喜愛、耐人品讀,自然與他多方面的文化素養是分不開的。不少文藝評論家認為其書法具有一種剛性的美、骨力的美,他的書法作品形神兼備且匯聚儒家道家、佛家、法家等各家之氣象,有大音稀聲,大象無形,品位非凡之勢。

(硯邊雜談)書藝學問兩不誤,無心插柳柳成蔭--簡論書法家嶽崇先生

近日,先生給我送來《書法有根—嶽崇書法文集》,文集序言裡的話:“地上本沒有路,……我的藝術道路就是在這樣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地走過來了。……我還要堅持走下去。”讓人耳目一新,肅然起敬!

通覽《書法有根—嶽崇書法文集》,收錄了嶽崇撰寫的《淺談書法的 “拿來”與創新》、《淺議榜書》、《如何欣賞書法藝術》、《淺議重複寫法》、《書法與美術字》、《小議書家包容》、《“字”外學“字”瑣談》、《書法品評標準不等於創作標準》、《小議書家包容》、《古代人書法好還是現代人書法好》等54篇書法評論、感悟雜文,從哲學、文學、歷史、地理、語言文字和其他文化藝術等方面,回答了“什麼是書法”、“書法有哪幾種根”、“書法的功夫有哪幾種”、“書法與漢字是什麼關係”、“雅與俗是什麼關係”、“書法能以醜為美嗎”、“書法進入了絕對自由的時代嗎”、“中國人懂書法嗎”等諸多問題。書後還附有嶽崇的其他文化藝術文章和行書作品。

筆者以為《書法有根》文章行文流暢,論證嚴密,觀點鮮明,邏輯性強, 這部既有實踐經驗又有理論高度的書法文集是對新時期書法藝術現象進行探討與剖析的有力專著,值得在書法藝術界和學界進行推介,學書者與書法專業教學人士可將本書法文集作為指導與參考。

長安籍著名書法家茹桂先生認為;“嶽崇這些書法理論文章是他對當前書壇某些現象或觀點所進行的理論思考,是他的思想火花。其可貴之處在於,他不是人云亦云的泛泛抄錄,雖然只是零敲碎打,但都是一己真言。只要是言之有據,情出於真,且能切中要害就是對書法藝術有價值的理論貢獻。嶽崇對書法藝術不僅進行持之以恆的實踐,而且進行深入研習和思考,使之上升為理論,必然又反作用於實踐。” 筆者認為,《嶽崇書法文集》近期由陝西人民出版社結集出版,是對陝西文化藝術與書法理論的貢獻,嶽崇書法理論的眾多見識是與他自幼習字,幾十年筆耕不輟,豐富的閱歷和學養人品密不可分,其“字外功夫”也非一般書法家所能及。

“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書法家要走向大境界,既要重視書法實踐,又要重視書法理論的探索,更需要注意整體文化素養的培育與積累。只有豐厚的文化素養墊底,有正確的理論指導,又能永葆自己新鮮的生命感覺和藝術感覺,嶽崇先生在書法實踐和書法理論上的建樹與境界非一般書法家所能比擬。

嶽崇先生從1966年寫毛筆字至今,已經46年了;從1970年臨摹《芥子園》畫譜至今,已經42年了;從1978年臨習顏體字帖至今,已經34年了;從1982年作品參加書畫展至今,已經30年了。他的書法藝術道路在不知不覺中,一步一步地一路走過來了。他對書法藝術不僅進行持之以恆的實踐,而且進行深入研習和思考,使之上升為理論,顯然,嶽崇是一位文墨並重且勤於實踐和探索的書法家,非常值得我們推崇與學習。

嶽崇從基層一步步走來,以勤學,深思,敢言,實幹自勉,激揚清風正氣,鐵肩儒風著春秋,做到了一個領導幹部,一個理論家,一個書法家三者的高度統一與和諧。(盧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