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夏縣 • 南晉篇

巍巍中條山,滔滔黃河水。夏縣,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取名。境內山巒疊嶂,河流密佈;平川沃野,糧豐草茂。生態名鎮名村像璀璨的明珠遍佈其間,榮獲“全國綠化模範縣”、“中國綠色名縣”、“中國天然氧吧”稱號。

南大里鄉南晉村位於夏縣北部中條山下,距縣城12.5公里,依山傍水,風光秀美。迄今發現兩晉時期古文化遺址、唐代張果老洞、明代古城堡、清代點將臺及相關民俗文化遺產,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全村130戶600餘人,土地面積1300畝,因村莊位於青龍河之南,傳說晉姓人氏始居,故名南晉村。

南晉支村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走休閒農業、旅遊觀光、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實現鄉村振興,譜寫時代華章。

青龍河畔、中條山腳,有一座上世紀五十年代集全鄉民之力修建的一座水庫——南晉水庫,面積20畝。青龍河水引入其中,亭臺樓閣遍佈周圍,是集水上樂園、娛樂、休閒、垂釣、餐飲、住宿的絕佳去處。

沿青龍河堤順勢而上,峻山叢林,曲徑通幽;溪流潺水,清澈見底。景隨步移,時隱時現。蝴蝶飛舞,鳥語花香,恍惚進入清涼世界。盤曲蜿蜓一公里,便來到原生態自然風景區——張果老仙人洞。洞口位於懸崖峭壁之上,鬼斧神工。大自然造就的物華天寶,令人歎為觀止!相傳盛唐時期,張果老騎毛驢遊覽名山大川。當走到此洞下,毛驢止步不前,張果老揮鞭大喝,毛驢一聲長叫,騰雲駕霧,載著張果老穩穩落在山石洞口。驢蹄石痕依舊健在,流經千年亙古不變,訴說著這段美麗的傳說。抗戰前的艱苦歲月,原河東特委領導人嘉康傑同志曾在此洞中避難,躲過了敵人的搜捕。

張果老洞口下,青龍河在此有個分水盆。從前人們靠天吃飯,位於河兩岸的南晉村與北晉村經常發生河水之爭。為避免兩村爭水械鬥,官府招來了石匠,在大石上鑿石分水。此後,青龍河水滋潤著毗鄰村民,灌溉著兩岸農田。隨著歲月延襲,兩村結為秦晉之好,聯姻鄉鄰,和睦相處,繁衍生息。

現在,一年四季從四面八方慕名而來張果老仙人洞探險的遊客絡繹不絕。在山間漫步、賞花、觀景、戲水、採摘野果,呼吸新鮮空氣,放鬆心情,零距離與清風、岩石、花草、樹木對話,領略秀美山川,享受大自然恩賜。

明清時期,南晉村廟宇林立。村東龍王廟,村西老君廟,村北周神廟,村南山神土地廟,村中有娘娘廟、觀音廟。每年農曆七月初十日,是觀音老母的生日。廟內輕煙繚繞,廟外鞭炮震響。人們虔誠祈禱,讓觀音老母庇佑孩子一生平安。相傳清朝時期,天下瘟疫,到處橫屍遍野,號天哭地。南晉村民承蒙觀音老母庇護,無一人染疾。廟門有古柏兩顆,稱夫妻柏。門左一棵粗壯結實,門右一棵虯勁細長。古柏交臂相生,演繹著不老愛情傳奇,庇佑著村民生生不息。

村西南角有座始建於清代中葉的夯土磚石結構風水塔一座,2012年被夏縣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歷經歲月洗禮,風雨剝蝕,外磚早已脫落,但塔土依然挺拔聳立。一種風骨、一種倔強,彷彿向人們訴說著當年的輝煌!

南晉古槐,明代種植,位於一戶村民院子裡,胸圍近300公分,古槐虯枝縱橫,似龍身、像虎頭,葳蕤繁茂。

南晉村中條山前麓山嶺頂端,是明代城堡古建遺址,歲月流年,此堡的殘壁斷垣,在抗日戰爭時期,為打擊日本侵略者立下了赫赫戰功!2012年被確定為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南晉村南,兩溝相夾中有一片空曠高地,四周建有高大厚重的圍牆,系明朝時期的城堡建築遺存,仍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南晉村多年一直植樹造林,在崇山峻嶺上栽植蒼翠的柏樹,放眼望去恰似一道天然屏障。山下道路筆直寬廣,路林網格化。依託地下水資源豐富優勢,在田間栽有桃、杏、核桃、花椒等品種。陽春三月,桃花、杏花互相輝映,競相開放。後有松柏擋風沙,前有桃杏能賞花。真是世外桃源,一道亮麗的天然植物園風景線!

古老文明的南晉村蓄勢待發,正以五千年文明積澱的巨大能量,加快轉型,奮力跨越,真誠希望有志之士在這裡考察投資,共建美麗南晉! (楊福亮 王安存)報道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生態夏縣 • 南晉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